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過後醫療變革推測——互聯網醫院春風正勁(2)

引言

疫情過後醫療變革推測——互聯網醫院春風正勁(1)介紹了互聯網醫院的現狀,當前盈利模式,流量來源等內容,這篇分享下我對未來國內互聯網醫院的發展趨勢的一些見解。

一、互聯網醫院面臨的困境

地方政府配套政策和配套平臺不足

醫療領域的發展向來受政策影響較大,在2018年國家衛健委發佈《互聯網管理辦法(試行)》後,不少地方政府都先後出臺了對應的政策和細則,但是仍然有許多不足和欠缺的地方。而這也是為什麼互聯網醫院會在銀川爆發的原因,2018年國家出臺《辦法》等文件,銀川政府早在2016年就出臺了《互聯網醫療機構監督管理制度》《銀川互聯網醫院管理工作制度》和《銀川互聯網醫院管理辦法》等一系列嚴格監管和扶持發展互聯網醫院的制度辦法及實施細則,這些政策為後來《辦法》的內容和細則提供了重要參考。

實施互聯網醫院准入前,省級衛生健康行政部門應當建立省級互聯網醫療服務監管平臺,與互聯網醫院信息平臺對接,實現實時監管。

《辦法》中明確要求實施互聯網醫院准入時需要省裡配套監管平臺,而目前很多省根本還沒有這樣的平臺。

診療閉環難打通

互聯網診療是一個系統性行為,涉及問診、電子病歷、處方、藥品、醫保/商保、支付等一系列問題,目前大部分的互聯網醫院還停留在問診或者藥品服務等部分環節中,難以實現完整的診療流程。還是提到銀川,目前銀川已經實現了醫療服務的線上閉環,為其他地區提供了難得的樣本。

而除卻這些,在真實的醫療場景中,患者就診信息如何打通?患者歷史病歷如何打通?各醫院的質控不同如何協調?這些都要求整個醫療體系的互聯互通水平更高。


二、未來互聯網醫院發展猜想

在這次疫情中,大家都自行隔離在家,一時間遠程醫療顯得如此重要。相信在這次疫情過後,國家會密集的出臺更多相關政策,這是大勢所趨。


醫療、醫藥和醫保閉環


疫情過後醫療變革推測——互聯網醫院春風正勁(2)


AI+5G等科技賦能

今年1月15日,我國第一張醫療AI三類證“冠脈血流儲備分數計算軟件產品”獲批,標誌著NMPA(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對於該類產品的審批路徑更加清晰,對於合規的醫療AI產品審批開始加速;另一方面,這意味著越來越多的醫療AI產品性能趨於穩定,符合進入市場的要求。

疫情過後醫療變革推測——互聯網醫院春風正勁(2)

隨著越來越多的AI產品拿到CFDA三類證,互聯網醫院可以更好的發揮自身技術優勢為患者提供優質的診療服務和良好的診療體驗。


今年是5G高速發展的一年,在“基建狂魔”稱號加持下,今年5G基站等基礎設施必將實現一個質的飛躍,在5G網絡普及後其高速率、大帶寬、低時延的特性,可以解決4G網絡條件下視頻卡頓、遠程控制延遲明顯的問題,有效保障遠程治療的穩定性、可靠性和安全性,在此基礎上遠程手術等複雜醫療操作都將變成現實,並且已經開始照進現實。

3月16日,中國移動攜手華為公司幫助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成功完成了全國首例基於5G的遠程人體手術--帕金森病"腦起搏器"植入手術。本次手術通過5G網絡,跨越近3000公里,成功實現了位於北京的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第一醫學中心與海南醫院間的帕金森病"腦起搏器"植入手術,實現5G遠程手術操控,整個手術用時近三小時。
4月3日,廣東省人民醫院與廣東高州市人民醫院完成全國首例AI+5G的心臟病手術。高州市人民醫院心外手術室裡,醫生主刀進行心臟腔鏡手術;在相隔近400公里外的廣東省人民醫院,專家通過觀看大屏幕上5G傳輸的實時超高清手術畫面,對高州市的手術進行遠程指導。


互聯網醫院為代表的智慧醫療未來可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