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花開放的季節來這走一趟,人間值得

看過張大千的《杏花春雨》圖,我便再也難以忘記那一抹緋紅了......

杏花開放的季節來這走一趟,人間值得

在村落與村落之間,盛開的杏花色彩浪漫豔冶,迎面而來的春風將花兒吹得嬌豔欲滴,被掩映在杏花林裡面的酒家與村落裡升起裊裊炊煙,仔細分辨,彷彿可以看到門口的稚子在等待從山林裡採藥歸來的父親……

張大千以酣暢不失空靈的畫筆,在大千世界的另一端做出了一幅永遠能讓我們現代人沉醉其中的江南夢中景象。

而這,是我還未來新源縣吐爾根杏花溝以前。

杏花開放的季節來這走一趟,人間值得

杏花開放的季節來這走一趟,人間值得

杏花開放的季節來這走一趟,人間值得

“又是一年,杏花滿山,忘不了那些年的風輕雲淡。一夜的春雨,一夜的期盼, 醒來後推開窗門一片嬌豔……” 伴著孟彥的這首《杏花滿山》,我登上棧道,踏上石階,遙望滿山的杏花,緋紅一片。

新疆的杏花多次登上《中國國家地理》的封面,也是我國杏花最多的省份之一,而位於新疆伊犁河谷的吐爾根杏花溝,佔地3萬多畝,是中世紀就遺留下來的一片原始野杏林。


杏花開放的季節來這走一趟,人間值得

聽朋友說,每年春天是伊犁河谷最浪漫的時節,4月初,多少牧民一級一級踏上棧道,多少人翹首以盼,墊腳等待,多少春雨霏霏,杏花才一簇一簇,一樹一樹的在山谷之間蔓延開來,既有大氣磅礴的場面,又有嫋嫋婷婷的嫵媚。

來吐爾根杏花溝之前,我對杏花的遙想還多半來自王維在《春中田園作》中寫道的:“屋上春鳩鳴,村邊杏花白。持斧伐遠揚,荷鋤覘泉脈”。

冬天很難見到的斑鳩,隨著撲面而來的春天,很早就飛到村莊來了,在屋頂上不時鳴叫著,村裡的杏花開得雪白一片,整個村子掩映在一片白色的杏花之中。

春鳩的鳴聲和飄揚的杏花,使得農民在家裡呆不住了,他們有的拿著斧子去修整桑枝,有的扛著鋤頭去查看泉水的通路。在這首詩裡,沒有苔痕上階綠,沒有草色入簾青,只一句“春邊杏花白”就讓唸詩的人心也跟著悸動,整個春天就呼之欲出了。

杏花開放的季節來這走一趟,人間值得

我走在杏花溝,每一朵杏花都彷彿用盡了全力在綻放,從古至今,有關“杏”的吟誦總是那麼多,在《全唐詩》中,提及杏的詩篇有98篇,在《全宋詞》中,有關杏的詞作545首。

在杏的花開花落中,有生離死別,有美人遲暮,有滄桑容顏,有曠世離歌。杏花以其不同尋常的粉黛在古代文人的心中,積澱了豐富的情感內涵和人文意味。

杏花開放的季節來這走一趟,人間值得

記得小時候,還曾聽過一個悽美又浪漫的杏花仙子的故事。相傳,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個村子叫杏花塢,每年春天,杏花塢的杏花紛紛揚揚飄飄灑灑,渲染的整個村落像一場雪,像一個夢,素顏粉黛,清新脫俗。杏花塢裡有個年輕人叫石狄,以打獵為生,在杏林深處救過一個女子,後結為夫妻。有一年,黃杏被雨水打落,眼看就要爛掉時,石狄的妻子卻用發酵的黃杏釀出了一罈罈清香甘醇的美酒,原來,女子是王母娘娘瑤池的杏花仙子,因不甘責罰,才偷偷飄落下凡。

然而,由於她釀造的美酒香的連天庭也驚動了,王母便要捉杏花仙子回去,杏花仙子不肯回到寂寥的天庭,據理力爭,可是奈何她勢單力薄……

從此,那杏花塢便一輩一輩都流傳著杏花仙子釀酒的傳說了。每年到杏花開放時節,村裡總要下一場綿綿的春雨,據說,那是杏花仙子因思念而留下的淚水。

一陣風吹過,幾片花瓣輕輕柔柔的飄落,我彷彿看到了杏花仙子的衣炔飄飄。

這世上,有些地方的杏花奢華,有些地方的杏花熱鬧,而吐爾根的杏花溝就如王安石筆下的《北陂杏花》一樣空靈:

“一陂春水繞花身,花影妖嬈各佔春。縱被春風吹作雪,絕勝南陌碾成塵。”

杏花開放的季節來這走一趟,人間值得

杏花開放的季節來這走一趟,人間值得

杏花開放的季節來這走一趟,人間值得

杏花似雪,生性淡薄,它的花期短,兀自開落,而它的雋永飄逸,卻可以滌盪我們冬日裡沉寂在心田裡的塵埃, 回家後,每當我想起那片緋紅的杏花谷,就總覺得渾身通透了許多,像讀了一本好書一樣,有了幾分卓然,多了幾分淡泊。


作者:孫珍珍,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伊犁哈薩克自治州新源縣委宣傳部

圖片拍攝人:楊曉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