“三線的城市,一線的靈魂”:沒有小地方,只有小眼光

“三線的城市,一線的靈魂”:沒有小地方,只有小眼光

01.

前段時間,村裡人的朋友圈都被村裡一位男生刷屏了。

男生名叫陳子烽,隨中國代表團赴俄羅斯參加第45屆世界技能大賽,奪得了砌築項目的世界冠軍。

村裡人連連稱奇,說沒想到小山村裡也能走出個世界冠軍,沒想到砌個磚頭也能砌到世界舞臺。

其實,對於陳子烽來說,這一路也實屬艱難。

初中時,家生變故,父親離世,家裡的頂樑柱突然倒下,不得已之下,初中畢業後他就不再讀書了。

經人介紹,他去了深圳幫忙看手機店,這時他經常吃沒有文化和技術的虧,被人嘲笑過,也恨自己不爭氣。

他仔細思考一番,決定重返校園。在媽媽的支持下以及親戚的資助下,他選擇學習專業技術傍身。

再次迴歸校園生活,他已經比同班同學年長了兩三歲,起步比同齡人晚了不少。然而兩年的刻苦學習後,他成為同學敬佩,老師讚賞的尖子生。

報名比賽時,他為的就是冠軍。

從開始到奪冠,經過了650天,他足足訓練了185個作品。許多人半路退出,只有他一路堅持,終於為國爭光,為己正名。

大家都說,這個小夥子眼光長遠,要是當時沒有再次回到學校,也不知道什麼時候能熬出頭,現在可是一鳴驚人了。

大格局著眼未來,小眼光凝視當下。

眼光短淺,格局太小的人,只看得到眼前的苟且,就算不忿也無計可施。只有眼光放遠一點,認真地審視現在,才能更好地規劃未來。

“三線的城市,一線的靈魂”:沒有小地方,只有小眼光

02.

實習時我找了家鄉的一家公司,公司裡有一位關係戶,說的話一聽就很喪氣。

第一天報道時,他就對我說,你一個大學生怎麼來這裡實習,也沒有什麼大出息。

其他同事在為競標忙得焦頭爛額時,他在一旁潑冷水說我們贏不了那些大公司的。

老闆叫他充電學習,他表面應允,轉頭一臉不屑,說再好的才能在這個公司裡也沒有用武之地。

每天他不是在說接的項目沒有希望,就是在說這個城市,這個公司沒有前途。

被問到怎麼不去另謀高就時,他反而理直氣壯,說他一個小地方出身的,高中還沒畢業的,就打算耗在這裡一輩子。

其實這個公司雖小,但勝在氛圍好,同事間相互學習,有了更好的發展老闆也不會不放你走,只是這樣的機會他一次都沒有抓住過。

天高海闊,哪裡不能謀出路,只是像他這樣的,到哪裡都是寸步難行。

有一位朋友,中專畢業,現在已是一家廣告公司的高級設計師。

問及她怎麼逆襲時,她說,心有多大,舞臺就有多大。

她畢業時進的也只是一家小公司,還被嫌棄學歷低,做的也只是打雜一樣的活。

她才不管這些,有學習的機會就抓緊學習,有晉升的機會就好好準備,畢業這麼久,她就沒有停止過前進的腳步。

一個人的出身高低,甚至於所處之境的好壞都不能決定什麼,能走多遠,靠的是眼光長短。

眼光短淺的人,只知聽天由命,自然就一無所獲;只有眼光長遠的人,懂得日日自新,才能碩果累累。

“三線的城市,一線的靈魂”:沒有小地方,只有小眼光

03.

《圓桌派》中竇文濤曾提出一個令人深思的問題:

你老愛說一線城市,二線城市,三線城市,但是你有沒有想過人,你是一線的人,還是二線的人,還是三線的人?

嘉賓張立憲是這麼說的:

有的人生活在一線城市,但是他是個三線的人,有的人生活在三線城市,他有可能是個一線的人。

有句話說得好,沒有小地方,只有小眼光。

你用怎樣的眼光看世界,世界就回以你怎樣的面目;你用怎樣的態度對人生,人生就回以你怎樣的狀態。

你覺得你的世界太小,容身之處太少,但你又有沒有想過,你的眼界寬不寬,本事強不強?

我們身邊總不乏這樣的人。

抱怨自己出生在小山村,但當有機會到外面闖蕩時,卻怎麼都不敢學習新的技能;

悔恨自己考的學校不好,但大學時明明有時間學習,卻放任自己逃課睡覺看電視;

埋怨自己進了家小公司,但有項目需要大家一起熬,卻改不了晚到早退的懶習慣。

只有抓著出身不放的人才會一邊痴想著未來,一邊覺得努力無用。

而對於真正眼光長遠的人來說,就算起點很高,他也會不斷修煉自己的本領,開發自己的技能;即使出身不高,也要向著目標出發,然後付出持之以恆的努力。

乾坤未定,不要以你的出身,去預見你未來的位置;也不要以你現在的能力,去束縛你以後的本領。

無論所處何方,處境怎樣,努力拼一番天地,總好過痴心妄想。

“三線的城市,一線的靈魂”:沒有小地方,只有小眼光

作者簡介:三願。新晉社畜,慢慢進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