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同輝——延安清涼山

清涼山位於延安市區,與寶塔山隔河相望,1937年至1947年期間,新華廣播電臺、新華通訊總社、解放日報社、新華書店、印刷廠、造幣廠等涉及新聞、廣播、書籍類的機構均駐紮在清涼山上,為新中國的革命事業做出了卓越的貢獻。

古今同輝——延安清涼山

古今同輝——延安清涼山

古今同輝——延安清涼山

清涼山之所以被選為眾多機構的駐紮地,想來也是因地制宜的原因,在當時抗戰時期的艱苦條件下,興建廠房、辦公場所是難以奢望的事情,而清涼山至少自隋代開始一直到清代,在山崖上開鑿了大大小小數個佛窟,史稱萬佛洞,這些洞窟即可遮風又可擋雨,正好可以作為工作場所。

古今同輝——延安清涼山

清涼山緊鄰延河,石窟開鑿在半山的崖壁上,現在修起了坡道方便上下山通行,想當年這樣的地勢也是非常的險峻,同時也有居高臨下一覽水光山色的宏偉氣勢。

古今同輝——延安清涼山

清涼山石窟最早開鑿雖可追述至隋以前,但最興盛的時期是宋代,按時間軸來講屬於我國石窟歷史的晚輩,這個歷史階段其他地方的石窟已經逐步走向大規模造像的尾聲。


古今同輝——延安清涼山

清涼山及萬佛洞石窟是我國少有的雙重身份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既有千年歷史的石窟文化,又有新中國抗戰時期重要的革命舊址,不論是從古代歷史角度還是近現代革命歷史的角度來看,都是冠絕一方的文化歷史聖地。

從石窟文化方面佛窟可以按造像數量規模劃分重要性,但從革命舊址角度來講,則不論規模大小,均是承載著新中國革命的光輝歲月。

剛沿著上山的步道進來,不大的一窟是我國最早的新華書店的發祥地,當時發行了三十餘種報刊書籍,不僅滿足延安的需求,也輻射到周邊十餘個省市,大力宣傳了黨的聲音。

古今同輝——延安清涼山

古今同輝——延安清涼山

新華書店舊址有兩間,為兩窟貫通而成,窟內四壁遵循了前朝一脈相承的萬佛題材,具有明顯宋代特徵的是左右兩壁的觀音坐像姿態優雅,最能體現石窟造像隨朝代更迭而愈加世俗化、愈加貼近生活的演變。

古今同輝——延安清涼山

古今同輝——延安清涼山

古今同輝——延安清涼山

古今同輝——延安清涼山

清涼山石窟群中規模最大的佛窟為萬佛洞窟,面開三間,內部佈局採用傳承前朝的中心柱形式,但規模上已大大超越前朝,形成了自己的風格特色。

古今同輝——延安清涼山

古今同輝——延安清涼山

古今同輝——延安清涼山

古今同輝——延安清涼山

和新華書店舊址所在的洞窟一樣,萬佛洞內有多尊自在觀音造像遍佈在山門和四壁處,為莊嚴的氛圍裡增添了一份祥和、雅緻的氣息。

古今同輝——延安清涼山

自在觀音像的四周多以假山、祥雲為背景襯托,顯得更加隨性,也能感受到當年工匠以及供養人內心所追求嚮往的生活姿態,這種審美觀和對人生的價值觀直接影響了在宋代以後的元、明時期,在這個時期石窟造像的形式已經逐步走向尾聲,轉為用壁畫、懸塑等藝術形式表現出來,但其傳承的審美觀和價值觀永恆不變。

古今同輝——延安清涼山

古今同輝——延安清涼山

萬佛洞窟在抗戰時期是印刷廠的所在地,毛澤東主席曾多次來這裡看望和慰問印刷廠職工和新聞工作者,叮囑大家既要搞好印刷生產,又要保護文化遺產。從現在的情況來看,石窟整體狀況確實保存的不錯,沒有辜負毛主席的囑託。

古今同輝——延安清涼山

古今同輝——延安清涼山

在一處裸露的崖體上,幾組風化較為嚴重的造像記載了清涼山石窟的源頭,造像開鑿於北朝晚期至隋期間,同時也說明了清涼山石窟先在崖壁上以佛龕的形式起源,再到宋金時期以佛窟的形式興盛。

古今同輝——延安清涼山

古今同輝——延安清涼山

古今同輝——延安清涼山

山崖上的其他幾窟沒有采用中心柱的構造形式,相對規模不大,在抗戰時期承擔了印刷品裝訂、造幣、衛生所等任務。

古今同輝——延安清涼山

古今同輝——延安清涼山

古今同輝——延安清涼山

北朝到唐代時期常採用蓮花和飛天作為窟頂上方的修飾元素,而清涼山石窟則演變為藻井形式的廣泛應用,有的逐層向上開鑿,有的開鑿面大再輔以花卉等紋飾,在藝術表現上與前朝不分伯仲。

古今同輝——延安清涼山

古今同輝——延安清涼山

古今同輝——延安清涼山

另外在山崖上眾多的歷代題記和浮雕圖案也是清涼山的重要文化遺產之一,這說明了清涼山歷史文化元素的多樣性,也證實了在歷史上是北方重要的人文聖地。

古今同輝——延安清涼山

古今同輝——延安清涼山

古今同輝——延安清涼山

古今同輝——延安清涼山

古今同輝——延安清涼山

古今同輝——延安清涼山

古今同輝——延安清涼山

遠眺清涼山巔,還有一座塔矗立之上,塔為琉璃塔,是陝西現存唯一的一座琉璃塔,建於明代崇禎年間,原址在甘谷驛鎮,後為了統一保護移至清涼山巔,琉璃塔雖為後移至此,但與清涼山色和歷史氛圍十分融洽。

古今同輝——延安清涼山

古今同輝——延安清涼山

古今同輝——延安清涼山

古今同輝——延安清涼山

在我國眾多的石窟所在地,以北朝、隋唐時期開鑿的、並以這個時期為主的石窟造像佔據了絕大多數,即便後朝的宋、明有些精品石刻也淹沒在前朝的光環下,難以贏得世人的目光,而且從知名度和眾多學術著作來看,也是以宋代以前的石窟為主。但如果把清涼山石窟以及延安周邊眾多的宋代石窟都綜合在一起全局考慮,可以說延安及周邊石窟的歷史價值和藝術價值與之相比絲毫不遜色,可以說是我國石窟史上的又一次高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