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春不做3件事,傷肝傷胃溼氣重!現在不注意,餘下日子難過去

中醫講究“順時養生”,即順從四季、時辰、氣候等特點調養身體,從而達到養生保健之目的。

如今時值四月,氣溫回暖,暮春已至,初夏將臨,正是踏青賞花好時節。此時春光燦爛,處處皆是美好,但也別忽略了隱藏在漫漫春色之中的養生大敵,做好3件事——

花粉紛飛,謹防過敏

暮春不做3件事,傷肝傷胃溼氣重!現在不注意,餘下日子難過去

百花齊放固然美,但看美景的時候,千萬要小心“花粉症”。

“花粉症”又稱枯草熱,是患者對植物花粉過敏引起的,主要表現為鼻癢、噴嚏連續發作、皮膚瘙癢、皮疹等,可伴眼癢、流淚,嚴重的甚至發生過敏性休克。

建議花粉過敏症患者,在有風的天氣、凌晨5點至上午10點、黃昏等空氣中花粉濃度較高的時間,應儘量減少外出。如需外出,應戴上帽子、口罩等做好防護,隨身攜帶防過敏藥物,以備不時之需。

宅居在家,遠離這些過敏原

如今新冠肺炎疫情尚未結束,大部分人依舊宅居在家,除了注意花粉過敏,家中的過敏原也不容忽視。

塵蟎是一種常見的過敏原,經常藏在家裡的地毯、床上用品中。

暮春不做3件事,傷肝傷胃溼氣重!現在不注意,餘下日子難過去

預防塵蟎過敏,應注意居家清潔。床單、毛毯可每週用熱水洗滌,並用烘乾器烘乾或在太陽下曬乾,枕套每週洗一次,枕芯每3個月洗一次,家中最好避免使用地毯。

過敏體質或者有過敏性疾病的人,最好不要養寵物;如果非要養,最好每週或每兩週給寵物洗一次澡。
★ 黴菌

清明之後,雨水紛紛,黴菌也容易在此時悄悄找上門。預防黴菌過敏,需注意室內除溼,建議經常清掃廚房、衛生間等容易潮溼的區域。

溼氣入體,別忘祛溼

暮春不做3件事,傷肝傷胃溼氣重!現在不注意,餘下日子難過去

清明已過,春雨綿綿,陰冷潮溼。此時,人體最容易被溼氣侵襲,進而出現睏倦、乏力、食慾不振等症。

溼不溼,看舌頭最直觀

溼氣襲體,症狀往往不拘一格,最簡單的判斷方法就是看舌頭:

中醫認為,正常的舌象為“淡紅舌,薄白苔”,即舌體靈活柔軟,顏色淡紅,大小適中;舌苔色白,薄薄一層,乾溼適中。

當體質出現偏頗,溼氣侵入人體後,舌體和舌苔即會發生變化,總結成兩個關鍵詞:胖和膩。


暮春不做3件事,傷肝傷胃溼氣重!現在不注意,餘下日子難過去

胖:指舌體胖,舌體兩側邊緣可見齒痕。主要是脾虛不能運化水溼,以致舌體胖大,邊緣受牙齒壓迫。主脾虛和溼盛。

膩:指舌苔顆粒細膩緻密,刮揩難以去除,且舌苔表面有一層油膩狀黏液,或舌面溼漉漉、滑溜溜的,可有口中發甜的感覺。主溼濁內蘊。

溼有寒熱之分,祛溼應對症

溼有寒熱之分,溼邪根據寒熱不同,表現各異,祛溼方法也所不同。

★ 寒溼

寒溼體質患者,平時大多愛吃生冷食物,如冷飲、雪糕等。這類人常表現為舌體淡,舌苔白膩,怕冷或遇冷症狀加重,容易疲倦,嚴重的可出現手腳腫、眼泡腫等。

暮春不做3件事,傷肝傷胃溼氣重!現在不注意,餘下日子難過去

【調理】

祛除寒溼應溫裡散寒,建議使用平性或溫性食材,如生薑、花椒、陳皮、砂仁等,還可適當選用黨參、茯苓、淮山等健脾食材.

平日少吃生冷食物,必要時可用艾灸驅寒祛溼。

★ 溼熱

溼熱體質的人,多愛吃煎炸、燒烤食品,常表現為舌體紅或紫,舌苔黃膩,容易出現口苦口乾、食慾不振、口舌生瘡、睏倦無力、久睡不夠,頭痛身重等。

【調理】

緩解溼熱總的原則是清熱燥溼,可以適當用偏寒涼的食材進行調理,如綠豆、絲瓜、赤小豆、西瓜、冬瓜、雞骨草、土茯苓、綿茵陳、蒲公英、薏米等。中成藥可選藿香正氣散、王氏連樸飲等。

平時建議少吃少吃辛辣、油膩和甜食,忌酒,以免“火上澆油”,寒涼食物易傷脾胃,也不能長期大量服用。

暮春不做3件事,傷肝傷胃溼氣重!現在不注意,餘下日子難過去

風邪襲身,注意春捂

春天乍暖還寒,氣候十分不穩定,經常有寒流和強冷空氣南下,導致氣溫急劇下降。這時如果不“捂”著點兒,人體很難適應這種冷暖變化,許多人甚至可能會患感冒、氣管炎、關節炎等疾病。

春捂,重點捂好3部位

“春捂”也得把握好度,並不是衣服穿得越多越好。衣物增減,要視天氣變化的情況、自身的體能素質而定,重點捂好以下3個部位:

★ 捂腳

腳的血液循環較差,容易遭受風寒侵襲。因此,褲子、襪子要穿厚一些,不要露腳踝,少穿破洞褲。

★ 捂腹

腹部受涼容易引起胃腸功能紊亂,建議春季少穿露臍裝、低腰褲,嬰兒可以多穿一件肚兜捂住腹部,避免著涼。

★ 捂背

做好背部保暖可幫助體內陽氣生髮,預防疾病,減少受涼感冒的機會。除了注意添衣,還可以多曬曬背部,以幫助陽氣生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