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歷史文化名鎮(村)-14,河北省永年縣廣府鎮

河北省永年縣廣府鎮


國家歷史文化名鎮(村)-14,河北省永年縣廣府鎮


廣府古城景區範圍為東至邯臨線,南至青蘭高速邯鄲東口,西至省道趙辛線,北至廣府省道名李線,景區範圍主要是永年窪溼地內,東至滏陽河,南至邯臨線,西至永年窪西大堤,北至名李線,核心區範圍21.5平方公里。這裡歷史悠久、自然風光秀美、文化底蘊深厚,尤其是太極文化源遠流長,是全國獨一無二的古城、水城、太極城。

廣府古城記載於春秋,距今已有2600多年曆史,早在春秋至魏晉時期,已有城池規模。自西漢起,歷代為郡、府、州、縣治所。隋末唐初,夏王竇建德曾在此建都。唐代以前為土城,周長六里二百四十步。元朝侍郎王偉做郡守時,將土城周長增為九里十三步(4522米)。明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知府陳俎調集九縣民工,歷時十三年將土城改為磚城,城高12米、寬8米,建垛口一千七百五十二處,城垣上建有四座角樓,四門上建有城樓。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知府崔大德為防水患和戰事,增修四甕城。城內面積1.5平方公里,街巷縱橫,有四大街、八小街、七十二道小拐彎,現仍存原貌。古城內外歷史文物及遺存眾多,有廣府古城、弘濟橋兩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有楊露禪和武禹襄故居、隋代運兵洞、毛遂墓等省、市文物保護單位20餘處。

國家歷史文化名鎮(村)-14,河北省永年縣廣府鎮

廣府古城座落在面積達4.6萬畝的河北省三大窪澱之一的永年窪中央,圍繞廣府城牆四周是環繞5公里的護城河。永年窪南臨滏陽河,東有支漳河,東北有留壘河,北有牛尾河,窪澱陸面平均海拔僅41米,比滏陽河底低兩米,窪澱常年積水,且水質優良,蘆葦茂盛、魚蝦共生、碧水風荷、雁戲鳥鳴的水鄉景象,被人們讚譽為“北國小江南”。

廣府古城歷史文化底蘊深厚,這裡是楊、武式太極拳的發源地,並衍生出孫式太極拳和吳式太極拳兩大門派,是聞名遐邇的太極之鄉,名副其實的太極聖地。近200年來,廣府古城出現了楊露禪、武禹襄、李亦畲、楊班侯、郝為真等一批太極拳泰斗、大師和名家,他們不但研習太極,而且廣收門徒,使太極拳從廣府走向全國、走向世界。自1991年以來,成功舉辦了十三屆國際太極拳聯誼會和永年廣府太極拳年會,以及首屆武式太極拳高峰論壇、中國太極拳名家論壇等活動,大力弘揚了太極文化。也正是基於廣府古城太極拳在國內外的成就和影響,永年縣先後榮獲“太極拳聖地”、“中國太極拳之鄉”、“中國太極拳研究中心”等稱號,廣府古城也被列入“全國曆史文化名鎮”。

國家歷史文化名鎮(村)-14,河北省永年縣廣府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