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溪市:下足“三个功夫”打好撒摩“阿哩”民族文化品牌

洼垤乡位于玉溪市东南部,地处元江、石屏、红河三县交界,乡政府驻地距元江县城58公里,辖7个村(社区)64个自然村97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0959人,少数民族人口9991人,占总人口的91.2%。其中,彝族人口9626人,傣族人口166人,其它少数民族人口199人,是一个以彝族为主、多民族杂居的山区乡。居住在洼垤乡境内的彝族多为“尼苏”支系,还分布了较少彝族支系“山苏”及“仆拉”。洼垤乡风土人情淳朴浓郁,彝族文化氛围浓厚,彝族文字、彝族服饰、彝族烟盒舞等彝族文化源远流长,撒摩“阿哩”文化历史悠久。

玉溪市:下足“三个功夫”打好撒摩“阿哩”民族文化品牌

(一)广泛收集整理,在“保护”上下功夫。

洼垤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历史文明和本民族特有的民族文化的发掘、整理和保护工作,积极组织人员对全乡境内民族文化资源进行收集和整理,准确掌握全乡民族文化情况,做到底数清、家底明。一是加强资源发掘。重点对境内彝族文字、彝族服饰、“阿哩”调、县委旧址、古桥古洞青铜器等进行收集和整理。目前共收集到手抄彝文古书32本,古桥6座、古洞5处,青铜器遗址十余处,古建筑1座,“阿哩”调23调,72式烟盒舞收集到38式,拍摄四弦、哔喱等音调弹奏视频100多期。把房屋建筑要求列入村规民约进行严格管控,最大限度保护传统彝族土掌房风格。二是加强“非遗”申报。彝族撒摩“阿哩”是一部将彝族的历史运用民族文字、语言记载流传的具有独特风格的民族史诗,蕴含许多古老信息,对研究彝族(撒摩)的历史、社会、民俗有极高的研究价值。洼垤乡党委政府积极开展洼垤“撒摩阿哩”非物质文化遗产申遗项目,2017年成功申报为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玉溪市:下足“三个功夫”打好撒摩“阿哩”民族文化品牌

(二)重视传教帮带,在“培养”上下功夫。

传承人是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承载着和传递者,掌握着民族文化遗产的丰富知识和精湛技艺,是民族文化遗产活态传承的代表性人物。近年来洼垤乡投入人力物力加大传承人的培养力度,重点对彝族文字、彝族刺绣、烟盒舞、四弦弹奏等方面进行培养。一是开展培训交流,在“传和教”上求实效。乡党委政府每年举办2次为期一周的民族文化培训班,及时传递最新的民族文化政策,搭建民间艺人交流学习的平台。组织文化爱好者带头在坡垤、罗垤创办彝文识习夜校班,请尚在且懂彝文的老人教授彝族文字进行传承,目前全乡彝文夜班学员有40多人。在洼垤、罗垤、坡垤三地设立撒摩“阿哩”传习所,全乡辖区内文艺爱好者把每月1号定为交流学习日,固定活动成员20余人以上。二是加快培养力度,在“帮和带”上求突破。洼垤乡党委始终高度重视民族文化传承工作,全乡范围内组织开展寻找撒摩文化名人活动,7个村社区积极响应积极行动,共寻找出56位身怀绝技的撒摩文化名人,其中包含18位中共党员,年龄最大的86岁、最小的5岁。为更好的传承保护撒摩“阿哩”文化,洼垤乡党委动员村社区搭建传承机制,建立师徒结对关系,目前,全乡共有结对老师4个、徒弟16个,培养省级传承人1人、市级传承人2人、县级传承人8人,民族文化自信不断得到提升。

玉溪市:下足“三个功夫”打好撒摩“阿哩”民族文化品牌

(三)合理利用开发,在“转换”上下功夫。

洼垤乡合理利用民族文化遗产,在保护民族文化遗产的同时进行合理开发,把民族文化资源转换为发展的优势资源,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一是完善民族文化发展的基础。乡党委政府围绕被列入第二批和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的坡垤村和邑慈碑村,抓住政策机遇,突出风貌保护、风俗保护、风物保护,保持传统村落的完整性、真实性和延续性,留住文化的根、守住民族的魂,坚持规划先行,积极申报项目,以“整体保护”、“生态宜居”、“民族文化”为目标,加大投入和保护力度,共计投入1600多万元资金对村内基础设施进行完善,传统村落民族文化发展的基础进一步增强。二是搭建民族文化宣传的平台。为搭建好这个民族文化的展演平台,洼垤乡党委紧紧抓住脱贫攻坚的有力契机,在洼垤集镇中心投入400多万元建成了占地23亩的撒摩“阿哩”文化广场。通过举办撒摩“阿哩”文化节活动,充分展示彝族服饰、彝族歌舞、撒摩小饰品、土特产等民族特色资源,文化节成为了洼垤对外展示民族文化的一个平台。同时洼垤乡党委注重融合民族文化和党建文化,使基层党员和群众在文化熏陶中潜移默化地接受党的教育,用民族文化吸引力和党建号召力引导彝乡儿女坚定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的信心和决心。三是创新民族文化转换的方式。充分发挥民族特色,开发旅游资源,促进乡村经济发展。加大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坡垤村和云南少数民族特色村新寨村、邑慈碑村、罗垤村的宣传力度,提高坡垤客栈、撒摩人家等民俗客栈管理水平,深挖么佐山、龙马山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集“游、购、娱,吃、住、行”为一体的精品民族文化旅游线路初现雏形。

玉溪市:下足“三个功夫”打好撒摩“阿哩”民族文化品牌

下一步,洼垤乡将紧紧围绕争创全省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为契机,重点抓好3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加强民族文化保护和传承人才队伍建设,通过多种形式培养民族文化传承的人才队伍,充分发挥学校的示范教育作用,把洼垤中小学校建设成彝族文化传承基地。

二是加强民族文化阵地建设。在洼垤社区和罗垤村打造民族文化产业基地、教育基地,建好撒摩文化广场民族文化实物展示场所,突出撒摩“阿哩”的品牌引领作用,着力弘扬彝族传统节庆文化,打造“仆拉”特色村寨,扩大彝族民族传统文化的影响和地位。

三是打造好民族文化精品。打好彝族撒摩“阿哩”民族文化品牌,加大投入力度,支持建设好民族文化传习所,保护抢救传统民居、传统古村落,着力恢复传统民族习俗和传统农耕文化,切实把民族文化优势转换为发展优势,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促进民族地区平安稳定。

原标题:下足“三个功夫”打好撒摩“阿哩”民族文化品牌

审核:李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