牌樓灣,一個靚麗宜居的小山村

9月19日中午,在湖北京山荷花堰村一農家飯莊吃過“農家飯”後,天空突然飄起了小雨,但秋雨依然阻擋不了我們尋訪古村落——京山牌樓灣的腳步。

我們一行驅車在導航儀的指引下,上省道,轉鄉道,七彎八拐,於下午兩點來到了京山市孫橋鎮美麗鄉村——馮家嶺六組牌樓灣。

進入牌樓灣有一新建的高大的牌坊,上書牌樓灣。自此開始,是一條寬敞平坦的柏油路直通灣口,柏油路兩邊的丘崗上正在栽植對節白臘、桂花樹……等花卉苗木。

這裡,依託一家企業正在建設一座500畝的名貴苗木盆景園。

進入灣落,映入眼簾的是一個古意十足的“灣標”——上書“牌樓灣”三個楷書大字和“夢尋養生地,情歸半日閒”十個篆書大字,旁邊是一小門。

人往裡走,既像是進入農家庭院,又像是進入城市公園。

牌樓灣,一個靚麗宜居的小山村

駐足“灣標”前,院門旁邊房屋山牆上的一句“閒坐對節下,把酒話桑麻”詩句似曾相識。哦,這句話應該是套用唐代田園詩人孟浩然的《過故人莊》——

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

牌樓灣雖然是一個小小的灣落,但這裡也曾經紅火過。相傳,早在明朝中期,一族祝姓人氏50多人從安徽漂泊遷徙至此。

大家見這裡山青水秀、土地肥沃,便在這裡安營紮寨、定居下來,從而形成了一個30多戶的自然大灣村落。

時光荏苒,朝代更替。經過一代又一代祝氏後代的打拼和經營,祝氏家族越來越興旺。於是,他們便在縣城通往灣裡的南入口處立起了“祝家大院”的石制牌坊,並在牌坊附近建起了住房、公堂、祠堂、私塾、客棧等設施,逐漸形成了一個小型集市街道,成為當時京山縣通往孫家橋鎮的主要驛站。

從“灣標”旁邊的“院門”進入,穿過一道書錄陶淵明《歸園田居.其一》的影壁,便見幾棵有點年份的稀有名貴樹種——對節白臘,右邊的展廳裡擺放著數十盆形態各異的袖珍對接白臘盆景。

據官宣資料得知,對節白臘這種樹目前只有大洪山南麓的鐘祥市、京山市擁有,被稱為“對節王”的“千年對節”則集中生長在鍾祥市客店鎮南莊村,數株古樹呈七星排列,當地依此建有“對節人家”景區。

穿過“對節園”,就來到了灣落的核心景觀區,這裡三口大堰梯次排列,水面清澈寧靜,岸邊綠樹成蔭,棧道廊亭相連,與周邊白牆灰瓦的農舍、山衝、谷田……互為依託、相互映襯,構成了一幅如詩如畫的“山居圖”。

在第一口大堰上方的一小型廣場上,置放著一尊古代官員的坐姿雕像,遠觀原以為是祝姓始祖,或是祝姓家族中的顯赫人物,直到參觀完紀念館,才詳知這位名叫陳省的清朝大官,曾兩次到京山指導抗旱,並在此處視察、督辦、留宿……

紀念館背後一處古磚牆遺蹟,可佐證這裡曾是一處在當時頗為“豪華”的建築,或許是客棧,或許是“祝家大院”的公堂,或許是有錢有勢人家的府邸……

現在在此建立紀念館,陳列著陳省當時“指導抗旱”的資料及相關內容,讓人們在參觀遊覽時受到勤政廉潔的教育。

醉憶對節景,心歸田園居。這裡,因地制宜,巧奪天工,借勢造景,使古老的牌樓灣煥發出勃勃生機、盪漾著濃郁的書香之氣。

牌樓灣,一個靚麗宜居的小山村
牌樓灣,一個靚麗宜居的小山村牌樓灣,一個靚麗宜居的小山村
牌樓灣,一個靚麗宜居的小山村牌樓灣,一個靚麗宜居的小山村
牌樓灣,一個靚麗宜居的小山村牌樓灣,一個靚麗宜居的小山村
牌樓灣,一個靚麗宜居的小山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