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現夢想必備的兩個條件:勇氣和行動

上大學的時候,MP3裡有一首歌一直捨不得刪掉,裡面有這樣一句歌詞:

最初的夢想,絕對會到達,實現了真的渴望,才能夠算到過了天堂。

實現夢想必備的兩個條件:勇氣和行動

01

很多人學生時代都曾寫過一篇題為《二十年後的我》的作文,我也不例外。

記得那是我寫過的最好的一篇作文,開頭用的是情景式導入法,中間引用了名人名言,語言幽默,情感真摯。

在作文裡我寫了自己的夢想實現的場景:一名出色的喜劇演員在燈光璀璨的舞臺上,演繹著她寫下的劇本,臺下坐滿了觀眾,掌聲、歡笑聲此起彼伏……

老師誇我的作文寫的好,當時我被自己感動得一塌糊塗。

後來,父親告訴我想成為一名演員的夢想不切實際,我們家沒有這樣的先例,以後也不會有。

父親的話沒有限制我的想象力,但它一次次的改變著我的夢想。

於是,我最初的夢想變成了成為一名節目主持人或者記者。

為了考上一所傳媒大學,我勤練普通話,爭取在學校舉行的每一次演講比賽中都能上臺。

要成為一名主持人,形象和氣質是必備要素,一張嘴就露出兩顆齙牙的主持人怕是沒人會喜歡。

內心有過無數次的掙扎,最終自卑戰勝了一切,我說服了自己:其實能成為一名人民教師也挺好。

實現夢想必備的兩個條件:勇氣和行動

02

記得曾經有一句很流行的話: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

後來的我,跟大多數稀裡糊塗混日子的人一樣,在別人的優秀裡意淫著自己的未來。

直到四年前,周星馳電影《少林足球》裡的一句臺詞:“做人如果沒有夢想,跟鹹魚有什麼分別。”戳中了我的內心。

而母親的含淚傾訴,重新喚起了我對夢想的渴望。

時過境遷,原以為所有的一切都早已改變,無法找回。

驀然回首,那份對人生的執著,對生命的敬重一直都存在。

我開始用文字記錄生活,用聲音表達感恩,讀沒讀過的書,想沒想過的事。

如塞林格所言:記住該記住的,忘記該忘記的。改變能改變的,接受不能改變的。

熱愛生活,努力工作,認真寫字。

法國作家羅曼·羅蘭說過:世界上只有一種真正的英雄主義,那就是認清了生活的真相後依然熱愛生活。

雖然最初的夢想沒能實現,但當我站在講臺上,用標準流利的普通話和幽默詼諧的語言把豐富的知識傳授給學生的時候,是那麼的滿足與快樂。

實現夢想必備的兩個條件:勇氣和行動

03

問過很多人:走了這麼久,還記得自己最初的夢想嗎?

很遺憾,已經沒有幾個人記得自己最初的夢想了,甚至有人反問我夢想是個什麼東西?他從來沒有過。

那些曾經懷揣“念念不忘,必有迴響”的人,是否還在為自己的夢想努力拼搏?

前兩天,被一條標題為“‘親吻’鍵盤上萬次,他用舌尖敲出100萬字”的新聞感動了。

三十五歲的陳偉起患先天性重度腦癱,初中一年級因身體原因輟學後,他堅持讀書,努力充實自己。

後來嘗試寫作,十幾年如一日,為了寫作的夢想他克服種種困難,在雙手變形無法連續打字的情況下,用舌尖抵著下唇敲擊鍵盤,創作並發表了100多萬字的文學作品。

2018年,他被中國科普作家協會授予“科普科幻青年之星”的榮譽稱號,他把寫作視為一生的使命。

看到網友評論,除了為他點贊加油,說的最多的一句話就是:我們還有什麼理由不努力呢?

一個人可以非常清貧、困頓、低微,甚至殘疾,但是不可以沒有夢想,只要夢想存在一天,人就可以改變自己的處境。

俞敏洪說:一個人要實現自己的夢想,最重要的是要具備以下兩個條件:勇氣和行動。

一個人天生擁有什麼不重要,用好那些自己已經擁有的東西才是最重要的。

成功的路上並不擁擠,因為堅持的人並不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