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募看好醫藥、科技、消費等領域

經過3月份的明顯波動,股市逐步企穩。對於後市,多位私募人士持樂觀態度,認為隨著全球股市的修復,A股將孕育新的機會。

中巖投資管理合夥人高文龍表示,當前A股市場具有較明顯的賺錢機會。中國經濟體量在過去10年顯著提升,抵禦風險能力明顯加強;另一方面,我國經濟轉型的主基調、經濟增長從高速度向高質量轉變的主旋律將持續相當長時間,它所帶來的的投資機會以及由此給A股帶來的賺錢效應也會較為明顯和持久。

華夏未來表示,海外疫情的持續擴散仍然對A股市場風險偏好形成壓制,但已經度過了衝擊最大的時刻,新的機會已在孕育,應當積極把握全球資源重組和產業變革機會,發掘中國比較優勢,在具備長期增長空間的新技術領域和需求受影響較小的消費領域中尋找機會。

暢力資產董事長寶曉輝指出,疫情後的市場仍然危中有機。在政策的堅定推動支持下,內需回升趨勢更為確定,並且在這個過程中,流動性仍將維持充裕,擁有優質資產的公司會逐步凸顯核心競爭力。

華夏未來認為,隨著國內政策穩步加碼,流動性相對充裕,經濟逐漸觸底回升。同時,全球股票市場企穩修復,A股市場正孕育新機。與此同時,疫情將催生全球產業鏈重構、國產替代和在線服務等領域新的重大機遇。

高文龍認為,二級市場中長期的投資重點在於以下三個方面,一是提振經濟最直接以及新型生活方式孕育出的新消費領域;二是人口結構中長期改變帶來的創新藥、高端醫療器械領域;三是全球經濟模式重塑過程中大國博弈的必爭科技領域。高文龍判斷這些領域會是較大概率產生新的十年十倍個股的搖籃。

相聚資本董事總經理何淼表示,除了長期看好的科技類公司外,在經濟運行逐步正常化的背景下,前期被壓制的一些可選消費領域以及部分內需相關的週期類公司也存在投資機會。

遠策投資表示看好醫藥、汽車、必選消費、科技等領域。在醫藥板塊中尋找有長期內在價值,成長性良好的一些細分行業優質個股,同時關注汽車零部件、以軟件為主的科技股及必選消費等領域。

暢力資產董事長寶曉輝指出,短期看好在新冠肺炎疫情中受益的醫藥、消費等行業。長期佈局則會圍繞新基建和消費,重點在高端製造業、消費和互聯網等細分領域,未來10~15年,這些行業將獲得較高的發展增速。

和聚投資表示將繼續關注港股機會。港股過去一段時間受到顯著的衝擊,估值迅速走低,看好港股估值修復的機會,尋找市場流動性拐點的時機,重點挖掘基本面紮實且空間足夠大的核心品種。

不過,名禹資產總經理張曉華與上述觀點不同,他認為就目前來看,疫情仍然存在不確定性加上經濟下行的預期,投資者抱團在醫藥、必需消費品等行業,而此類標的性價比並不高,業績存在很大的下行風險,總體機會不大。在磨底的過程中,外資重倉的中國核心資產及長期邏輯堅實的科技股將迎來戰略性建倉機會。

本文源自中國基金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