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山白龍洞探幽(文

點擊上方,聆聽音樂!

金山白龍洞探幽(文/徐生 編輯、組圖/書中浪子)

金山白龍洞探幽

徐生(江蘇)

鎮江金山位於老城區西北角,距市中心大約4公里。山僅幾十米高,周長也就五百米左右。俗話說山不在高有仙則名,金山可謂名山,更是仙山,許多文人墨客白居易、李白、蘇東坡、王安石、趙孟頫、范仲淹等到金山後,都留有遺蹟和膾炙人口的題詠,並在金山留下墨寶。“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蘇軾的千古絕句就寫於金山。王昌齡遊覽了金山後,在芙蓉樓寫下了“寒雨連江夜入吳,貧民送客楚山孤,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的千古絕句。古代的康熙大帝,乾隆皇帝六下江南,現代的國家主席李先念都曾經遊覽過金山, 康熙皇帝親筆御書“江天一覽”四個大字。金山不大,可是美麗的傳說卻相傳甚多,“張順夜伏金山寺”,“濟公金山斗八魔”,“梁紅玉擂鼓戰金山”,“唐僧金山寺出家”,“江流兒報恩”等等,尤其關於白娘子的“白蛇傳“,水漫金山寺故事最是動人,為中國四大民間傳說之一。

金山白龍洞探幽(文/徐生 編輯、組圖/書中浪子)

那麼小的一座山,集帝王將相,才子佳人,妖魔鬼怪於一處,傳奇千年,源遠流長經久不衰,魅力何其大,至今仍有許多迷待我們去探究。金山原來是江中一座小島,有山有水,有寺廟包裹著,想燒香,或者想目睹真容,你得冒險登舟,長江風大浪急,越是困難,越會激起人們的好奇心,上去不易,回來津津樂道的自然是各種傳奇。隨著長江的擺動,滄海桑田,清道光年間金山與陸地連成一片,這才有了騎驢上金山的說法。

金山白龍洞探幽(文/徐生 編輯、組圖/書中浪子)

金山的亭臺樓閣,廟宇、寶塔自是雄偉壯觀,這不必說,人們概念中,金山只有法海洞和白龍洞,其實還有朝陽洞和古仙人洞。一座小山就有四個神奇的洞穴,每個洞穴都有著各自的主人,有著一段傳奇。除了白龍洞,法海洞、朝陽洞、古仙人洞都不深,可以說盡收眼底,唯有白龍洞與眾不同,深不可測。傳說白娘子的白龍洞可以通達杭州,所以白娘子和小青可以來去自由,可是自古以來誰又鑽過這個洞呢?我認為這是有可能的,不過不是從地下走,而是從水裡遊。金山在江中,白龍洞在金山正北面的山腳下,【西北的說法是錯誤的,西北是朝陽洞和古仙人洞。】,洞口就在江邊,出洞就可以下長江,順江長江而下,往北五里就是京杭大運河 和長江的交匯,進入大運河,就可以直達杭州,那真是太方便了,所以說白龍洞通杭州的說法是成立的。


金山白龍洞探幽(文/徐生 編輯、組圖/書中浪子)

現在的白龍洞,前面是個能容納十幾個人小廳,那是上世紀70年代初建的,進去後寒氣逼人,廳的上方的神龕上,供有白娘子和小青的白色大理石立像,高約一米,面對裡面的小洞口,奇就奇在歷經滄桑半個世紀,始終潔白如玉。廳堂中可以看見原來的洞口,為了安全,管理人員用鐵絲網把洞口攔了起來,防止人們鑽進去,出危險。鑽到洞裡去探幽,那是我們膽大的孩子小時候顯擺的地方。上世紀70年代前,我和小夥伴進去過好多次,每一次都有新的感受。天然的洞口直徑50公分左右,兒童彎著腰進去沒有問題,成人夠嗆,尤其進去 二 米左右,有一個上坡,洞變得很窄,容一個兒童可以匍匐艱難的爬過去,遇到回潮的天氣就變得很滑,坡度雖然不大,前進非常困難。這一段估計二米左右,過來這一段洞就漸漸大些了,也就十米左右就到了頂頭,這裡高於二米多,可以容納七、八個人沒有問題。傳說白娘子和小青水漫金山的時候,只要鼓聲一響起來,江水滔滔似萬馬奔騰,蝦兵蟹將,個個奮勇當先,喊殺聲震耳欲聾,直撲金山寺。這面戰鼓就留在了洞的盡頭,位於右邊的石壁上方。說是鼓,其實就是在花崗岩的石壁上,有一塊不規則的圓形的平面,恰似鼓型,有60公分左右的直徑,與凹凸不平的四周形成明顯的反差。更為奇怪的是,用拳頭擂石鼓,可以發出很響的咚咚的鼓聲,擂旁邊卻沒有鼓聲。白龍洞裡有石鼓,這是確定無疑的。我們小夥伴總是搶著擂鼓,比著看誰擂得響。


金山白龍洞探幽(文/徐生 編輯、組圖/書中浪子)

每次總有小朋友帶蠟燭,有時候會有好幾個蠟燭頭,呆在裡面的時間主要看蠟燭能用多久。如果有人帶了手電筒,那在裡面肯定要鑽叉洞。在石鼓的地方退回二米左右,右側有一個裂縫,稍微彎腰側著身子就可以鑽過去,裡面比較大,呈不規則型 ,沒有主洞,有一個小聽,二、三個平方,周圍枝枝丫丫有好幾條岔口子,洞高二米多,岔口是由石壁分開,就像人張開的手指縫,石壁都像立著的刀口,很薄很鋒利,有點恐怖。在岔洞的左面,靠近洞口的地方,有一個坎,經常有小朋友爭搶著爬上去,居高臨下看別的小朋友玩。有個像刀一樣的石壁下面沒有連著地,是懸空的,小朋友可以趴著爬進去,也就是做做樣子,誰也不敢真的爬進去,因為裡面黑咕隆咚,啥也看不見。那些岔洞,準確的講應該岔縫,側身站著可以進去,但是我們最多進去二小步就不敢再往前走了,究竟有多深,只有天知道。每次在裡面的時間都不長,因為蠟燭是有限的。


金山白龍洞探幽(文/徐生 編輯、組圖/書中浪子)

現在白龍洞只能在外洞瀏覽,裡面是進不去了,那石鼓還有機會再敲響嗎?岔洞裡面也成了永久的迷。根據我的親身經歷,我認為金山裡面有部分是空的,這毋庸置疑,通不通杭州,還是留給人們去遐想吧。


金山白龍洞探幽(文/徐生 編輯、組圖/書中浪子)

作者風采:

金山白龍洞探幽(文/徐生 編輯、組圖/書中浪子)

徐友生,筆名徐生,1952.4,武漢人,在鎮江市退休。鎮江市作協會員,鎮江市民間文化藝術家協會會員 ,鎮江市知青作協會員。曾經在網絡和金山雜誌,京江晚報,鎮江一週等發表過許多文章。業餘美專(國畫三年)結業,商專結業。


金山白龍洞探幽(文/徐生 編輯、組圖/書中浪子)

   李淑華,書中浪子,女,1966年出生,中學英語高級教師,鎮江市作家協會、丹陽市作家協會、丹陽市詩詞楹聯協會會員,鎮江市委統戰部黨外知識分子聯誼會、丹陽市委統戰部黨外知識分子聯誼會會員,丹陽慈善總會義工、丹陽護生小居、丹陽鳳凰慈善、丹陽如意慈善會員,曾在《青年詩林》《鎮江師專》《丹陽日報》《鎮江日報》《京江晚報》《英語週報》《中學生英語》《英語之友》《揚子晚報》《作家天地》《當代作家》等報刊雜誌,在《同步悅讀》《作家平臺》《一線作家》《人民雜誌》《新長江文學》《藝術薈萃》《女人花文學》等微刊及大小網站論壇發表或獲獎的論文、詩歌、散文、小說、評論等1500篇。《中外文藝》《當代文摘》《最美作家》特邀專欄作家,《浪花文藝》創始人、總編、主播。


金山白龍洞探幽(文/徐生 編輯、組圖/書中浪子)

金山白龍洞探幽(文/徐生 編輯、組圖/書中浪子)

攝影 郭振東

作者風采:


金山白龍洞探幽(文/徐生 編輯、組圖/書中浪子)

郭振東藝術簡介

郭振東(隨光逐影),男,筆名:遠山。江蘇丹陽人,現為中國攝影家協會會員,美國攝影學會會員,全國公安文聯會員,中國藝術攝影家協會理事,丹陽市攝影家協會顧問,中國藝術攝影網簽約高級攝影師。
數百幅作品在國際國內攝影大賽中獲獎入展。2012年舉辦《“隨光逐影 風韻無限”郭振東藝術攝影作品展》,出版《郭振東藝術攝影作品集》。多次獲得地方政府文學藝術成就獎。
2019年7月在中囯文聯攝影藝術中心主辦的《2019“大美祖國”全國攝影作品徵集活動》中榮獲“優秀評委獎”。


金山白龍洞探幽(文/徐生 編輯、組圖/書中浪子)


中文:通不通杭州,還是留給人們去遐想吧。

英文:If it doesn't work in Hangzhou, let's leave it to people's imagination.

日文:杭州に通じないので、やはり人々に思いをはせるようにしましょ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