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協和醫療隊講述武漢經歷

5月5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舉行新聞發佈會,這是從1月27日以來,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召開的第一百場新聞發佈會。

國家衛生健康委新聞發言人、宣傳司副司長米鋒介紹說,1月26日至4月15日,北京協和醫院先後派出4批、共186位醫務人員馳援武漢,在同濟醫院中法新城院區負責重症救治,他們是最後一支撤離湖北的國家醫療隊。

5日,來自這支國家醫療隊的北京協和醫院黨委書記、醫療隊領隊張抒揚和北京協和醫院副院長韓丁、北京協和醫院內科學系副主任嚴曉偉等出席新聞發佈會,介紹了他們馳援武漢的難忘經歷。

醫護人員在用生命守護生命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張抒揚介紹說,接到馳援武漢命令後,北京協和醫院在18小時內迅速集結隊伍,全院3300多人報名請纓上戰場。

“物資裝備是打勝仗的最基本保障。”張抒揚說,抵達武漢後,打開醫院給每個隊員準備的兩大箱子時,隊員們都熱淚盈眶,生活物品應有盡有,還有充足的口罩、護目鏡、防護服等防護用品。在武漢期間,還源源不斷收到豐富物資,有5000多項物品保障生活和防護需要。

張抒揚說,為打勝這一仗,協和醫院大後方還按照前方需求,隨即組織多名專家和前方對接,先後進行24場遠程會診。這在提高救治率、降低病亡率方面起到重要指導作用。

此外,前方還成立核心組,建立核心組例會制度。核心組由21名隊員組成,都是來自多學科的專家。每天晚上8點召開例會,重點圍繞如何全力去救治患者和如何確保隊員安全。

張抒揚坦言,最大的考驗莫過於不認識這種全新疾病。

為此,協和醫院的醫療團隊要求,每一位醫生和護士都要到患者床邊,儘量多陪伴患者,多在床邊觀察病情變化,瞭解治療後病人的反應,這對認識疾病尤為重要。

“可以說,為確保病人安全,醫護人員是在用生命守護生命。”張抒揚說。

形成整套科學規範規章制度

“按照分工,協和醫院醫療隊負責武漢同濟醫院中法新城院區的重症加強病房,收治的都是從別的醫院和其他病區轉來的重症病人。”韓丁介紹說,同北京協和醫院ICU相比,前線的困難是新冠肺炎病人的危重症患者終末期會有難以糾正的呼吸衰竭,很多病人合併有多臟器多系統的功能衰竭。

而且,一線工作強度高,最多一晚上收治18名病人,單位時間內同時轉入ICU的重症病人比平時多,高峰的時候整個病區的呼吸機不夠用。

此外,隊員們穿上防護服後動作不便,常規操作、治療和搶救難度增加。

韓丁說:“在強有力的組織保障下,我們迅速建立規章制度,將病人轉入轉出,甚至病人去世後的告別流程,給家人安撫、打電話的內容等都納入其中。”

據統計,兩個多月以來,制定了包括工作流程、診療常規、病歷書寫、三級查房等規章制度40多項,形成一整套科學規範的規章制度體系,為前方隊員提供了有序規範的工作遵循。

韓丁回憶說,在初期,對新冠肺炎認識不太清楚情況下,醫療隊員將所有醫護手段全部關口前移,強化整體的醫療、護理,全力支持病人多器官多系統的功能支持和對症治療,為病人免疫力的恢復和病情逆轉爭取了寶貴時間。

嚴曉偉介紹說,在武漢,協和醫院團隊通過大量臨床實踐,總結了比較豐富的臨床經驗。在國際疫情蔓延情況下,把相關經驗同國際社會、國際同道進行交流,這是中國醫生義不容辭的責任。

據介紹,截至目前,協和醫院團隊已對10多個國家進行20場國際遠程連線。嚴曉偉坦言,在國際交流中,臨床醫生除要完成日常工作外,還要利用休息時間為連線活動做準備,總結他們在新冠疫情防治和在病房工作中積累的經驗。另外,交流過程中全英文交流,很好地傳遞了中國醫生在新冠肺炎危重症救治中的經驗。

“他們傳遞的經驗是來自中國新冠病毒抗疫的最前線,是實戰的經驗,這是中國的聲音、中國的治療方案,在國際社會和同道中引起很好反響。”嚴曉偉表示,這些醫生的寶貴經驗、樂於奉獻的精神,以及非常好的國際交流能力,都得到廣泛認可,“這是我們對國際新冠疫情的防控貢獻的中國經驗和中國智慧。”(記者 侯建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