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光影·青島櫻花的來世今生

四月光影·青島櫻花的來世今生

“櫻花開了沒有?“忽然想到,便向身邊的一位朋友詢問。
“早開了,大概快謝了?”老友的回答讓我有點吃驚。因為在我看來,作為島城的拍客拍櫻花,就像菏澤人拍牡丹一樣,是某種義務和責任;否則就是失職了。想到這裡,趕緊拿出相機走出去。

四月光影·青島櫻花的來世今生

許多國人都知道武漢大學的櫻花,賞櫻季節,幾十萬人湧進“武大”,人頭攢動,場景壯觀。然而“武大”的櫻花是1937年才引進的,而青島的櫻花則早在20世紀初就有了。德國人佔領青島後,在1905年將現在的中山公園附近收購,闢為植物試驗場,集中世界各地的花草樹木170多種、23萬株。其中最富特色的是從日本移植的2萬株櫻花,形成了此園特有的景色。1914年日德戰爭後,日本代德國統治青島,又進一步擴種櫻花,形成了一條長近1公里、貫通公園南北的櫻花長廊。 1922年中國收回青島主權後,為紀念中國民主革命的先驅孫中山先生,於1929年5月更名為“中山公園”。

四月光影·青島櫻花的來世今生

青島中山公園的櫻花會,早在上個世紀30年代就頗有名氣了,每到4、5月份,遊客紛紛湧進公園賞櫻遊玩。走進大門就是著名的櫻花路,直通深處,成為公園的主幹道。路兩側上萬株櫻花重重疊疊,形成了美麗的櫻花長廊。淡粉色的單瓣櫻花和淺紅色的重瓣櫻花堆滿樹枝,爭芳鬥豔,燦若雲霞;此時的中山公園可謂夢幻般迷人。

四月光影·青島櫻花的來世今生

從德佔時期的植物場、到日佔時期的“會前公園”,再到現在的中山公園,園名的改變其實就是青島作為列強殖民地的屈辱史。櫻花的引進其實也是殖民地的產物,青島由德國最初引進,武漢的由日本引進,因此有人認為它是“國恥”的象徵,應該拔掉;但更多的人認為,光復迴歸以後它屬於中國人民,可以供人欣賞,何罪有之?

四月光影·青島櫻花的來世今生

櫻花是日本的國花,青島和武漢的又來自於東瀛,因此許多人以為它就產自大和,其實不然,它的老祖宗原來就在中國。早在兩千多年前的秦漢時期,櫻花已在中國宮苑內栽培,唐朝時櫻花已普遍出現在私家庭院。白居易詩云:“亦知官舍非吾宅,且掘山櫻滿院栽,上佐近來多五考,少應四度見花開。”


四月光影·青島櫻花的來世今生

到了至盛唐時期,從宮苑廊廡到民舍田間,隨處可見絢爛綻放的櫻花,烘托出一個盛世華夏的偉岸身影。當時萬國來朝,日本深慕中華文化之璀璨,櫻花隨著建築、服飾等一併被日本朝拜者帶回。日本對於櫻花的貢獻,在於他們後來培育出許多新的品種,使之成為一個豐富的櫻家族。櫻花成為日本國花後,它更受關愛,日漸繁盛。

四月光影·青島櫻花的來世今生

它也是櫻花,叫單瓣櫻花,簡稱單櫻,最早的櫻花都是單櫻;而前面圖上的櫻花是復瓣櫻花,又叫雙櫻,是從單櫻演化而來的。

四月光影·青島櫻花的來世今生

櫻花,起源於中國。據日本權威著作《櫻大鑒》記載,櫻花原產於喜馬拉雅山脈。被人工栽培後,這一物種逐步傳入中國長江流域、中國西南地區以及日本。而日本栽種櫻花才千餘年曆史,比中國要晚一千餘年。而所謂原產地的喜馬拉雅櫻花,就在我國雲南現在的騰衝一帶

四月光影·青島櫻花的來世今生

假如不是疫情期間,我可能會到東海岸的中山公園拍櫻花,4月10日到25日正是公園的櫻花節。櫻花節期間,20萬株鬱金香展、杜鵑花展也將同時進行,既可以大飽眼福,又可以盡情拍攝,說不定會有佳作收穫呢?其實在西海岸想拍櫻花的話,也是隨處可見,比如我居住的小區裡,還有北校區的庭院,以及學校大門口的左側都有,不過樹齡短一點,花樹矮一點;而我拍攝的,是校區馬路對面港灣學院院子裡幾株,樹齡長一點,花瓣大一點而已。

四月光影·青島櫻花的來世今生

拍攝回來遇到同事,談起世界各國目前飽受疫情困擾,而我國卻能夠初步戰勝病毒,老百姓心理放鬆,像我這樣的拍客可以有閒情逸致,可以隨處拍照,足見心情之悅;對比之下,頗感幸福!同時,對米國在特先生忽悠之下,應對失措,延誤戰機,底層百姓陷入困境,深表同情。

四月光影·青島櫻花的來世今生

玉蘭花,在豔陽下翩翩起舞,姿態優雅

四月光影·青島櫻花的來世今生

北校區庭院裡就有兩株廣玉蘭,體型龐大,每日隔窗可見,甚為熟悉。但它們花期未到,相比圖中的玉蘭,體型嬌小,花瓣清麗,算是花中稚童吧?

四月光影·青島櫻花的來世今生

拍後整理時才發現,圖中居然還有飛翔的“蜂鳥”,真是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

四月光影·青島櫻花的來世今生

它叫榆葉梅,顧名思義是葉子像榆樹,但花兒又像梅

四月光影·青島櫻花的來世今生

除了港灣學院有兩株外,在柳湖公園也有,花瓣不大,但很秀氣,花色也豔麗嫵媚,很是上鏡

四月光影·青島櫻花的來世今生

“俏也不爭春,只把春來報”

四月光影·青島櫻花的來世今生

《遙看不是雪》,它叫流蘇樹

四月光影·青島櫻花的來世今生

《流蘇花開》,滿庭芬芳。在山東淄博有一株被譽為"齊魯樹王"的千年流蘇樹。每年四月,繁華朵朵,三五里路便能聞到樹的花香。傳說它是戰國時期齊桓公親手所栽。齊桓公為慶賀取得王位於公元前685年,宴請所有文武將士慶功,酒酐至興,親手栽下此樹。該樹雌雄異株,雌株結籽實,雄株只開花不結果。當地村民將其奉為神樹,視為瑰寶,倍受珍愛,是淄川區峨莊鄉的標誌。

四月光影·青島櫻花的來世今生

《碧桃》,大概屬於觀賞花類,用於綠化美化吧

四月光影·青島櫻花的來世今生

這是《白海棠》,晶瑩如雪,蕙質蘭心

四月光影·青島櫻花的來世今生

這是《春海棠》,看看枝頭那些毛茸茸的花蕊,許多花瓣已經掉落,看來花期將過了

四月光影·青島櫻花的來世今生

海棠花也是分為單瓣和復瓣的,圖中的應該屬於單瓣品種

四月光影·青島櫻花的來世今生

早在四月初我就曾經拍過海棠,那時的海棠稱之為“初綻”,而一晃的功夫已是下旬,我謂之“盛開”吧?!幾乎任何植物,包括動物的我們,都會有一個發生、發展、鼎盛到衰落的過程;一旦到了鼎盛時期,都“如日中天”了,那就要開始走下坡路了。這應該是規律,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所以有許多人看見如日中天的鼎盛狀態,不喜反悲,箇中緣由,大概就是預感到了它的衰減和消亡,未免愁從中來....

四月光影·青島櫻花的來世今生

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白居易這首詩寫得好,好就好在它寫出了某種規律現象。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白髮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這首明代文學家楊慎的詞作,由於被當做《三國演義》開篇詩,更由於被《三國演義》電視連續劇當做片頭曲,而被古代和現代的人們所熟知。如今筆者垂垂老矣,再讀這首詞,百感交集,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

四月光影·青島櫻花的來世今生

今天又欣賞了一段金一南將軍的《東亞病夫·民族復興》視頻,是《中國夢》系類的,視頻中的大屏幕上,滾動播放了一個米國丹佛大學與世界銀行共同製作的一個GDP發展圖表視頻,從1949年開始一直到2050年。視頻顯示,1971年我國是世界前16名,改革開放之後的中國的位置就開始超越,不斷加塞領先行列,在1998年超越意大利位居前五,2000年超越法國位居前四,2004超越德國位居前三,2007超越日本位居前二。演講現場掌聲雷動,無不為之感到驕傲自豪。此外2017年之後的30多年,依據各國的綜合國力、人才儲備等因素也有個演算,預測中國在2028年超越米國,到2049年,也就是新中國成立100年的時候,中國GDP將超過米國達20萬億美元,比現在中美之間的差距要大的多。這個演算是米國人搞的,如果不出大的意外,GDP取代米國位居第一,只是時間問題。怪不得人家要拼命詆譭、抵制、威脅,甚至耍無賴,無所不用其極,原來是霸位不保,窮兇極惡,要做最後一搏了。在此關鍵時刻,更需要我們團結一心,眾志成城,用加倍的努力,迎接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時刻的早日到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