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意义上的倒计时法——向死而生

向死而生是指德国哲学家马丁·海德格尔在其存在论名著《存在与时间》里面用理性的推理详细的讨论了死的概念,并最终对人如何面对无法避免的死亡给出了一个终极答案:生命意义上的倒计时法—“向死而生”。

曾几何时,我们似乎忘了自己会死去这件事情,然后被迫对生死这件事陷入了沉思,活着就是为了将来有一天死去吗?


生命意义上的倒计时法——向死而生


天地以万物为刍狗,人如蝼蚁,天地是不仁的。什么好人好报、善人善报在这里其实没有逻辑支撑。芸芸众生,我们知道自己终将一死,而死亡更多时候是突然降临的一种状态,让人难于接受,这才痛苦。如果我们都是准备好了去赴死,兴许就少些痛苦,少些折磨,少些觉得上帝的不公。


某年过年时,96岁的爷爷离开人世,我握着他的手逐渐变得冰凉,然后在众人的目光中安详的去到另一个世界,瓜熟蒂落,老了,然后归去,这是常态。而今天,我想说说常态之外的芸芸众生应该如何看待生死。


生命意义上的倒计时法——向死而生


作为人类,我们舍不得死,我们生活太美好了,万一我今天闭眼了,明天李安再拍出个好电影,我看不到了怎么办,我梦寐以求的地方我还没来得及去怎么办……等等,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同样一千个人有一千个不想死去的理由。


我们假设一下,假设人不会死,那人会怎样或者?人如果不会死,那这辈子将会极其糟糕,因为什么时候努力都不晚。最可怕的不是假设,是我们竟然忘了自己真的会死这件事。我们为什么不在今天晚上陪家人说说话,因为我们知道未来还有时间,为什么很多事情我们不急于去开始,因为还有时间,已默默的将自己活成了貌似会永生的状态。就因为我们知道自己还有时间才会心安理得的挥霍现在,把事情放到所谓的“以后”,可每个人都有“以后”吗?答案显然是未必。


一个学者说过:“每晚上床之前能想一下,如果明天再也醒不过来,我对这个社会这个世界有没有惭愧之处。”

这就是向死而生的活法,其实每个人心中时刻藏着一个“死”字去活着,才是一种活着的最高级的方式。人带着末日去活和心中没有末日去活是会活出完全不同的两种境界。


生命意义上的倒计时法——向死而生


活着就是不断的逼近那个“亡”的状态。生命是何等脆弱,会在你毫无觉察间灰飞烟灭。当你意识到这些的时候,你可能会更认真的活着,至少你绝对不会去作恶,你绝对会把当下该干的事情干了。因为今天就是我今生最年轻的一天,我极有可能看不到明天的太阳,吃不到明天的早饭,甚至是今天的晚饭。


诗人冯唐曾说过:从尊重生命的角度,不必纠缠。有时我们会感到焦虑,有时候我们欲望会不断的膨胀,然后你就会觉得你挣的钱不比盖茨多,你和老婆的年龄差距太小,比不上杨振宁,你的名气不如迈克尔 • 杰克逊大。当这种欲望开始膨胀的时候,你可以到医院的重症病房去看看,那里面有的是比你年龄大的,有的是比你挣钱多的,更有的是老婆比你老婆年轻的。那是一个命悬一线的地方,因为当你看到各种呼吸器的管子插入身体时,你就会意识到,健康的活着,自由的在地上走来走去,即使是买不起车也是一件很值得欣慰的事情,甚至是值得骄傲的事情。


生命意义上的倒计时法——向死而生


向死而生,其实就是学会让自己想象性的置身于某个最终的结局,然后站在终局看现在,这对于治疗你的焦虑治疗你无视生命无视健康甚至治疗你过度膨胀的欲望最有好处。我们没法知道何时死去,但我们可以调整如何活着。

我们都终将死去,愿我们能学会面死而生,不负此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