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分钟美文欣赏——《南柯子》(4.12)

在这个物欲横流的嘈杂世界,我们是否能找到一片净土去感受心灵上的安宁呢?我愿寄情于文,你呢?

三分钟美文欣赏——《南柯子》(4.12)


南柯子·忆旧

宋·仲殊

十里青山远,潮平路带沙。数声啼鸟怨年华,又是凄凉时候在天涯。

白露收残月,清风散晓霞。绿杨堤畔问荷花:记得年时沽酒那人家?

仲殊,宋代僧人,俗姓张,名挥,字师利。常游姑苏,能文善诗。初为士人,其妻以药毒之,遂弃家为僧。住苏州承天寺、杭州宝月寺。时食蜜解毒,自云嗜蜜,人称蜜殊。与苏轼友善。后自缢于枇杷树下。有《宝月集》。

作品浅译:

十里外的青山隐约可见,潮水刚退的沙路略显潮湿,耳边传来几声鸟儿的啼叫,似在慨叹年华如水。在这秋天的凄凉时候,我依然漂泊在天涯。

白露浮现时,弯弯的月儿下去了,清晨的寒风吹散了朝霞,我一路云游中,不知不觉来到一处绿杨堤岸的荷塘旁边,我不禁忆起往事,俯身问荷花:你是否还记得那年是我到此买酒喝?

佳句欣赏:

绿杨堤畔问荷花:记得年时沽酒那人家?

行行重行行,不觉来到一处绿杨堤岸的荷池旁边,池中正开满荷花。一个人浪迹天涯,缺少的正是个谈心旅伴,当此孤寂无聊境地,美丽的荷花一下竟成了难得的晤谈对象。“绿杨堤畔问荷花”,这一“问”颇有情趣。“问荷花”,显出了词人清操越俗的品格,暗示出只有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才配作自己的知己。亭亭玉立的荷花以它天然的风韵唤起了他的美好记忆,使他恍然意识到这里是旧地重游。他清楚记得那次来时,为了解除行旅劳倦,曾向这儿一家酒店买过酒喝,乘醉观赏过堤畔的荷花。这一切都因眼下荷花的启发而记忆犹新。于是最后他欣然向荷花发出问话:“记得年时沽酒那人家?”“那人家”是自指,“家”此用作语尾词,是对“那人”的加强语气。这句话的意思是“你还记得年前到此买酒喝的那个人么?”于此情景相生的妙笔中可以见出僧人的性格、风趣,和他那任真自得的飘洒词笔。

感谢您在百忙之中看完这篇拙作!有建议麻烦您提出,感觉不错就点个赞, 关注一下我就更感谢了。

2020.4.12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