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輪建樁熱須“質”“量”齊飛

【精品能源內容,點擊右上角加'關注'】

新一輪建樁熱須“質”“量”齊飛

新一輪建樁熱來了!

隨著充電樁建設被納入“新基建”七大重點領域,充電設施行業又迎來發展新風口。除了國家電網和南方電網履行央企職能先後宣佈大手筆投資充電設施建設之外,更多的“跨界者”也湧入這個行當。

最新的例子是華為的加入。4月23日,華為HiCharger直流快充模塊新品正式發佈。根據華為的介紹,此次發佈的快充模塊面向全球市場,共有兩個版本,其中國內版為30kW,海外版為20kW,擁有“可靠高效、智能低噪”的特點,將為充電運營商帶來全新解決方案。

可以說,華為的入局並非一時的衝動,而是做了大量的前期功課,是為解決充電樁技術痛點而來。據瞭解,華為HiCharger直流快充模塊擁有諸多行業領先的性能指標和優勢,結合充電樁的特定應用場景,採用全灌膠、全隔離的防護技術,解決了風冷充電模塊易受環境影響失效的問題。通過積塵高溼測試、加速高鹽霧測試以及在海南、西雙版納、敦煌、拉薩等外場長期可靠性測試,驗證了該模塊在惡劣場景的長期可靠性,可大幅降低運營商的運維費用。最為直接的是充電效率的提升,其海外版20kW直流快充模塊最高效率可達96.55%,國內版30kW最高效率可達96.4%,領先業界1.1%~2%。

應該講,充電樁市場非常歡迎且需要華為這樣的參與者,因為可以彌補長期以來充電樁市場存在的質量短板。因為質量問題,充電環節導致電動汽車起火燃燒爆炸事故時有發生;因為質量問題,導致前期不少已經建成的充電樁存在充電效率低、故障率高等缺陷。

當然,我們不能否定這些年充電技術和充電樁產品的進步。中國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促進聯盟發佈的《2019-2020年度中國充電基礎設施發展年度報告》顯示,其於2017年啟動“車樁融合暢行遊”車樁互操作性測試活動,連續3年的測試結果表明,我國充電設備的品質不斷得到提升,充電成功率由2017年的91%增長至今年的98%以上,充電兼容性獲得突破性進展。

只是,品質提升的速度還不夠快,優秀的參與者還是太少,需要更多的“華為”參與進來持續提升充電樁品質。在質量提升的基礎上,才能更好地增加數量。

數量不足也是當前充電樁市場存在的一大問題,它制約了新能源汽車的進一步發展。確切地說,是科學佈局的“量”不夠,如交通道路的核心位置、居民社區等適合充電樁建設的黃金地點,目前因種種原因還不能實現充分佈局。筆者認為,要解決這一問題,最可行的辦法就是廣泛發動“群眾”。這裡的“群眾”指的是傳統充電樁建設者和運營商之外的“異業”,他們可以是房地產商,也可以是中石油、中石化,大家各自發揮所長,一起把事情高效率地幹了。

令人欣喜的是,異業聯盟的入局已成大勢。根據《2019-2020年度中國充電基礎設施發展年度報告》,目前已經出現多產業領域參與探索“+充電”模式。一是房地產公司與電力公司簽訂戰略合作協議,開拓充電設施建設運營業務,如恆大、萬科等房地產巨頭藉助房地產開發便利條件,佈局居民區、商業區、旅遊景區等充電設施網絡建設,延伸房地產產業鏈;二是金融行業積極探索新的充電保險方案,充電設備財產險、充電三方意外險、充電訂單險、私樁運行保險等險種正在陸續開發;三是能源領域開始逐漸向充電運營領域滲透,中石化、殼牌、BP等石油產業巨頭紛紛開展加油站+充電站雙重業務,乃至四位一體站(加油+加氣+加氫+充電)的運營模式,並探索充電站+加油站便利店的運營模式;四是個人開始介入充電設施運營領域,部分地區由於公交車、網約車等領域充電需求旺盛,個人攜帶資金進入充電運營領域,搶奪優質充電市場。

如此多優秀的“異業力量”積極參與新一輪充電樁建設熱潮之中,有理由相信“質”“量”齊飛的局面會在不遠的將來出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