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鄂戰疫故事】董翠:我想成為一名更有溫度的護士

#抗擊疫情丹東在行動#


鳳城市中心醫院呼吸科護士長董翠,也是眾多馳援武漢醫護人員當中的一員。為高度還原董翠在武漢的一點一滴,本文采用一問一答的方式,讓我們一起零距離感受這個小女子的擔當。

【援鄂戰疫故事】董翠:我想成為一名更有溫度的護士

第一篇 關於武漢與工作

問:從鳳城出發的時你緊張嗎?壓力來自哪裡?是否擔心被感染?

董:說實話,當時挺緊張的,也覺得自己很可能就被感染了,畢竟當時武漢疫情嚴重,醫務人員感染的也特別多。剛開始,我愛人不同意我去。因為家裡孩子小,老人身體也不好,他認為我在家這邊的工作崗位也是一線,也是抗疫,也是做貢獻,覺得我就是為實現自我價值奔赴武漢,什麼都不顧了,太自私。

我們是在出發前一天的晚上才接到通知,很突然。當時孩子在奶奶家,我愛人說早上去把孩子接回來見我一面,我說不見了。當時心裡挺難受,怕見到孩子更控制不住情緒。

【援鄂戰疫故事】董翠:我想成為一名更有溫度的護士

問:武漢與自己想象有差距麼?

董:之前雖然沒去過武漢,但是在電視上經常看到,那裡是個繁華的大城市。到武漢那天下了飛機,看到當時的情況反差特別大,街道上基本沒有什麼車,行人更看不到。

問:工作具體內容是什麼?

董:第一次進病區時,特別緊張,因為這是我們真正接觸已確診的新冠患者。在接診新病人過程中,我們需要做測量生命體徵、測血糖、輸液、採血、採集咽拭子和鼻拭子等等一些護理處置。在生活護理方面,我們得幫助打熱水,幫生活不便的患者洗頭,準備生活用品等等。

開始的時候,為降低感染率,我們都儘量減少和患者接觸。能在傳遞窗做的工作,我們都儘量不進病房。後來,與患者接觸多了,就感覺他們真是特別可憐。有的患者因為新冠失去了親人;大部分患者都很焦慮、害怕,失眠,情緒低落。瞭解到這些後,就特別想幫助他們。沒事兒的時候願意到病房和他們聊天,講點笑話,教教他們東北話,再和他們學學武漢話,真心想竭盡所能幫他們走出陰影,和他們一起戰勝新冠。

【援鄂戰疫故事】董翠:我想成為一名更有溫度的護士


問:進病房前的防護流程是什麼?

董:正常一個班次的工作時間是6個小時。但是我們都得提前兩個小時到醫院,因為穿防護服也得大概四十分鐘到一個小時。流程是這樣的,戴口罩—帽子—內層隔離服—內層手套—內層鞋套—防護服—外層手套—靴套—外科口罩—護目鏡—面屏。防護完成後,我們要做漏氣試驗。剛開始,感覺怎麼戴口罩都漏氣,特別沒有安全感。

防止感染最重要的環節就是脫防護服,共分三個步驟。一脫,得摘面屏、護目鏡、外層口罩、靴套、防護服和外層手套,動作得輕柔,避免氣溶膠。防護服得從裡向外卷著脫,避免汙染內裡。這個過程得進行7次的六步洗手法,完成大概需要半個小時。二脫,脫內層鞋套,內層隔離衣和內層手套,這個過程需要洗3次手,大概需要十分鐘完成。三脫是脫帽子、N95口罩,清理鼻耳孔,戴口罩才能出去,這個過程得洗5次手,大概需要20分鐘。

從病區出來到生活區完成脫隔離服的過程需要大概一個小時,洗手至少15次,每次出來後,我們基本都是蒸了桑拿的狀態,裡面洗手服基本都是溼透的。因為從進到出得經過八九個小時,我們都不能吃喝,所以出來時基本都是虛脫狀態。

【援鄂戰疫故事】董翠:我想成為一名更有溫度的護士

問:在武漢期間都經歷過哪些"第一次"?

董:第一次穿尿不溼,第一次吃熱乾麵……真的覺得自己很幸運,一個普通的護士,能上戰場能打仗,能利用自己所學所用幫助那麼多人,滿滿的成就感。

問:詳細介紹一下工作的難度在哪裡。

董:我們所在的是雷神山醫院感染一科三病區(A3),收治的都是相對較輕的患者。但是,護目鏡面屏上霧後特別影響視力,尤其在手套、防護服、護目鏡、面屏的全部武裝下,就連簡單的護理操作處置,做起來都特別艱難。例如,採血穿刺看不清血管,戴手套的手也摸不清。再就是採集咽拭子時,因為看不清,就得湊到離患者口腔特別近的位置,這樣感染的機率就更高了。

穿上防護以後也特別憋悶,坐著都難受,更別說巡視病房、或者做操作處置了。我第一次夜班的早上,需要採62管血和31個咽拭子。我們早上是8點交班,想著讓患者能多睡一會兒,而且這點活對我們3個重症病房出身的老護士也不算什麼,一個小時輕鬆能搞定,就決定從早上6點半開始採集標本。

採上才發現,是我們低估了全套防護下的難度。開始還想到採集咽拭子時得直接接觸患者氣道,心裡還挺害怕、挺忐忑。但後來,就只是著急活幹不完,完全把害怕拋在腦後了。第一個夜班到我們出艙,已經上午10點了。回到酒店洗澡消殺完已經中午12點多了,真是累的快站不住了。當時,就想這種工作強度自己可能堅持不了幾天。可睡一覺醒來後,覺得自己又滿血復活了,還得接著幹。


【援鄂戰疫故事】董翠:我想成為一名更有溫度的護士


問:你的防護服上畫了什麼圖案?

董:我讓同事幫我在防護服上畫了一個消防員。一是因為我兒子特別喜歡消防員,二是我覺得消防員特別勇敢,能救人於水火,我想做患者們的消防員。

【援鄂戰疫故事】董翠:我想成為一名更有溫度的護士

第二篇 關於家鄉與支持

問:武漢的生活習慣、飲食等與家鄉這邊有什麼不同?

董:國家對我們這些援鄂人員真是特別關心,飲食方面很精細,而且營養豐富。但我是地道的東北人,不能吃辣,確實吃不慣那邊做菜的口味。因為不能開中央空調,我也第一次體會到在11.2℃的房間洗澡,沒想象中那麼冷。

問:家裡這邊最牽掛的人是誰?

董:到武漢後,還是最惦記孩子。休息時最想孩子,第一次這麼多天不在他身邊,也不知道他在家到底怎麼樣。每次視頻或者打電話,家裡人都告訴我孩子和他們都挺好的,讓我不用分心,別惦記。


疫情嚴重期間,我不在家,愛人還要上班,婆婆在家帶孩子,想下樓買菜都不方便。但是,我從愛人那裡得知,市委、市政府領導,局領導、院領導,他們專門到家裡看望了老人和孩子,還送了慰問金和生活用品。還有婦聯、街道和一些社會愛心人士也到家裡送溫暖。

【援鄂戰疫故事】董翠:我想成為一名更有溫度的護士

得知孩子學校開通網上授課後,我就更著急了。婆婆不會用電子產品,孩子還太小,擔心他自己弄不明白,耽誤學習。這時候,我愛人又告訴我,學校特別重視,校領導和班主任親自輔導孩子學習。

【援鄂戰疫故事】董翠:我想成為一名更有溫度的護士

這些真是特別讓我感動,他們解決了我的全部後顧之憂。

問:去武漢之前,父母有哪些鼓勵的話?

董:我孃家不在鳳城,所以我父母一直不知道我去了武漢,只是告訴他們"疫情期間,單位很忙,沒時間視頻。"偶爾抽空才給他們打電話。他們是在我從武漢回來的頭一天晚上,聽我姐那說漏了才知道的。

問:家人支持你的工作麼?

董:剛開始,我的婆婆和其他家裡人都特別支持我,為我能在這個時候為國家為人民做貢獻而感到驕傲,只有我愛人不支持我。到了機場後,愛人給我打了電話,向我道歉,他說是他自私了,他其實是不捨得我去冒險。

【援鄂戰疫故事】董翠:我想成為一名更有溫度的護士

我一直以為兒子小,不懂什麼責任,肯定得因為想我總在家鬧,我還為安撫他想了一堆理由,還在網上給他買了玩具。可是,讓我沒想到的是,兒子特別理解我,他說他特別支持我,他也羨慕我能上戰場上前線。兒子還說,他在家裡也寫了請戰書,自己得多吃飯,快點長大,和我一起上戰場。

【援鄂戰疫故事】董翠:我想成為一名更有溫度的護士

第三篇 關於付出與感動

問:到達武漢後,當地人對自己是什麼態度?

董:到了武漢遇到了很多溫暖的人和暖心的事兒。

第一天到病房,一個保潔志願者,看到我就給我深鞠了兩個躬,一直說謝謝。

接送我們的公交車司機,他每次接我們都說:"不著急,你們不用提前出來等車,外邊冷,我先到樓下等你們就行。"

酒店的工作人員聽到我們說吃不慣盒飯,就主動提出來給我們包餃子,還給我們配了大蔥和黃瓜蘸醬。

病房的患者,用畫畫、唱歌、跳舞等各種方法來表示對我們的感謝。

……

【援鄂戰疫故事】董翠:我想成為一名更有溫度的護士

武漢人給我的印象是勇敢,堅強,善良。也讓我覺得他們是真的很無助,把我們當成了救命的稻草。

問:你們累的時候怎麼辦?會特別容易滿足麼?

董:我們一組四個組員,來自四個城市。大家在雷神山結識,也因此成了生死之交。我們想家、想孩子,累了,或者防護下太難受堅持不住時,就互相安慰打氣。我們也為了安慰焦慮抑鬱患者的情緒,一起編排舞蹈、小品,給他們表演,開解他們的情緒。

【援鄂戰疫故事】董翠:我想成為一名更有溫度的護士

3月8號,我過了最有意義的女神節,收到了來自四面八方的祝福,吃了地道的小龍蝦,還有想念已久的KFC,自嗨火鍋,身心都得到了滿足。


問:有沒有打退堂鼓的時候?

董:有。上早班時,早上6點鐘起床,不敢喝水吃飯,洗漱完就在房間裡溜達,想上班前再去一次衛生間。7點鐘去上班,穿好防護服後進病區接班,一直到下午兩點鐘交班,脫下防護服,坐班車回酒店,洗澡,消殺,這些都完成基本都是下午4點左右。直到這個時候,我才能喝上水、吃上飯。每八天輪一次的早班,是我最發怵,也覺得最難熬的時候。

【援鄂戰疫故事】董翠:我想成為一名更有溫度的護士

問:當接到通知可以撤離武漢的時候,頭腦中想的最多的是什麼?

董:接到撤離消息的那一刻,我最先想到的是病房剩下的患者怎麼辦?後來就感覺自己心裡特別矛盾,著急回家,又捨不得武漢。一直想自己要是能分成兩個我就好了,就不用這麼矛盾了。

回來的那天真是一路哭回來的,武漢送別時和回來時家鄉人民的高規格禮遇,真的讓我特別感動。但是也覺得心裡挺不安的,因為我也沒做什麼了不起的事兒,就是做了自己該做的,我也不是什麼英雄,救死扶傷是醫者的本分。

【援鄂戰疫故事】董翠:我想成為一名更有溫度的護士

問:有你想感謝的人麼?你想對他們說些什麼?

董:想感謝的人太多了。市委市政府,局裡,院裡的領導們,家人,同事,孩子老師,朋友,每一個關心我,支持我,惦記我的人,謝謝你們的信任,謝謝你們的支持,是你們的全力以赴為我,成就了我的義無反顧,讓我有幸參與一線抗疫,這段經歷也將成為我人生中最絢爛的色彩。

【援鄂戰疫故事】董翠:我想成為一名更有溫度的護士

問:這段經歷對你今後的工作生活產生哪些影響?

董:這段時間的經歷,讓我親眼目睹了比病毒傳染性更強、殺傷力更高的,是患者的焦慮情緒。所以今後我想成為一名更有溫度的護士,溫暖患者,溫暖身邊的每一個人。

成績和榮譽雖然代表過去,但這些會成為我今後更加努力的動力和基石,激勵我成為更好的自己,我也將會帶領內七科的護理團隊越走越遠,更好地服務於民,造福於民。


文:鄧曉晶、董翠

圖:董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