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人鄙視勞動:但學校農場餵豬喂牛割麥栽樹,使我夢想的起點

七十年代的高中農場,使我堅定了為夢想而起航的信心和勇氣。

年輕人鄙視勞動:但學校農場餵豬喂牛割麥栽樹,使我夢想的起點

當時的高中學校在離家二十里的川道里,從家到學校要翻過一座山,踏過一條河。當時的河上沒有橋,夏天遇到發洪水,你就得挽走褲腿,跳入齊腰深的水裡,一步步蹚過。為了夢想,不管多麼遙遠的路,多麼深的水,我都義無反顧,一往無前。

學校建在半山腰,校門口有一棵唐槐,校園很大。我們的教室是廟裡的一座大禮堂,禮堂門面和裡面都是雕樑畫柱。據說有幾個同學由於早上到校早,天還沒亮,一進禮堂,眼前出現了幾個手握大刀長茅的鬼怪,嚇的十幾天臥床不起。

學校裡有四個教學班,二百多名學生,來自四個公社的學生。當時學校裡的老師都來自全國各地,他們的口音不同,知識都很淵博。講課水平很高,都很敬業,同學們都很教畏老師,我心中也黙默地想,自已將來也想做一名老師。

年輕人鄙視勞動:但學校農場餵豬喂牛割麥栽樹,使我夢想的起點

當時十天一個星期,週日下午到校。到校時,每人要帶一週吃的。當時大部分同學部帶的是玉米麵貼餅,大家用水票從水灶上打一缸子水,(水灶燒水用的柴是同學們進深山砍下,自已用木骨碌車推回來換的水票),把玉米麵貼餅泡在水裡,連湯帶水一齊喝下,貼餅有限量,每頓只能吃兩個,今天多吃了一個,星期九哪天就要餓著肚子回家。大家人人懷揣夢想,肚子餓點也值得。

那時候,學校還有農場,農場裡養了十幾頭牛,幾十六豬。每個班輪流喂一月,每班分成十組,每組四人去農場幹活一週。校外還有農場,春天秋天兩個季節,學生都要背上被子,到校外二十里地的林場去載樹。一去就是十幾天,自帶撅頭,王米麵貼餅。晚上二十人住一孔窯洞。白天進山林去載樹,春天還好,秋天荊棘叢生,臉不時被刺傷。有時腳下會踩住一條毒蛇,但誰也像不害怕似的 ,照樣幹活。汗水浸透了衣衫,荊棘扯破了褲角,腳彎有的時候也弄歪,不論男女同學,誰也不叫哭叫累。一位哲人說過:"少年時儘管吃了很多苦,但那不叫苦,那叫財富"。

年輕人鄙視勞動:但學校農場餵豬喂牛割麥栽樹,使我夢想的起點

夏天,川道里烈日似火,大地都在發燙,我們都要去幫附近合作社收麥子,一個班一個合作社。大家照樣揹著輔蓋住下,大概需要一週時間。從開鐮到收場,一直堅持到底。那時,同學們大概是十六,七歲吧!不知那兒來的力氣,一到地頭,大家一字排開,一聲令下,揮舞手中的鐮刀,咔嚓咔嚓的聲音像一首樂曲。任由臉上的汗水流淌,不管手指腳面的鮮血流淌,割完麥子,大家人人滿臉洋溢著喜悅。

秋天,收玉米的時候,也要去附近的生產隊掰玉米,割豆子,收高梁。那時山裡的野果也成熟了。遇到梨樹,桃樹,偷偷地躲開老師,哧溜哧溜地爬上去摘幾個飽飽肚子,下樹繼續幹。

年輕人鄙視勞動:但學校農場餵豬喂牛割麥栽樹,使我夢想的起點

那時候,大家像出生的牛犢不畏虎一樣,聽到勞動好像都很喜歡,全班沒一個人請假。勞動中也沒有一個人叫苦,即使受了點傷,像腳歪了,臉劃破了,手流血了,也沒有一個人去向老師彙報,或者請假。回家後,家長看見傷口,也從來不去過問,大家都相安無事。因為每個人心中都藏著一個夢,為了實現自己的夢想,吃多大的苦和累都值得。

記的一年的冬天,雪花飄飛,寒風呼嘯,學校安排我們到三十里外的農場去砍木頭。全班一共去了二十人。早晨坐著一輛解放牌汽車出發,沿著崎嶇的山路就來到了林場。一到林場,大家就用斧子砍樹,到下午木頭伐好了,大家動手把木頭裝上車。就在這時,大雪己經封了路,老師也為回家發起了愁。當時還是土路,雪後的路還不算滑,開車的是一位老師傅,他咬咬牙,讓我們坐在車頂,於是二十人一齊上了車,大家手拉手,臂彎臂,坐上車。車緩緩開動了。遇到陡坡,車打滑時,大家又下車,等車上到平地了,又坐上車。這樣坐一程,走一程,終於回到了校園。下車時,大家人人的一雙腳凍成了凍棍,走起路來一拐一腐的。回到宿舍,打來一盒涼水,把腳放進冷水裡泡了泡,好像好多了。腳凍腫了,但心還是熱的,為夢想而付出,那是最快樂的。

年輕人鄙視勞動:但學校農場餵豬喂牛割麥栽樹,使我夢想的起點

"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這世界上有兩樣東西是別人抱不走的,一是藏在心中的夢想,二是藏進大腦裡的書"。我當時最喜歡到農場勞動,因為哪天要勞動,就全天不上課,因為勞動有時只是半天時間,剩下的時間我就可以去圖書室放心地讀書。當時上學,我是一名書迷。一天學校推薦一名讀書管理員,我被班主任老師推薦,成為了一名圖書室的"館長",官不大,但我很盡職,每天下午五點,準時開"館",這為我讀書創造了多好的條件啊!我的人生夢想也許就從那小小的"館長"起航。

"泰山不是壘的,學問不是吹的。天不言自高,地不語自厚"。高中兩年,我們幾乎一半時間學習,一半時間去勞動,同學們既收穫了知識,又養成了勤奮,踏實,不怕艱苦的素養和品質,也為我以後的人生,典定了堅實的基礎。據我所知,我們當時全班有40名同學,後來七八年高考,有20幾名同學都考上了大學,中專,畢業後有的進了工廠,有的進了政府機關,做了縣長,局長,市長。有的做了醫生、警察、老師,都成為國家的建設人才。

年輕人鄙視勞動:但學校農場餵豬喂牛割麥栽樹,使我夢想的起點

我也師範畢業後,成為了一名人民教師。工作30多年來,一直踏踏實實工作,老老實實做人,為祖國培養了無數的建設者和接班人,黨和人民也給予了我很高的待遇榮譽。

看的是書,讀的是世界,品的是茶,嘗的是生活,走的是路,歷練的是人生。生命就像一張有去無回的單程票,把握好每一天的生活,就是最好的珍惜。

綜觀我們現在的教育,不重視勞動教育,大學畢業的學生,雖然出生在農村的孩子,畢業後總不想回農村,他們覺得農村艱苦,看不起勞動,甚至鄙視動人民。出生在農村的孩子不會幹家務,也不願幹,雖然有假期,但不會割麥子,不會掰玉米。一提起勞動,怕累怕流汗。

近期中共中央,國務院下發了關於在大中小學開展勞動教育的通知,要求學校可以建工廠農場,讓學生參加社會勞動,培養學生熱愛勞動,熱愛勞動人民的品質,我為政府的決策被稱讚。勞動是偉大的,光榮的。勞動創造了世界,勞動創造了美。

年輕人鄙視勞動:但學校農場餵豬喂牛割麥栽樹,使我夢想的起點

我們現在五六十歲的人都經歷了上山下鄉的艱苦勞動,都是在地裡滾爬摔打才長大的,懂得勞動人民的偉大,才有了吃苦耐勞,不怕艱難萬險的品質。所以走出社會,勇於擔當,樂於奉獻,為祖國的建設事業奉獻了自己的青春和熱血。

上學時期的工廠農場,是我想夢想奮飛的起點,也是培養社會新型人才的搖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