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漫崛起!哪吒票房超復聯4 國產動畫電影有望破低幼圈

國漫崛起!哪吒票房超復聯4 國產動畫電影有望破低幼圈

哪吒

中國動畫電影業IP難造,“破圈”尚早。

上映即將滿月,電影《哪吒之魔童降世》(下稱《哪吒》)如同古典神話中踩著風火輪降臨,點燃了沉寂許久的暑期檔,並一次次突破人們預想的動畫電影票房“天花板”。

據燈塔專業版數據,8月21日15時左右,《哪吒》票房已達42.39億元,超過《復仇者聯盟4》的42.38億元,躋身中國票房紀錄第三名,僅次於《戰狼2》和《流浪地球》。而隨著熱度高居不下,光線傳媒押中“爆款”無疑成了最大受益者。根據光線傳媒公告,截至7月29日,該公司來源於《哪吒》的營業收入(目前為票房收入)已破2億元。截至8月21日,貓眼電影專業版數據顯示,《哪吒》的分賬票房達到39.04億,其中屬於片方的分賬票房為15.92億元。

對於一部動畫電影而言,《哪吒》取得的成績實屬難得。繼《大聖歸來》之後,市場沉寂四年才迎來投資拐點,低頻次的經典之作反映了國產動畫電影市場困境,自造IP(知識產權)和“破圈”依舊是行業痛點。

中國傳媒大學動畫與數字藝術學院副教授薛燕平對新京報記者表示,目前,除了“喜羊羊”“熊出沒”等頭部IP外,動畫電影產業缺乏相對成熟的IP。“中國的動畫人剛剛起步,自己都不知道怎麼就火了,別說別人沒法複製(成功經驗),自己都複製不了。”

哪吒》差點錯過檔期,人海戰術“救火”

《哪吒》於7月26日在中國內地上映,隨後接連破紀錄:上映1小時29分,票房破億;截至8月18日零點,總票房超過40億元,成為國內第四部跨入“四十億俱樂部”的影片,也是其中唯一一部動畫電影。該片也成為國內首部觀影人次破億的動畫電影。

“外行看《哪吒》是看熱鬧,其中艱辛只有同行才知道。”廣州一動畫工作室動畫師春夏告訴新京報記者,動畫電影中某1秒的鏡頭,可能需要製作人員耗費1周時間製作。

動畫電影製作區別於真人電影,製作週期較長,根據各電影官方披露數據,《哪吒》“懷胎”5年誕生,《大聖》製作週期為8年,《大魚海棠》更是經過了12年打磨才面世。“《哪吒》是一部成本高、風險高、投資回報率也比較高的作品。”一位接近光線傳媒的人士對新京報記者表示,因為對劇本比較有信心,所以才進行了高投入,但如果是其他動畫電影,就沒有多高的票房預期。“花兩三年時間去打磨劇本,我們能不能收回成本,自己心裡也會有問號。”該人士表示。

春夏曾參與製作了2017年上映的動畫電影《豆福傳》,其中虛擬建築、環境設計等取材自淮南當地風土,導演專門為了部分鏡頭多次前往當地踩點建模。“你一定要了解當地風物,才能做出有真實感的東西。”春夏透露,《豆福傳》花費近3年時間製作,最終票房收入僅有1590萬,“所以公司後面也經營不善了”。

《哪吒》取得的成績遠超動畫行業預期。而根據《哪吒》官方微博披露,有60多家制作團隊(工作室)、1600餘人參與了製作。有網友比喻稱,看著電影片尾一長串的製作名單,感覺“就像全村的龍把最堅硬的鱗片和希望交給了敖丙(《哪吒》中的角色,龍王之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