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蘭溪人 | 章樹根:根在蘭溪,就要為蘭溪爭氣,為蘭溪發展作貢獻

這些天,在浙江立馬雲山紡織有限公司,一輛輛滿載口罩核心材料——熔噴布、無紡布的集裝箱貨車,陸陸續續駛出。據瞭解,該公司每天可生產熔噴布2噸、無紡布15噸、口罩100萬隻。

天下蘭溪人 | 章樹根:根在蘭溪,就要為蘭溪爭氣,為蘭溪發展作貢獻

▲浙江立馬雲山紡織有限公司

  今年以來,面對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和抵禦經濟下行的雙重壓力,浙江立馬控股集團高層果斷決策,主動轉變,迅速投入6000餘萬元,僅用20多天時間就建起了全新的熔噴布、無紡布生產線及口罩生產線。這個舉措,盤活了企業400多個工作崗位。

  “就是無縫鋼板,也要找出‘發展’的砂孔來。”拍板做出這一重要決策的,是該集團領頭人章樹根。

  從部隊退伍到創辦水泥企業,從跳出水泥到進軍紡織行業,從一名普通供銷員到集團公司的董事長,章樹根35年的創業史,寫滿了奮鬥,也充滿了傳奇。


  帶著198名農民創業 身份之變和精神不變

天下蘭溪人 | 章樹根:根在蘭溪,就要為蘭溪爭氣,為蘭溪發展作貢獻

  1976年,從部隊退伍的章樹根回到了家鄉靈洞,進入社辦水泥廠當起供銷員。十年時間裡,章樹根從供銷員、會計、化驗室主任,一步一個腳印,成長為企業的副廠長、廠長。

  正是這十年,讓章樹根從一名在泥水訓練場上摸爬滾打的軍人,變成了一名熟稔水泥製造的企業負責人。雖然身份變了,但章樹根敢闖敢拼、認真做事的精神沒變。

  1985年,改革開放的春風已吹遍蘭溪大地,當時擔任鄉辦水泥廠廠長的章樹根,毅然離開了原單位,開始創業,著手創辦水泥廠。很快,憑著一直以來做事待人的良好口碑,章樹根的身邊聚集了198位“合夥人”。章樹根帶著這198位農民,集資近20萬元,創辦了靈洞水泥總廠(立馬控股集團前身)。

  “當時,每人拿著1000塊錢,創辦第一家機立窯水泥廠。那時非常艱苦,剛開始年產水泥只有5萬噸。但是在部隊六年,我學會了吃苦耐勞,加上骨子裡那股不願服輸的精神,支撐著我走下去。”章樹根說。

  就這樣,以靈洞水泥總廠為核心,章樹根的創業之路越走越寬。1994年,他組建起了浙江立馬集團公司,形成了建材、金屬加工、機械等三大行業六個主導產品多元經營的新局面,總資產達到了1.5億元,當年實現利稅3000萬元。第二年,集團公司被農業部授予全國最佳經濟效益先進鄉鎮企業稱號,並被列為全國500強鄉鎮企業集團之一。

  “那時,我們的水泥產量已達到了120萬噸,成為浙江省的水泥骨幹企業,被省政府命名為浙江省五個一批重點培育骨幹企業。公司生產的產品,也獲得了國家免檢產品、浙江省名牌產品等榮譽。獲此榮譽的,當時在金華地區就兩個水泥牌子,一個是尖峰水泥,另一個就是我們的立馬水泥。”章樹根說。


  參與奧運建設 轉型之變和品質不變

  從2000年開始,隨著國家宏觀調控政策的實施,水泥行業步入低谷,加上老的水泥生產工藝汙染比較嚴重,能耗比較高,產品質量不是很穩定,立馬集團也一度步履艱難。但有著一股子拼勁的章樹根,並沒有就此放棄,而是以一種壯士斷腕的決絕,引導企業走上了低能耗、綠色環保之路。

  回憶起當時的情形,章樹根說:“我們必須跟上轉型升級的步伐,實現高質量發展。為此,我把原來年產120萬噸水泥的水泥廠全部撤去,投資15個億,上了三條新型幹法窯生產線。”

  從1985年到2000年,15年的艱苦創業,讓章樹根對市場的潮漲潮落有了自己的預判。他一方面立足蘭溪做優水泥,另一方面將眼光放到了省外乃至國外。從2000年開始,章樹根走遍了雲南、貴州、四川、重慶等地,還前往東南亞的緬甸、老撾、越南等國考察市場。

  2002年,一次偶然的機會,身在天津的章樹根得知北京市政府為籌建2008年北京奧運會,決定在北京周口店啟動一條日產2500噸的水泥生產線。聽到這一消息,章樹根坐不住了,立刻從天津趕到北京,經過多番協商談判,最終將奧運會北京房山區日產2500噸的水泥生產線收入囊中。

  天有不測風雲。2003年初,“非典”侵襲而來,當時正值北京立馬水泥生產線建設的關鍵時期,疫情導致大量建築工人流失,整個工程陷入停頓。

  “我們想了許多辦法,千方百計把廠子建起來,把人員集中起來。通過一年多的努力,投資了3.5億元,上馬了北京房山區的這條水泥生產線。”章樹根說,他們冒著非典疫情帶來的生命威脅,想盡一切辦法,克服一切困難,把生產線建起來,把牌子樹起來。

  付出總有回報,在北京立馬順利投產後,源源不斷的水泥靠著過硬的品質和口碑,夯實了北京奧運會各場館建設的基礎。


  跳出水泥做紡織 跨界之變和情懷不變

  如果說進軍北京,是章樹根創業的大手筆。而同樣是在2002年,章樹根的另一個舉動,卻讓不少人大跌眼鏡。這一年,章樹根在家鄉蘭溪投資5億元,開始進軍紡織行業。

  是什麼讓章樹根作出這樣的決定呢?“說到底,還是家鄉情懷。作為一名土生土長的蘭溪人,總要為蘭溪爭口氣,為蘭溪發展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章樹根說,除了心裡始終有著報效家鄉的情懷,這一決斷,也與當時企業提出的“立足水泥抓提高,跳出水泥求發展”戰略相契合。

  當時,紡織行業作為蘭溪的支柱產業之一,一直盤桓往復,卡在瓶頸處不上不下,急需一支“強心劑”來突破“供血不足”的尷尬。

  經過市場調研和科學分析,章樹根認為,蘭溪的紡織行業不僅有良好的基礎,而且有人才優勢,產品也具有競爭優勢。不過,也面臨著一個大問題,那就是在國有企業改制過程中,蘭溪的紡織業消耗了不少動能,爬坡之後呈現出後繼無力的疲軟。“國有企業後來遇到了一個機制問題,包袱很重,改制以後都出現一種小股本拉大資產的局面,它們最缺的就是資金實力和機制的優勢,而這恰恰是我的最大優勢。”章樹根說。

  於是,一場值得記入蘭溪工業發展史的“牽手”拉開了序幕。就在2002年,立馬股份有限公司與雲山紡織印染有限公司(原蘭棉紡織總廠),組建了立馬雲山紡織有限公司。原國有企業與民營企業強強聯合,去探索一條符合蘭溪實際,實現資本、機制和人才技術緊密結合的工業創新發展新路子。這最大限度地發揮了民營立馬股份的資金機制優勢和原國有云山紡織的專業技術優勢。

  章樹根說,立馬雲山紡織公司創辦成立的第一年,銷售額是1億餘元,之後的增幅是每年增加1億元,發展勢頭迅猛。到2011年,企業就實現了年銷售額10億元。

  守,則固步自封;變,可通達四海。公司創立之初,章樹根就遇上了“攔路虎”。當時,歐美正開始實施紡織品配額限制,企業發展一度受挫,最多的時候廠裡積壓了價值6000萬美元的庫存產品。對此,章樹根沒有氣餒,轉而重點開發國內市場,並尋找打開其他出口市場。兩個月後,企業出現轉機,庫存產品全部銷售一空。


  做技術變革的先行者 智能製造之變和危機意識不變

  變,首先是技術上的變革。這個變化,從最初的水泥,到如今的紡織,一直沒有停下來過。

  2008年,蘭溪紡織人引入日本豐田噴氣織機、比利時畢佳樂織機等世界上的先進生產設備,率先掀起“機器換人”熱潮。立馬雲山紡織,就是這場裝備變革的先行者。

  章樹根說,紡織是人力密集型產業,要突破重圍,首先要從技術上下功夫。從原先的豐田610噴氣織機到710、810噴氣織機,型號數字更迭的背後,是企業生產效率乘數級的提高。900臺(套)浙江立馬雲山國際先進水平噴氣織機技改項目,550臺(套)浙江騰馬國際先進水平劍桿織機技改項目,形產年產1.5億米高檔服裝面料和牛仔布生產規模,立馬集團“機器換人”的路子越走越寬。

  2019年6月,蘭溪啟動紡織行業智能製造示範市創建工作,蘭溪紡織從“蘭溪織造”向“蘭溪智造”邁出了巨大的一步。作為蘭溪紡織企業標杆之一的立馬雲山紡織,也走上了“智能化”道路。“疫情期間,通過技術改造,企業補上了發展短板。今年,立馬與騰馬兩家公司通過一系列改造,淘汰原有的老舊設備,產能從原來的1/3慢慢達到了2/3,目前已恢復到平時的90%左右。”章樹根說。

  “蘭溪有著輝煌的歷史。作為一名蘭溪人,大家都要有一種情懷,致力於促進蘭溪的發展。只要大家同心協力,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蘭溪一定會重新崛起、再創輝煌。”對此,章樹根充滿了信心。


文字 徐正達

編輯/編版 何麗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