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與自由,快樂教育,是偽命題嗎?來看看大家怎麼說

文丨蜜幼君

前段時間我分享了一篇文章,關於我的發小丫丫媽逼迫女兒好好學習努力練琴的故事 相信有不少朋友還記得。最近一直有網友們不斷地給我們評論,而在評論區裡,絕大部分的網友都是不贊同丫丫媽強迫孩子的做法的,他們講述了自己的故事、發表了各自的觀點,有幾位網友的評論很走心,也代表了很多家長的心聲,我覺得有必要分享給大家,讓我們一起來聽聽不同的聲音,感受一下不同的故事。

愛與自由,快樂教育,是偽命題嗎?來看看大家怎麼說

網友R:沒被逼著長大的孩子,成長為了多麼讓人羨慕的樣子!

我來說說我和我老公吧,我倆的經歷剛好相反。我爸媽都是老師,從小對我管教特別嚴,就希望我能成才。只可惜我沒遺傳他倆的基因,從小就不是學習的料,唯獨愛畫畫,但他倆堅信只有學習才是正道,上初中時我成績不好,他們認定是畫畫耽誤了我的學業,就逼著我放棄了畫畫,為了防止我偷著畫,倆人還每天輪流全程監督我學習。從那以後我就開始變得叛逆,還賭氣離家出走過,所有精力都耗費在和他倆的對抗上,就更厭惡學習了,最後連高中都沒考上,上了個3+2院校,我媽那時候天天哭,覺得我是來找她討債的,恨鐵不成鋼;我爸就覺得我不爭氣丟了他的面子。因為那段經歷太痛苦,導致我後來再也不願提起畫筆,可能這是我最遺憾的一件事吧。我老公也是出生在書香世家,可我公婆的教育理念非常開明,很尊重孩子,從來不強迫他做什麼。他從小興趣廣泛,學過好多才藝,鋼琴、吉他、圍棋、畫畫、武術,可是沒有一樣是堅持到最後的,完全是隨性而為,想學的時候父母立馬給他報名,不想學了就可以馬上不用去了。我曾問他有沒有後悔沒堅持學某個才藝,他感到很奇怪,反問我“為什麼要後悔呢?我學的時候很開心很享受過程,中途放棄是因為自己不再喜歡,如果我現在又對什麼重拾興趣了,我也可以立馬學啊。隨心所欲,有什麼值得後悔的呢?”我聽了後非常感慨,像我這樣被逼著長大的孩子和我老公那樣自由長大的孩子,思維方式都好不一樣啊!我老公在學習上也不是全能學霸,他上學時文科很強,飽讀詩書,但數理化很差,高考時因為數學拉分,只上了一所普通的本科院校。他說父母從來沒有左右過他的學習,即使他數學經常不及格,父母也沒有說過“偏科會影響總成績,要抓緊努力學數學啊”這樣的大道理,他們做的只是在他有挫敗感時陪著他、安慰他。他曾經上過數學輔導班,也是自己要求上的,後來發現無論如何都對數學提不起興趣,而且自己屬於特別沒有數學天賦的,所以就不再強迫自己,對高考的結果也沒有任何遺憾。現在,他和朋友一起創業,做自己喜歡的事,而且做的很不錯。我常擔心他太辛苦,但他總是說“我一做起事來就充滿激情,滿足還來不及,哪會覺得辛苦!”就這樣,人家高高興興地就把錢掙了。我覺得我一生最幸運的就是遇到了我老公,被他們一家的家庭氛圍感染,從小到大從沒像現在這麼幸福過。從我老公身上,我也看到了“沒被逼著長大”的孩子成長為了多麼讓人羨慕的樣子!

愛與自由,快樂教育,是偽命題嗎?來看看大家怎麼說

網友S:正是大人的強迫,扼殺了孩子的求知慾和創造力

所有的孩子在成長之初,都有著非常強烈的求知慾。他們快樂自發地學習語言、認知事物、探索未知:有的孩子會把家裡的器械零件一一拆開,看看裡面到底有什麼;有的孩子喜歡出門看世界,認識花草樹木,觀察各種動物;有的孩子愛聽故事愛看書,總是忘我地沉醉其中…每個小小孩的“關注點”都不同,這是由他們與生俱來的興趣決定的,當他們自由地、完全自主地選擇自己喜歡的事情時,總是充滿激情不知疲倦地學習、鑽研和實踐,沒有任何一個孩子是“對一切事物都冷漠”“沒有任何求知慾”的,求知慾是人的天性。可為什麼孩子上學後,會對學習知識產生牴觸呢?一方面,因為老師不瞭解孩子,無法用孩子感興趣的方式讓孩子汲取知識,而只是機械呆板的灌輸,還要強迫孩子“必須保持良好姿勢坐在座位上認真聽”。另一方面,因為學校教育的目的是“通過考試選拔人才”,因此,孩子們學習知識就變得不再是單純的“學習知識”,而是要被迫“學的好”“學的比別人好”,在你追我趕的競爭中,一代代的孩子越來越被逼著接受不符合年齡的、更多更難的知識,就像現在的小學生,絕對比我們那時更辛苦。所以,正是教育者的強迫,讓孩子天生的求知慾被扼殺;當孩子們被逼著把自己的時間、心思、注意力都用在“為了考試過關而學習”時,更何談創造力呢?

愛與自由,快樂教育,是偽命題嗎?來看看大家怎麼說

網友T:當教育大環境並不利於孩子的成長時,我們該怎麼辦?

我記得二十多年前,我們這代人上學時,就飽受應試教育之苦,我那時痛恨上學,只因為自己學習不好,就每天都要面對老師的羞辱。沒想到二十幾年過去了,我們的教育體制居然沒有任何改變,並且呈現出愈演愈烈的趨勢。而且現在,學校的老師把教育孩子的責任全都推給了家長和課外輔導機構,每天給我們家長洗腦“可別因為你們家長的不重視而耽誤了孩子啊”、“人家都報輔導班就你不報,你孩子不落後誰落後?”呵呵~我孩子才上小學五年級啊,他們班僅有的幾個沒有報課外輔導班的學生,就成了班裡和老師眼裡的異類!現在的孩子,好苦啊!而現在學校的老師,不是想著如何激發孩子的興趣,因材施教;而是一方面追逐自己的績效和升學率,一方面又把責任推給家長和輔導班,真是新時代的“好老師”啊!面對這樣的主流教育環境,有錢有權的人都選擇讓孩子走“私立-出國”這條路了,只有我們這些普通百姓依然天天在為孩子的升學擇校而焦慮。說實話,我覺得我很對不起孩子,我沒能力給孩子鋪好未來的路,可我又不想強迫孩子,而我自己卻又天天被學校老師強迫。仔細想想,我們現在生活的時代真的和以前不同了,以前我們憑著一紙文憑可以找到很好的工作,找個好工作就是我們當年刻苦學習的終極目標。可是現在,我們的孩子所面對的世界是政治經濟文化等各個方面越來越融合的全球化、國際化世界,可是再看看我們的教育方向,我看不到一點和國際接軌的跡象。都說孩子的格局和視野決定了未來的發展有多遠,可是我只看到了孩子每天在死記硬背課本上的知識點、反反覆覆做著同一個類型的練習題、熬夜寫作業、週末還要上輔導班補課,孩子每天的生活就被這些東西填滿了,去哪裡培養格局和眼界呢?

愛與自由,快樂教育,是偽命題嗎?來看看大家怎麼說

看了大家的評論和焦慮的心情,我想用一句話來總結一下吧:可愛的孩子,可敬的未來,可惡的環境,可憐的大家。

願我們的環境越來越好~願孩子少受些壓迫,多些自由吧!衷心感謝大家的分享。如果您有什麼在教育中的疑惑、吐槽、覺醒、心得、觀點,歡迎告訴我們,讓我們一起為了孩子的未來,努力加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