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巷,是太原歷史最悠久、最繁華的商業街,最近怎麼樣了呢?

柳巷,是太原歷史最悠久、最繁華的商業街,具有三百多年的商業歷史,是外地遊客在太原的必遊之地。

柳巷,是太原歷史最悠久、最繁華的商業街,最近怎麼樣了呢?

來到柳巷,就不能不說說這裡的老字號。清和元飯莊的“頭腦湯”,百年來一直熱乎乎的滋潤著太原人的身心;吃一頓認一力的羊肉蒸餃,在當年經濟困難的時代,是普通太原人過節的一大追求;如果嘴饞了,當地人會去柳巷的六味齋買一塊醬肉,這裡的醬肉至今在選料和配製方法上都嚴格遵守傳統做法;對於外地遊客來說,雙合成的糕點、益源慶的山西老醋等也是不錯的送禮手信。

除了傳統,柳巷也是時尚的,在這裡有真維斯、蘋果、堡獅龍等流行服裝品牌的專賣店和貴都、華宇等現代化的購物中心。每逢春節和重大節假日,太原的年輕人還會在午夜時分來到柳巷一帶逛街。附近的純陽宮每逢春節,還會舉辦道教的開壇、法會,屆時還能觀賞到本地的晉劇表演。在老柳巷人的口中,卻代代流傳著這樣一個故事:相傳,明朝皇基的開創者 朱洪武—— 明太祖,在北伐滅元的戰爭中,揮戈直指元軍的軍事要塞——太原。駐紮太原的元軍,憑藉太原城高池深的地理優勢, 以逸待勞,垂死固守。明西征大將軍 常遇春,為了解守敵詳情,遂親自化裝成樵夫,混進太原城臥底。不料,事不機密,常遇春的行跡被元軍探子探得 。當他剛剛穿過太原城東門外的 橋頭街,混進朝曦門時,就被元軍伏兵四面包抄。常大將軍急迫之中,殺開一條血路,拐入城牆根下的一條小巷,鑽進巷北的一個破舊小院。 柳巷

這所殘頹的小院裡,只住著一位年愈花甲的孤寡 老婦人柳氏。她的丈夫早年被元兵殘殺,兒子又被元軍抓夫,一去不歸。所以,她恨透了元朝統治者。她見這位樵夫被元兵追殺,同情之心油然而生,便把常遇春藏進了後院的柴垛中。追兵闖入院中搜尋,柳氏裝聾作啞,將他們哄走。

常大將軍獲救後,深謝老人救命之恩。臨別時,他順手摘下院中樹上的一根柳枝,交給柳氏說:“老媽媽,這裡不久要打仗了。為不使您老再遭戰火,請把它插在街門上,明朝大軍見到柳枝後,便會盡心保護。”

不過幾日,明軍果然攻入太原。柳氏眼見戰火即起,唯恐街坊四鄰難逃戰劫,遂走家串戶,告訴眾鄰,各取柳枝插於門首。由於常遇春審清了城中敵情,安排了內應坐探,明軍裡應外合,迅速拿下太原城。攻入城中的明軍士兵,按常大將軍的命令,看到門上插有柳枝的院子,便格外小心保護,秋毫無犯。

戰後,眾街坊為了感謝柳氏,也為了紀念太原的光復,便把門首的柳枝,植入門前街畔。這些柳枝便生根、抽技、發芽、吐翠。插入街頭巷尾的柳枝,隨著時光的推移,長成了小柳樹、大柳樹、老柳樹。從春到夏,從夏到秋,這條不起眼的小巷,綠柳成蔭,枝條煙娜,涼爽愜意。於是,一個美麗的街名“柳巷”,來到了太原的大地上。

傳說,往往揭示著歷史。據地方誌書的記載,柳巷起初並不是一條繁華的大街,而是一條院落破舊的市井小巷,居住著飽經風霜的窮苦市民。是清 光緒帝中葉的那一場大水患,淹沒了城南和 南關城的商市街巷,商賈們才逐漸向柳巷、橋頭街一帶遷轉,使這條僻靜、蕭條的小巷,變成店鋪毗連、行商坐賈雲集的鬧市。尤其是在 辛亥革命之後的二十多年中,柳巷的商品貿易迅速發展,成為太原當時的商業中心。“大隆祥”、“慶記”等五大綢緞莊,在這裡競爭;“大興茂”、“志成”、“福利生”、“慶華源”、“履華新”等鞋莊 ,在這裡角逐 ;“中華”、“中德”、“順天立”等藥行 ,在這裡爭衡 ;“恆隆源”、“東方德永”、“近億號”、“三和興”、“三義永”、“ 稻香村”等菜店、茶莊、點心鋪、水果鋪,在這裡發跡。享有盛譽的“正大飯店”、“晉隆飯店”,在這裡新建洋式樓堂,烹炒中西大菜,經營豪華旅館,達官貴人多下榻消遣於此。

柳巷商市的畸形發展,急速膨脹,使不少京、津、豫、冀的商賈們也慕名接踵而至。晉商黃厚甫在河南經營的“華泰厚”服裝業,在柳巷開辦了太原的“華泰厚”;天津著名的“ 樂仁堂”大藥店,在柳巷建立了“樂仁堂”分店;冀賈兩兄弟集資,也在柳巷一隅,經營起“ 雙合成”食品店;……一時間短短的一條柳巷,變成了寸土寸金的商業大鬧市,雲集了四五十家商鋪。

20世紀30年代末到40年代中葉,日本侵略軍踐踏了太原,柳巷的店鋪紛紛倒閉,商賈大都破產,直到太原解放後,才慢慢回覆。

柳巷,是太原歷史最悠久、最繁華的商業街,最近怎麼樣了呢?

品牌保護

柳巷歷次改造與發展,有一個繞不過的坎就是老字號。說起改造過程中老字號的搬遷,有人用“心痛”或“可惜”來形容。也有人認為,老字號已跟不上現代化商業經營模式的步伐,應該採取更靈活的方式對其進行保護。

再次提起搬遷,趙光晉說只有“心痛”二字。趙光晉認為, 老城區、老棚戶區適時改造是必須的,但在改造過程中,政府部門對於有著悠久歷史的老字號應該多些愛護。對於有著2500多年曆史的太原來說,柳巷的商業氣息太濃,缺少文化底蘊。柳巷要繁華,也應該繁華,但繁華不能脫離歷史。

2008年9月,有著近百年曆史的老字號“一間樓”菸酒店,從繁華的柳巷搬遷至銅鑼灣國際購物中心大濮府路。吳保平說,最初公司的員工都不想搬,放不下多年來的感情,“但事實是,柳巷經過一次次改造,發展越來越迅速。”吳保平認為,老字號是一種歷史文化,但想要真正留給後世子孫,必須真正做大做強,否則光靠一塊老牌匾沒用。

王一偉說:“老字號搬離柳巷,確實很可惜。”他認為,如果當年的老字號都能完全保留下來,如今柳巷的價值會大大不同於以往。但從老字號自身來看,能否跟得上柳巷快速的發展節奏,是個現實問題。

杜清江認為,老字號是傳統文化,傳統不等於落後。他認為,傳統老字號已經不能適應流行的現代化商業經營模式,老字號應該保護,但不是教條主義、機械化的保護。

侯富田認為,柳巷內的許多老字號經過幾十年,甚至近百年的歷史,在發展過程中自行改建、裝修,導致老字號的面貌古不古、洋不洋,既不能體現老字號的韻味,也不能適應柳巷的發展和定位。此次柳巷改造過程中,改造辦公室對柳巷內現存的老字號進行了整體規劃。例如,老香村、華泰厚等,改造辦特意按照兩家老字號特有的風格進行了設計。

柳巷,是太原歷史最悠久、最繁華的商業街,最近怎麼樣了呢?

未來規劃

如同北京的 王府井、上海的 南京路、成都的 春熙路一樣,柳巷一直是太原的 城市核心商業區。

迎澤區副區長侯富田在接受採訪時表示,為推進柳巷商業街向現代化商業中心區發展,迎澤區在幾年前就開始著手進行柳巷升級戰略,根據規劃,柳巷最終將建設成為聚集國內外著名品牌,功能齊全,業態豐富,集購物、旅遊、休閒、餐飲、文化、娛樂於一體的知名商業街區。“這次柳巷商業中心的升級改造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對現有商業的升級,通過品牌調整,由開化寺街上的大型商場和高檔專賣店來實現現有商業業態的升級,使之成為高檔的購物一條街;而柳巷原先的中檔商場則繼續服務大眾,適應市場的變化;另一方面是對新建項目的定位,要求引進時尚的、能與周邊形成錯位經營的商業。”侯富田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