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明珠不能拿自己的“敏感”當傷害

面對寶能系資管計劃將要從萬科股票上的獲利退出,萬科兩任獨董華生與劉姝威接連向寶能開炮。尤其是後者,對寶能在萬科股票上的獲利更是分外眼紅,更是建言有關部門“依法沒收其所獲上市公司股份及獲利”。這個建議接近於無恥,完全把險民的利益踩在了腳底下。

或許是因為4月8日劉姝威刷屏的緣故,格力電器董事長董明珠似乎也受到了傳染。4月8日到達博鰲並接受有關記者採訪時表示:“寶能傷害過格力”。雖然隨後董明珠話鋒一轉,稱“但這不是一個單一的寶能、萬科、格力的問題,這是一個現象。”但實際上,“寶能傷害過格力”的說法是不成立的。畢竟從股價來說,寶能增持格力股票帶給市場的是正面影響,是股價的上漲。而從格力的經營管理來說,雖然寶能是格力的第三大股東,但寶能並沒有染指過格力的經營管理。因此,寶能並沒有給格力帶來任何實際上的傷害。而更多的是董明珠個人的一種“敏感”。

董明珠不能拿自己的“敏感”當傷害

當然,作為一個企業的負責人來說,對於股東尤其是一些敏感股東的增持行為,保持一種“敏感”的反應是必要的。但不能將這種“敏感”當成是一種傷害。至少從寶能來說,對格力的“傷害”並沒有成為客觀事實。而既然不是客觀事實,那麼這個“傷害”就是不存在的,或者說只是一種“可能性”。因此,“寶能傷害過格力”的說法是不成立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