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國因疫情限制糧食出口,糧食會出現危機嗎???

多国因疫情限制粮食出口,粮食会出现危机吗???

目前,新冠肺炎疫情在国际市场主要大豆、玉米、稻谷、油菜籽等农产品原料与成品生产、出口地区的暴发和持续蔓延,加上全球重要的小麦面粉出口国哈萨克斯坦禁止了小麦面粉、胡萝卜、糖和土豆等农产品的出口,以及越南暂停了新的大米出口合同、塞尔维亚停止了葵花籽油和其他农业物资的出口,特别是巴西、阿根廷出现了不利于大豆出口装运的现象等以后,部分国家的民众和政府恐慌性囤积食品,市场由此预计农产品尤其是可供人们食用的食品价格会大幅上涨,甚至有人认为一场全球性的粮食危机一触即发。


从国内农产品市场来看,随着近日豆粕等大宗植物蛋白原料与玉米等重要饲料原料价格的不断走高,期现货市场更是出现了“金玉米”、“金豆粕”等新名词,部分投资者还开始参照“金螺纹”的前期走势来投身于豆粕和玉米市场交易。此外,涉及小麦、稻谷、大米、油脂等的农产品原料与成品也受到了投资者的普遍关注。那么,国内农产品市场价格会出现一场“波浪滔天”的上涨行情吗?


综合分析国内农产品种植、进口、库存、需求等数据变化动态可以发现,国内农产品价格尤其是事关人们口粮的农产品价格出现大幅上涨的概率不大,小麦、稻米不但供应充足,而且不会受到国际市场相关农产品市场波动的直接冲击,价格仍会处在低价区。不过,受市场情绪波动较大影响,豆粕、玉米、油脂及下游产品价格存在上升空间,但类似于“波浪滔天”的涨势不会出现。整体可以归结于一句话——国内农产品市场是主食无忧、副食也无大碍。


专家:不会影响国内粮食市场供应


近日,人们通过微信、小视频、自媒体、股票与期货交易软件等渠道所了解到的关于新冠肺炎疫情的新闻与信息,更多地出现了空空的超市货架、蜂拥而至抢购的人潮、白发苍苍的老人陪着冰冷的购物车、涨势如虹的价格曲线等情景。由于当前新冠肺炎疫情仍在一些地区与国家爆发和持续,部分国家的民众和政府开始恐慌性囤积食品,这让人们认为食品通胀可能即将来临,一场全球性的粮食危机可能一触即发。


多国因疫情限制粮食出口,粮食会出现危机吗???

从新冠肺炎疫情对农产品市场所形成的重大影响来看,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农产品的种植与产量;二是农产品的运输;三是农产品的需求;四是农产品的价格预期;五是市场心理。


从农产品的种植与产量来看,人们担心随着新冠肺炎疫情在更大范围的蔓延,在一些农作物新季开始的地区,农作物的播种会因此而出现较大的变化,如面积的减少、生产与田间管理投入的大幅降低,甚至还会出现一些弃种现象等,最终会导致农产品的产量与供应从源头上出现问题。


从农产品的运输流通来看,由于新冠肺炎疫情引发了面积较大、涉及范围较广的道路、港口与人流等交通管控,这让农产品的运输与流通不畅,有时还会造成运输与流通的中断,会导致农产品市场秩序陷入混乱状态,将对价格产生重要影响。例如:前一时期在国内新冠肺炎疫情暴发期,由于运输不畅,国内玉米产销区价格出现了“冰火两重天”现象。而近日,由于阿根廷、巴西等进行交通运输与人员流动的严格管控,直接影响了两国大豆出口的装运等工作,令部分市场蛋白原料——豆粕价格飞涨,国内一些地区豆粕价格在一个月之内就上了涨300元/吨,同时菜粕等原料纷纷跟涨。


从农产品的需求来看,新冠肺炎疫情的出现一方面会削弱一些产业需求,另一方面也会增加一些方面的采购与囤积需求,最终要看其对市场总需求量的影响与长远作用。


从农产品的价格预期与市场心理来看,只要新冠肺炎疫情引起市场恐慌,那么农产品价格肯定会普涨,但在这个过程中,投资者一定要分品种、分产业来认真的区别分析,因为不同的品种与产业会出现截然不同的行情。


市场专业人士认为,农产品价格如果由于新冠肺炎疫情而出现了较大变化,短期内肯定不是市场供应出了问题,而是新冠肺炎疫情引发了人们在心理与行为的变化。目前,已经有投资者开始担心如果无法在5月或6月收到所采购的大豆、玉米、小麦、高粱与稻米等,那该怎么办?这可能会导致全球粮食供应危机。从亚洲到欧洲再到美洲的消费者可能一直会在超市里恐慌性地囤积食品,而如果未来有更多的国家实施严格的社会隔离措施抑制新冠肺炎疫情的传播,农产品市场心理与价格等还会更大的新变化。


据了解,截至目前,除了我国等少数几个国家之外,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形势仍在恶化,国内外大豆、豆粕、燕麦和小麦等农产品期现货价格出现了不断上涨。随着消费者食品囤积的继续,食品价格的通胀压力可能正在逼近。再加上全球经济的崩溃和高失业率,或许滞胀即将来临。


如何布局接下来的农产品品种,可加关注评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