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投分享」巴爾喀什湖,下一個鹹海?

「建投分享」巴爾喀什湖,下一個鹹海?

(⊙_⊙)

每天一篇全球人文與地理

NO.1472-巴爾喀什湖

製圖:孫綠 / 校稿:貓斯圖 / 編輯:養樂多

自1864年中俄《勘分西北界約》簽訂之後,巴爾喀什湖正式脫離中國。

作為中國故土的巴爾喀什湖,今日全境都位於哈薩克斯坦共和國境內,同時它也是中亞地區僅次於裡海和鹹海的第三大內陸湖泊。

亞洲內陸的大湖當然也不止這三個

廣闊荒漠與草原之間散佈著不少湖泊

不過其中鹹水湖也很多,農業價值不高

(底圖來自:shutterstock@Anton Shahrai)▼

「建投分享」巴尔喀什湖,下一个咸海?

但如今,這片為中亞民族提供了寶貴水源的大湖,卻在面臨乾涸的風險。如果不加治理,恐怕會成為下一個鹹海。

鹹海的狀況已經有目共睹了

一個大湖已經分裂成好幾個湖了

(1989年(左)和2014年(右)的鹹海比較 圖片來自NASA)▼

「建投分享」巴尔喀什湖,下一个咸海?

一湖兩望巴爾喀什

位於哈薩克斯坦東南部巴爾喀什—阿拉果爾低地內的巴爾喀什湖,被薩雷伊希科半島分成東西兩部分。命名簡單粗暴,西部稱西巴爾喀什湖,東部稱東巴爾喀什湖。

之所以分成東西兩半來看這個湖

不光因為中間有個半島

還因為東西兩邊因鹽度導致的環境差異

(底圖來自:NASA)▼

「建投分享」巴尔喀什湖,下一个咸海?

巴爾喀什湖具有明顯的鹹淡分區:它的東部因地處內陸,降水稀少,蒸發旺盛,所以鹽度較高為鹹水;它的西部雖同樣有前述條件,但是有大量河水(主要是伊犁河水)注入,起到了稀釋作用,所以鹽度較低為淡水。

東西兩邊鹽都的差別

甚至在衛星圖的顏色上都能看出來(西邊比東邊淺)

下圖為伊犁河水注入巴爾喀什湖的三角洲地帶

沒有伊利河的持續注入,巴爾喀什湖會小很多

(圖片來自:NASA)▼

「建投分享」巴尔喀什湖,下一个咸海?

上圖三角洲細節,巴爾喀什湖周邊少於的綠色地帶

(圖片來自:NASA)▼

「建投分享」巴尔喀什湖,下一个咸海?

向北突出的小半島,只為東西兩湖留下了一條狹窄的湖峽,阻礙了東西湖水的暢快交流;同時,整個湖泊湖水較淺,而且每年有長約5個多月的結冰期,這些條件都不利於東西湖水之間的交流。

春天,寒冷的巴爾喀什湖即將解凍(2020年3月7日)

下圖與上圖所拍攝為同一位置,伊利河注入出

(圖片來自:NASA)▼

「建投分享」巴尔喀什湖,下一个咸海?

上圖細節,伊犁河也是巴爾喀什湖解凍的重要動力..

(圖片來自:NASA)▼

「建投分享」巴尔喀什湖,下一个咸海?

但這並不妨礙巴爾喀什湖流域為哈薩克斯坦和中國新疆西北部提供寶貴的水資源。

巴爾喀什湖的流域囊括了哈國境內的阿拉木圖州、東哈薩克斯坦州的南部、卡拉幹達州的東南部、江布爾州的東部和中國伊犁地區。

巴爾喀什湖以及所謂“七河流域”主要在阿拉木圖州

哈薩克斯坦故都阿拉木圖也在伊犁河的支流旁

目前的阿拉木圖也仍是哈薩克斯坦第一大城市

(歷史上巴爾喀什湖的七河,還剩下圖中標註的五條)▼

「建投分享」巴尔喀什湖,下一个咸海?

其中的巴爾喀什——阿拉湖流域是中亞地區一道獨特的景觀生態系統,這裡生活著哈薩克斯坦20%的居民,集中了哈國22%的水資源和42%的水力資源。

阿拉湖旁邊是薩瑟克湖

兩湖和巴爾喀什湖東部一樣都是鹹水湖

不過人們還是可以在河流注入湖之前建立農業區

(阿拉湖的主要水源是來自中國的額敏河)

(圖片來自:NASA)▼

「建投分享」巴尔喀什湖,下一个咸海?

值得注意的是,巴爾喀什湖還是其附近地區各河流共同的尾閭湖,它一共有五條固定河流,伊犁河、卡拉塔爾河、阿克蘇河(與南疆的阿克蘇河同名)、列普瑟河、阿亞古茲河,其中發源於天山山脈中部的伊犁河為其第一大河流。

雖然五條河有四條都注入巴爾喀什湖東部

但由於水量無法和注入西部的伊犁河比

整個湖仍然是西淡東鹹

(底圖來自:NASA)▼

「建投分享」巴尔喀什湖,下一个咸海?

這片廣袤流域的光熱資源十分充足,屬於極端乾旱的大陸性氣候。而它的氣候也隨著季節有著顯著差異:冬春季受大西洋、地中海、裡海和黑海溼潤氣流的直接影響,形成比較豐富的降水;但到了夏秋季,就會受到伊朗高原和中亞荒漠乾熱氣流的影響,十分乾旱。

一月份的巴爾喀什湖-薩瑟克湖-阿拉湖

冰天雪地+狂風沙塵

(圖片來自:NASA)▼

「建投分享」巴尔喀什湖,下一个咸海?

同時在整個流域的地理環境中,垂直景觀表現得十分鮮明,流域內依次分佈著高山冰川帶、亞高山草原帶、森林草原帶、半荒漠和荒漠草原帶、綠洲、鹽鹼地和沙漠、湖泊、沼澤。

比如雪山腳下的阿拉木圖

巨大的海拔落差以及水源帶來的勃勃生機

使整個環境更加豐富和宜居

(圖片來自:shutterstock)▼

「建投分享」巴尔喀什湖,下一个咸海?

但到了每條河的中下游,尤其是巴爾喀什湖的南岸和東岸,生態卻顯得極為單一,廣泛分佈著固定和半固定的沙漠和鹽鹼地。只有在集中於河流下游和河口三角洲的小湖泊,給這裡帶來了絲絲生機。

湖很大,周邊大部分土地卻很荒涼

(圖片來自:shutterstock@Boris Rezvantsev)▼

「建投分享」巴尔喀什湖,下一个咸海?

倔強堅守在乾旱氣候中的巴爾喀什湖,主要依靠高山輸送乾淨的河水以維持生命。然而,將近100年的現代開發史已經改變了它。

蘇聯專家被騙了

沙俄攫取巴爾喀什湖之後,這裡很長一段時間內還依舊維持著原有的自然生態,人類的活動主要是哈薩克人的日常遊牧生活,對生態的影響幾乎和古代相比區別不大。

沙俄在侵佔這一地區後,還設立了巨大的“七河州”

囊括了今天巴爾喀什湖、阿拉湖、伊塞克湖等

這一整個水源豐富的地區在中亞是非常重要的

(圖片來自:wikimedia)▼

「建投分享」巴尔喀什湖,下一个咸海?

不過,隨著世界工業化水平的加速進程,巴爾喀什湖流域的水利資源遲早是要被開發的。

這一切始於上世紀20年代末期。

十月革命前,這裡僅有灌溉面積2900平方公里,革命之後,尤其是1927年開始,蘇聯開始著手對遙遠的中亞土地進行改造,以擴充這個新生大國的糧倉。

中亞牧民們跟著蘇聯,或被蘇聯拖著

進入了一個計劃經濟下工農業猛烈發展的軌道

(圖片來自:wikipedia)▼

「建投分享」巴尔喀什湖,下一个咸海?

不過這種發展也有可怕的代價(比如大饑荒)

彷彿是這種特殊的現代化難以避免的兩面

(圖片來自:wikipedia)▼

「建投分享」巴尔喀什湖,下一个咸海?

到了二戰結束之後,蘇聯在發展畜牧業的同時,以大力墾荒灌溉、開發電力、水運和漁業為目的,對每條河流流域都進行了規劃,建立了阿克達拉灌區、卡普恰蓋水電站、大阿拉木圖灌渠等樞紐性水利工程。

你會在哈薩克斯坦境內伊犁河上發現一個巨大的“湖”

其實是因為“湖”的西端修了一個大水壩

(圖片來自:google map)▼

「建投分享」巴尔喀什湖,下一个咸海?

其中最著名的當屬卡普恰蓋水利水電樞紐工程,這一宏大水利樞紐工程建成於1970年,以發電、灌溉、航運和漁業為目的。它解決了哈薩克斯坦阿拉木圖州(原塔爾迪庫爾幹州)和吉爾吉斯斯坦共和國首都比什凱克的工業、農業和民用電問題。

如果沒有卡普恰蓋水利水電樞紐工程

就沒有卡普恰蓋水庫和卡普恰蓋城

可能也不會有快速發展的阿拉木圖和比什凱克

(底圖來自nasa.gov)▼

「建投分享」巴尔喀什湖,下一个咸海?

然而,這座全地區最大的多年調節水庫總庫容幾乎為注入巴爾喀什湖徑流量的兩倍,對湖泊水文情勢產生了重大影響。

其實在該水庫設計修建之時的上世紀60年代,就曾出現過關於修水庫好不好的爭論。但當時大多數人都被湖面水位接近百年最高值(343米)的現象所迷惑,認為修建水庫非常合理,而那些不願苟同的專家則因為政治覺悟不過關而被排擠,離開了蘇聯水利的核心圈層。

巴爾喀什湖不是一個很深的湖

卡普恰蓋水庫的容量卻很大

相當於把相當的湖泊水量都挪到水庫了▼

「建投分享」巴尔喀什湖,下一个咸海?

1970年,水電站正式竣工,水庫也開始蓄水,計劃在1985年將水庫蓄滿。然而,三年之後,人們就發現恐怕無法實現設計之初的充水進度,因為過去的高水位只是一種週期性的現象,水庫的儲量對正常的巴爾喀什湖來說太過分了。

遼闊的卡普恰蓋水庫...

(圖片來自:shutterstock@joppo)▼

「建投分享」巴尔喀什湖,下一个咸海?

幾乎與此同時,巴爾喀什湖體的水位也急劇下降。蘇聯專家緊急放慢了充水速率,但湖面水位仍以較大速率下降。後來哈薩克斯坦的伊犁-巴爾喀什問題課題組就認為,巴爾喀什湖水位下降的2.36米中有1.1米是因卡普恰蓋水庫而降低的,將近一半了。

巴爾喀什湖水位雖然急劇下降

但阿拉木圖人民得到了實實在在的福利

農業、發電都要靠他,還是旅遊好去處,有水真是好...

(圖片來自:wikipedia@Ds02006)▼

「建投分享」巴尔喀什湖,下一个咸海?

水庫的主要功能是要起調蓄作用,而非消耗水資源。但卡普恰蓋水庫卻因水面過於龐大,造成每年蒸發損失高達約10億立方米。此外,每年從卡普恰蓋水庫揚水灌溉欽基利德灌區的水量還有約1.7億立方米。

欽基利德灌區

(圖片來自:google map)▼

「建投分享」巴尔喀什湖,下一个咸海?

同時,卡普恰蓋水庫還顯著影響著伊犁河徑流量的年內分配,給伊犁河下游地區,特別是伊犁河河巴爾喀什湖的生態環境造成了很大影響。

諸多農業灌溉水利工程的發展也影響著這一流域的局地氣候。除了直接耗水之外,引水灌渠使得流域水體及土壤含水量增加。

一方面,水分最終以蒸發的形式輸送給大氣,增加了水循環過程中的水汽含量,導致陸面水文過程發生改變;另一方面,土地利用的增加使得植被覆蓋率和土壤含水量增加,致使到達地面的太陽淨輻射增強,土壤熱容量增大、儲熱能力加強,對地表溫度的調節速率減緩,最終影響陸氣相互作用。

而且這一地區除了伊犁河外

巴爾喀什湖的其他水源、以及其他湖泊水源

都需要滿足巨大的農業用水需求,到處都需要水

(阿拉湖周邊的灌溉區)

(圖片來自:NASA)▼

「建投分享」巴尔喀什湖,下一个咸海?

所以雖然這些工程改良了哈薩克斯坦的農耕灌溉系統,卻也為該地區的水資源量、水情和水質造成了不可挽回的負面影響。

或許不光是人禍

不過,要說這些大型工程對環境僅僅是破壞也並非完全正確。

卡普恰蓋水庫對於維持巴爾喀什湖水量平衡的也有一定的正面作用。根據相關研究,假設上世紀70年代以後人類並未對流域進行一系列工程建設,此時的巴爾喀什湖也進入了自然退湖期。

即使沒有人類影響

平衡非常脆弱的內陸湖泊也會自然漲落

這些石頭可能曾經都泡在水裡(巴爾喀什湖沿岸)

(圖片來自:shutterstock@Rodionova Xeniya)▼

「建投分享」巴尔喀什湖,下一个咸海?

具有巨大調蓄作用的水庫可以在豐水年接收多餘的水來保持巴爾喀什湖水位不至偏高,在枯水年向下遊防水以維持湖泊水位穩定。

其實如果合理利用水資源,反而可以做到在巴爾喀什湖自然衰減的狀態下保護湖泊。人們也逐漸明白了這一道理,1986年蘇聯環保委員會在專門的會議上批准了哈薩克斯坦關於巴爾喀什湖環境保護的一系列綜合措施。

從空中拍攝巴爾喀什湖以及薩雷伊希科半島

(區分巴爾喀什湖的那個半島)

如果有一天半島和對面連起來了

那巴爾喀什湖就真步了鹹海後塵了

(圖片來自:shutterstock@Carlos Vior )▼

「建投分享」巴尔喀什湖,下一个咸海?

首先是嚴格限制粗放式發展的灌溉農業,灌溉面積不得突破當時的面積,增產途徑應立足於對已開墾土地的綜合改造,其次是調撥給灌溉系統的總水量不得超過已到達的值。

這些措施方案在後來部分獲得了實施,巴爾喀什湖水位也先達到穩定,後略有上升。但是,由於人口增長,整個湖區的總灌溉面積還是在逐年擴大,之前短期內上升的水位,後來也被逐漸抵消掉了。

巴爾喀什湖另一條較小支流沿岸的灌溉區

(卡拉塔爾河,圖片來自:google map)▼

「建投分享」巴尔喀什湖,下一个咸海?

伴隨著水位下降的另一個難題就是水質汙染。在哈薩克斯坦圍繞大湖綠洲建設工商業城市之後,巴爾喀什湖沿岸城市以及北岸的工業工礦企業排出的廢水和廢氣日漸稠密,湖區存水的稀釋水平又不足,湖水礦化度難免升高。如今巴爾喀什湖中的各種重金屬含量增加,湖面上二氧化硫聚集的程度也越來越嚴重。

巴爾喀什湖沿岸的水泥廠

(圖片來自:shutterstock@Alexey Rezvykh)▼

「建投分享」巴尔喀什湖,下一个咸海?

這些不良開發措施在影響到流域水體本身的同時,也間接引發了其他的不良反應。

之前巴爾喀什湖相當豐富的動植物群,生物多樣性已經大幅減少,生態系統的脆弱性增加;當地的自然景觀也由此改變,局地氣候也遭受負面影響,鹽鹼地面積陡增3~4倍,高山區的積雪和冰川也受到汙染。

當然,為這一切最終買單的,還是當地居民的身體。

茶照喝,日子照過

(圖片來自:shutterstock@Victoria Yenina )▼

「建投分享」巴尔喀什湖,下一个咸海?

參考文獻:

1.付穎昕, & 楊恕. (2009). 蘇聯時期哈薩克斯坦伊犁-巴爾喀什湖流域開發述評. 蘭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037(004), 16-24.

2.楊川德. (1993). 巴爾喀什湖水位變化及其原因. 乾旱區地理(01), 38-44.

3.王所才. (2002). 巴爾喀什湖為何“東鹹西淡”. 地理教育(06), 29.

4.龍愛華, 鄧銘江, 謝蕾, & 李湘權. (2013). 巴爾喀什湖水量平衡研究. 中國水利學會2013學術年會論文集——S2湖泊治理開發與保護.

*本文內容為作者提供,不代表地球知識局立場

封面圖片來自:NASA

END

「建投分享」巴尔喀什湖,下一个咸海?
「建投分享」巴尔喀什湖,下一个咸海?「建投分享」巴尔喀什湖,下一个咸海?
「建投分享」巴尔喀什湖,下一个咸海?「建投分享」巴尔喀什湖,下一个咸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