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村煥新貌,休閒農業春意鬧

遠眺群山,依稀可見點綴在蔥鬱樹林間的杜鵑花開得正豔;半山腰梯田一格格蜿蜒的輪廓間,傳來潺潺流水聲,與悠遠的鳥鳴聲譜成一支田園奏鳴曲。4月11日,在大別山腹地的嶽西縣黃尾鎮雲峰村,記者和所有遊客一樣,為眼前的美景所著迷。山色空濛,嵐氣繚繞,突如其來的一場春雨,讓這個海拔800米左右的高山古村落升起雲霧,宛若仙境。

時間回到5年前,山水依舊,但當地村民的記憶裡,卻是另一幅模樣。“沒什麼人來,路不好,坑坑窪窪,彎道又急又窄,只能過板車、摩托車。山上信號也差,移動電話要‘移動’著找信號,還斷斷續續聽不清。”60多歲的鮑友發是雲峰村馬元村民組村民,他說,“外地人都說我們這兒‘交通全靠走,溝通全靠吼’。”

如今,馬元村民組成了道元古村景區,鮑友發成了玻璃棧道景點的售票員。趁著遊客不多,記者和他攀談起來。

“以前,主要靠種水稻、砍樹,一板車一板車往外拉樹賣錢,一年只能掙幾千塊錢。”鮑友發老兩口住在山裡,在嶽西縣城打工的兒子是家裡的主要收入來源。旅遊項目落地,他和村民們幾乎沒有猶豫,紛紛將土地流轉出來。“我們當然支持開發啊!你看,路修好了,兒子回鄉方便多了,我在家門口有個穩定的工作,比以前強多了!”他往梯田所在的方向指指,“我家在那邊,走路十來分鐘就到了。”

梯田邊,坐落幾間黃泥築的土屋,有的門口堆著柴火,有的是2層小樓,帶著迴廊和院子。“過去交通環境閉塞,這些傳統村落建築得以完整保存。也因為閉塞落後,老鄉們生活艱苦呆不住,想搬出來,人一出來房子就倒了,房子一倒什麼都沒了。”黃尾鎮黨委書記舒寒冰告訴記者,2012年前後,他來馬元考察,當時這個村子面臨著兩個選擇,要麼易地搬遷,要麼就地開發。“這些保存完好的土屋,讓我們意識到這個村莊蘊藏著巨大的文化價值,最終決定招商引資,在保護的前提下,適度開發。”

2016年,道元古村項目正式落地。“優美的自然風光,加上傳統村落獨有的文化景觀,我們就是看中了這兩點。”道元古村景區總經理王春生說,第一次來這裡時,依山傍水的自然風貌,夯土而築的民居,村民家中隨處可見的畚箕、耙、碓、風車、木犁等傳統農具,深深吸引了他。“2017年,馬元入選中國傳統村落。所有的開發都在挖掘傳統村落文化的基礎上展開,在這裡不僅可以欣賞自然風光,還能在梯田、茶園裡進行農事觀光體驗。馬元人有手工製茶、釀米酒、打草鞋等傳統,目前保存完好的12棟老建築,我們打算和村民合作,打造成各種手工坊,既豐富休閒體驗,也給村民更多的工作機會。”鮑友發告訴記者,雖然剛剛開業,但他很有信心,“如果村裡越做越好,哪天成了‘網紅’,我考慮讓兒子回家門口上班呢。”

以優美景觀、自然環境、農耕文化等資源吸引遊客,鄉村休閒旅遊業已成為現代農業發展的重要抓手。在黃尾鎮,已有彩虹瀑布、千畝悅溪茶谷、千畝花果谷等多個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項目。舒寒冰介紹:“黃尾鎮地處林區,自然條件決定了這裡不能走農業種植加工的老路子,也造就了發展鄉村旅遊的先天優勢。以鄉村旅遊起步較早的黃尾村為例,截至2019年底,村累計接待遊客350多萬人次,年均旅遊綜合收入2.1億元,解決了周邊40多名貧困戶就業,每年每戶帶動增收4萬元左右。”

據瞭解,2019年我省休閒農業全年接待遊客達2.15億人次,綜合營業收入881.5億元,佔全國十分之一,帶動農民就業124.5萬人。省農業農村廳有關負責人表示,今年將緊緊抓住實施長三角一體化高質量發展戰略重大機遇,著力打造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精品線路,繼續創建一批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示範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