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業經緯丨爆紅的“私域流量”,能否拯救美業客群短缺危機


美業經緯丨爆紅的“私域流量”,能否拯救美業客群短缺危機

美業經緯丨爆紅的“私域流量”,能否拯救美業客群短缺危機

毫無疑問,“私域流量”走紅背後,是傳統流量紅利見頂,進而焦慮四處蔓延的結果。

各行各業都開始吹響“集結號”,佈局新的流量爭奪戰。

而作為流量短缺“重災區”的美業,在撞見“私域流量”概念後,彷彿抓到了一根救命繩,急急“排兵佈陣”,希望藉此向上攀爬。

於美業,“私域流量”會是一把打開新局面的“鑰匙”嗎?

No.040

美業經緯丨胡小麗

“私域流量”元年

2019年臨近尾聲,這一年,細心的人或許會發現,外賣、快遞、微信文章底部等地方,開始出現了一些私人微信號。

它們無一例外都會向你發出添加邀請,等成為好友後,你就會被拉進一個群,由於群內基本都是“志同道合”之人,群主把氛圍營造得恰到好處,你便很樂意參與各類互動,本以為會適可而止,沒想到“日久生情”,最後還心甘情願地掏了錢。

以上還原的可不是傳銷,而是今年最火的互聯網概念——“私域流量”普遍的運營方式。

“私域流量”一詞最早由財經作家吳曉波提出。

2018年12月31日,吳曉波在自己的年終秀上預測,2019年商業模式創新關鍵詞為圈層社交、私域電商、會員制,而這三大模式都基於一個概念,即“私域流量”。

美業經緯丨爆紅的“私域流量”,能否拯救美業客群短缺危機

2018吳曉波年終秀


今年6月,吳曉波頻道在發佈的2019年私域電商報告中,對其進行了定義:

商戶能夠隨時觸達,進行直接溝通與管理的用戶稱為“私域流量”,用戶主要沉澱在微信個人號、微信公眾賬號、商家自有APP、小程序。

也有人把抖音、微博、小紅書等自媒體社交賬號的粉絲納入“私域流量”範疇。

顯而易見,“私域流量”是相對於淘寶、京東、百度等大流量平臺之公域流量而被切割出來的,其最大的特點是“廉價”,所擊中的痛點是,水漲船高的公域流量獲取成本。

有數據顯示,2012年互聯網平臺的獲客成本平均為71元/人,到2018年增至365元/人。

在美業,尤其是醫美,流量成本更是高得驚人。

據相關人士透露,一線城市醫療美容獲客成本每位已逼近8000元,生活美容在700元左右,“用戶需求的頻率越低,獲客成本就越高。”

有人將“私域流量”視為一塊待開墾的處女地,是對零售渠道的一次變革。藉此,商家能夠獲取超額利潤。

這似乎很符合美業的期待,只是在“私域流量”掘金,並沒有想象的那般容易,是機遇,但也有風險。

美業經緯丨爆紅的“私域流量”,能否拯救美業客群短缺危機

流量轉化邏輯:從收割到經營

多數人都快速達成了一個共識:私域流量不是一個“收割”邏輯,而是一個“經營”邏輯。

然而新匠人學院副總經理呆寶發現,在運營私域流量時,不少企業還在沿用舊思維。

比如,讓客服團隊搞大量微信個人號做私域流量運營,“沒有任何一個用戶需要自己的朋友圈裡面多一個微信客服。這種做法只是換了一個陣地,轉化率遵循還是B2C模型,沒有變成C2C。”呆寶解釋。

指數增長實驗室發起人呂雪梅認為,私域流量的本質應該是,不再把消費者當作流量看待,而是一個個具體的人。

美業經緯丨爆紅的“私域流量”,能否拯救美業客群短缺危機

私域一詞的搜索量從今年3月起一路攀升在6月到達頂峰

若是這種邏輯,其實美業人早就開始這樣做了。

特別是在打造個人IP或KOL方面,美業的美容師、髮型師等可謂駕輕就熟,他們在原先的那套商業模式中,培養了一種很可貴的能力——主動鏈接顧客。

在美容院,有經驗的美容師往往會有意去沉澱獨屬於自己的客群,他們通過專業的技能和服務獲得客戶的信任,接著通過預售卡形式,進一步將後者綁定在自己的服務範圍內,在多次互動中,兩者的關係便自然地越來越緊密。美髮店的髮型師亦遵循這套邏輯。

這批客戶其實就可以被稱為“私域流量”,只是數量有限。他們的特點是:忠誠,願意重複消費,以及介紹新的客戶。

一定程度上,傳統美業經營客戶的方式及流量轉換途徑,與當下“私域流量”希望實現的目標相吻合。

這是值得其他行業借鑑的,但就美業自身而言,這又猶如一把“雙刃劍”。

在消費升級和消費者迭代時期,許多美業人未察覺變化及時轉型,仍舊囿於老一代消費者,直至形成如今消費者斷層(點擊回顧)的被動局面。

互聯網語境下的“私域流量”運營,通常基於新一代消費者需求,如80、90後,因此傳統美業首先要提升匹配新需求、快速更新的能力,與此同時,藉助互聯網,及結合以往的部分經驗,實現定位自由切換,和新時期的“私域流量”無縫對接。

那麼美業如何在新時期,通過互聯網,構建自己的私域流量池呢?

美業經緯丨爆紅的“私域流量”,能否拯救美業客群短缺危機

互聯網思維下的美業“私域”之路

互聯網的快速發展,倒逼傳統美業步入轉型。與其說轉型,不如說是一塊“璞玉”,需要被打磨,直至更加精緻地嵌入整個社會的運作體系中。

而互聯網思維就是這場打磨運動的指揮棒。

馬雲曾言,“如果你把互聯網當思想看,你自然而然會把你的組織、產品、文化都帶進去,你要徹底重新思考你的公司。”

在其看來,如果傳統企業只是把互聯網當作一種工具,圖一種營銷的便利,那麼新的麻煩將會源源不斷,“因為所有內部的體系是連在一起的。”

“私域流量”作為移動互聯網時期下誕生的一個概念,傳統美業在進入時,需要做好“牽一髮而動全身”的思想準備。

此外,在後期“私域流量”池的構建中,考驗的不再是企業某單一能力,如營銷,而是綜合能力,即“內外兼修”,其植根於互聯網思維的核心——用戶思維。

當前,關於“私域流量”運營模式,無外乎通過小程序或微信,打造個人IP,在個性化和消費場景上下功夫等。

美業經緯丨爆紅的“私域流量”,能否拯救美業客群短缺危機

回到美業,這些領域均值得去探索並深耕。

比如,美業可以延續傳統以美容師、髮型師為核心的流量運營方式,但要由營銷思維轉向打造個人IP思維,在專業能力上,對他們提出更高的要求,使他們能成為消費者眼裡真正的專家。

諮詢機構美美畢肯負責人則做了進一步補充,他認為,除了個人IP打造,企業品牌、超級用戶等都可以是流量裂變的中心點,企業要同等重視,“當粉絲認可品牌,就會願意將品牌推薦給身邊的人,他們會串聯起一個更大也更可控的私域流量池。”

而基於更寬泛的層面,“私域流量”運營則是基於一種“不可複製”的經營思維。

“當前美業門店的競爭大多仍僅停留在產品、儀器或品項上,但這些東西容易被複制,被超越。”上海美問信息科技有限公司運營總監華劍認為,美業人要轉向打造“不可複製”的經營思維,如用戶體驗、個性化數據分析等。

其舉例稱,許多美業門店將大部分資源傾向開發新流量,沒有關注到存量的價值。“約有80%至90%的門店,對於預約未到店的顧客,沒做精細化運營,這批顧客其實是被浪費掉了。”

在華劍看來,“預約到店有沒有成卡可能?成卡可能升單嗎?辦卡後可能進一步裂變嗎?其中跟進節點非常多。每一個環節,企業都需要好好把握。”

流量到存量,再到增量,“私域流量”的轉換路徑很清晰,但顯然並非易事。

而眼下,還值得關注的是,在“私域流量”這條賽道上,美業人不單單要面對來自內部轉型、同行競爭壓力,還有面對外部許多不可預測的風險。

美業經緯丨爆紅的“私域流量”,能否拯救美業客群短缺危機

“私域流量熱”後的冷思考

對於“私域流量”的紅利期有多久,業內意見不一,有人預計2至5年,但“紅利期到今年年底可能就會消失”似乎獲得了更多人的認可。

這加快了各行業入局的步伐,其中尤值得關注的是互聯網巨頭的動作。

美業經緯丨爆紅的“私域流量”,能否拯救美業客群短缺危機

2019年6月25日,天貓宣佈“旗艦店2.0升級計劃”。

淘寶商家平臺事業部總經理齊俊生認為,隨著獲客成本的增加和用戶留存難度提升,現階段品牌商家需要進入“以消費者運營為核心”的時代。因此,該計劃的核心是幫助商家從對“貨”運營全面轉向對“人”的運營。

雖然沒有明確提到“私域流量”,但就運營理念來看,“旗艦店2.0升級計劃”實質上就是針對私域流量。

而與美業人直接相關的則是,品牌運營私域主戰場——微信對“私域流量”的態度。

就目前來看,微信一方面在“堵”,或者說是規範,另一方面則在“疏”。

“私域流量”有種粗暴的玩法,叫“加粉、拉群、發廣告”,這在張小龍的微信生態中是不被允許的。

美業經緯丨爆紅的“私域流量”,能否拯救美業客群短缺危機

2019年7月2日,微信開始嚴打外掛違規號,據稱半小時內封禁3000萬賬號(後微信官方澄清共計上百萬個),一批運營私域流量的賬號和微商紛紛中招。

但“私域流量”正處於供需兩端旺的情況下,微信未一刀切,如在一些特定的購物節點,會暫時解禁部分已被封殺的工具或賬號,另外,同步進行“疏導”。

有智慧零售從業者透露,微信一直在試著幫品牌從入口思維升級到觸點思維,而觸點間的融通與串聯則基於系統入口、掃碼、搜索、LBS、公眾號、支付卡包等實現。

此前,微信對外公開了一款叫做“服務號導購助手”的工具,騰訊方面表示,微信服務號導購助手尚在內測中,微信將藉此幫助商戶盤活服務號粉絲,給用戶提供一對一個性化服務。

“現在的確是進入私域流量好的時間點,但時機的好壞更多還是體現在對用戶的運營上”,分析數據創始人兼CEO宋星說,“如果用戶的轉化和忠誠度高,這是紅利,但如果運營不好,就不能稱之為紅利。”

流量運營的遊戲在短時間內不會終結,眼下看似火熱的私域,也只不過是已知和未知流量聚集地中的一個而已。

美業人要守住的陣地,其實沒有發生本質變化,仍舊是產品和服務,能玩好“私域流量”固然好,或許可以暫時緩解當前面臨的危機,但不能把“寶”全部押在上面,更不能視其為致勝的“萬能鑰匙”。

畢竟沒有哪個企業是完全靠“私域流量”攀上巔峰的。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