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代教育的三個痛點,說出了無數媽媽的心聲!

當媽媽是一件十分辛苦的事情,十月懷胎只是辛苦的開始,本以為卸貨后辛苦會少些,誰知道孩子生下來了才是辛苦的開始。為了給孩子有充足的奶水,使勁吃而不在意身材的走樣;晚上無論有多困只要孩子有動靜,就像被打了雞血一樣瞬間有了精神,換尿布餵奶…… 而職場的媽媽們不僅要哺育孩子,同時還要做好自己的工作,肩負起養家的重任。

很多媽媽在經歷了短暫的產假之後,就馬上投入到了白天工作,晚上帶娃的超級模式,這種辛苦沒有經歷過的人簡直不可想象。其實對於大多數的媽媽們而言,在和孩子親密相處了一段日子,都是不願意離開孩子的。甚至很多媽媽在產假快要結束前,都會抑鬱很久,因為要上班了,只能把自己的寶寶交給老人來帶。

讓老人來帶孩子,對於很多的媽媽而言,是一種無奈的選擇。當老人接手帶孩子的任務的時候,隔代教育的問題就會或多或少的出現了。

隔代教育的三個痛點,說出了無數媽媽的心聲!

第一, 育兒觀念存在較大的差異

對於很多的老年父母而言,如果說他們有經驗,那麼這種經驗都是幾十年前的了,有多少適合現代的生活,這還得因人而異。而且有些老年人也沒有帶孩子的經驗,他們的孩子也是父母幫帶的,因此他們也不具備育兒經驗。但老年人如果能保持與時俱進的學習態度,那麼育兒觀念的衝突也不會太大,因為他們願意接受新事物願意去學習。如果老年人只是抱著固有的老思想,既不願意聽建議,更不願意去學習,在育兒這個問題上就會存在很大的分歧。

第二,“隔代親”把孩子寵愛成“熊孩子”

“隔代親”這是一種普遍的現象,其實這也是一種正常的心理現象,為什麼會出現這種心理呢?

首先這是一種心理上的補償,很多的老年人他們年輕的時候也是忙於工作,沒有把太多的精力和時間花費在自己孩子的身上,因此他們的內心也存在著一定的負疚感。當這些老年父母帶孫子的時候,他們會盡量滿足小孫子的需求,把虧欠給自己孩子的東西補償在孫子身上。

其次一把年紀的老人在面對非常幼小的孩子的時候,他們會很自然的生出一種憐愛,因此他們不願意對孩子的錯誤進行懲罰。但是這種過度的滿足孩子的要求,同時針對孩子的行為不建立規範和底線的方式,最終就會變成一種溺愛,把孩子寵成個熊孩子。把孩子寵壞了,才是讓父母們最頭痛的地方。

第三,孩子和老人更親,成為很多媽媽的心結

有些孩子的父母是很忙的,出差加班,幾天都見不到孩子一面。甚至索性把孩子全部託管在父母那裡,和孩子很少見面。因此就會造成孩子和父母不親的現象。

孩子不和父母親,對於爸爸們而言,他們往往不是很在乎這個問題,他們甚至會覺得和老人親近也是一樣的,反正都是親人。但是這卻是媽媽們非常心酸的事情,因為從這個小生命的孕育,到忍受切膚之痛,再到和孩子依依惜別的痛苦,這些只有媽媽們才能夠體會。如果孩子不和媽媽親,媽媽們真的會十分心痛。

隔代教育的三個痛點,說出了無數媽媽的心聲!

針對隔代教育問題的建議

第一,對帶孩子的老人給予充分的理解

我們在抱怨老人帶孩子問題的時候,也該想想他們的辛苦付出。帶孩子是一件十分辛苦的事情,需要耗費大量的精力體力和時間。帶過孩子的父母們都知道,有的時候帶一天孩子,會被孩子磨的崩潰掉。同時沒有父母有義務幫你帶孩子,如果父母們願意幫忙,那麼請年輕的父母們懷著感恩的心態對待他們。人心都是肉長的,真心對真心,日子就會好過很多。

第二,儘量做到老人輔助帶孩子,父母承擔主要責任

在帶孩子的問題上,不要把孩子全部託管給老人,年輕的父母在工作之餘要儘量自己帶孩子。一方面自己帶孩子的時間多了,那麼隔代教育的很多問題自然就會化解掉。另一方面從孩子的心理發育角度而言,父母對於孩子的陪伴是十分重要的。因為孩子很多情感的需求,安全感的建立,甚至性格的形成,都是需要父母的積極參與的。因此帶好自己的孩子,承擔好做父母的責任,才能真正解決隔代教育帶來的問題。

第三, 針對孩子的教育問題,要和老人多溝通,儘量達成一致

我們在和老人溝通的時候,要掌握一些溝通技巧,這樣不僅能解決問題,還能讓家庭氛圍更加融洽,這對我們和孩子都是有好處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