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給張國榮先生

在12年芒果臺的一期百變大咖秀中,聽到了王祖藍演唱你的歌曲,聽完第一反應就是要先聽下原唱!於是我打開QQ音樂,找到了你的版本《當愛已成往事》。在這之前,我絕對不是你的歌迷,我只看過你主演的電影《英雄本色》,聽過《倩女幽魂》。我和同學們甚至對你的某取向嗤之以鼻,覺得你很矯情。

寫給張國榮先生

《當愛》讓我單曲循環了一個星期,我已經分不清到底是李宗盛做的曲動聽,還是你把歌曲詮釋得美麗。我發現美好的東西我總是後知後覺,接著我便看了《霸王別姬》,我看到的是人性的變遷,文革體制對文化與人性的迫害。當看到小四背叛程蝶衣的時候,我承認,我說了髒話!看完《霸王別姬》便彷佛中了你的毒,連袁四爺也說:“有那麼一兩刻,我袁某人也恍惚了起來,疑為虞姬轉世再現了。”

寫給張國榮先生

我一邊單曲你的音樂一邊上網翻看你的各種資料影像,你這個人啊,越讓人瞭解越是讓人喜歡,我由衷覺得你就是活脫脫的程蝶衣呀!我總感覺你是一個極度優雅的人。在你事業最鼎盛的時期你突然宣佈退出歌壇,你說,我最愛的歌最後總算唱過,毋用再爭取更多;默默的這心不在計較與奔馳,我總要依依帶淚歸去也願意。人家問你為什麼要退出,你說你唱的歌都不是什麼藝術作品,差不多就得了。在這個最炫民族風如此氾濫的年代,聽到80年代的你這麼說由衷感到敬佩。我甚至覺得明星二字不足以定義你,我認為可以用藝術家。退出歌壇是你給歌迷留下的最漂亮的回憶。

寫給張國榮先生

你說,能同途偶遇在這星球上,是某種緣分,我多麼慶幸。《red》裡的紅色高跟鞋,《熱情》裡的髮型,造型都好前衛,太反傳統了,現在重新來看都不會感到過時。儘管它代表了歷史發展的價值取向,但是由於缺乏當時社會的審美能力、審美趣味的支撐,導致了《熱情》最終沒有大獲全勝。香港媒體甚至對其極度妖魔化。但你就是這樣的你。13年前,“熱情”幾乎遭到了世間最殘忍的打擊,而13年後連非榮迷,連普通的大眾都能接受“熱情”了,這足以說明了你一直走在時代的前端,你對藝術的詮釋始終比大眾審美提前了一步,而這一步至少提前了10年。

寫給張國榮先生

你還說,我就是我 是顏色不一樣的煙火,天空海闊,要做最堅強的泡沫,我喜歡我,讓薔薇開出一種結果。無我之境,以物觀物,故不知何者為我,何者為物,那麼,你自己作曲的《我》則是一種“有我之境”,“有我之境,以我觀我,故物皆著我之色彩。”而“我之色彩”,註定是“顏色不一樣的”,是最堅強的泡沫!我尤其喜歡這首,KTV必唱曲目。

寫給張國榮先生

記得在一個關於你逝世七週年紀念的節目上,主持人隨口說出“他很帥”的字眼,兩個評論家立刻糾正她:“我們一般不用“帥”這個字來形容張國榮,而用“美”!你美得一點都不張揚,戲裡的你柔嫩纖弱,神情迷離,卻並不女氣,女氣的是那揮刀自宮的東方教主。你的舞臺表現與電影演繹甚至是人生境界中總能給我一種審美驚訝,並吸引我進一步的體驗其中獨特的藝術特徵。看過了85年的“鴛鴦舞王”,看過了91年的《阿飛正傳》,看過今天光影資料存留下來的太多的經典瞬間與片段,感到興奮的驚訝,那麼進一步的就會情不自禁的對你的作品進行追蹤,並由此領悟、體味、咀嚼、回味以至陶醉其中。我想說,審美張國榮,是一種能力和享受。

寫給張國榮先生

你的很多歌曲並不全在唱情情愛愛,竟有些是勵志歌曲,只是可惜這些歌曲也許勵志了別人卻沒能勵志最終的你,讓你能再堅持下去,那樣的話也許就會有更多的優秀作品出來。也許我還能去看你的個人演唱會,儘管囊中羞澀、身無長物,就是到場外站著聽完感覺應該都是很不錯的,自己也算有了離你最近的一次。好可惜!

寫給張國榮先生

一個一個偶像都不外如此,沉迷過的偶像,一個個消失。而你不一樣。“後榮迷”這一網絡名詞在榮迷圈子裡一點不陌生,顧名思義,它是以時間為限定來劃分的,03年4.1之前的榮迷稱為老榮迷(前榮迷)之後的稱為後榮迷。而後榮迷這個群體裡大部分是年輕的一代,80 90後居多,甚至是00後(當然後榮迷中也不乏存在60 70後)。而且就網絡歷年你的人氣顯示,後榮迷數量在源源不斷的增長。究竟你有怎樣的魅力和藝術造詣能讓一個在普通的大陸人眼中只是一個去世多年的“過氣”明星,卻能讓一群個性張揚,性格叛逆,我行我素,跟風潮流的80 90後如此崇拜甚至迷戀呢?我想說的是,這是一種真正的不朽!!!

寫給張國榮先生

Leslie,直到現在我認為我依然不是你的fans,我總感覺fans是一個很膚淺的稱謂,我更加願意用欣賞者。沒什麼可給你,但求憑這闕歌,謝謝你風雨裡,都不退願陪著我。

寫給張國榮先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