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龍鎮•中國年|我記憶中的手工掛麵......

古鎮是一種情懷,它承載了太多記憶。

作為一座有1000多年的歷史的古鎮,

有著太多的滄桑與回味。

青龍鎮•中國年|我記憶中的手工掛麵......

青龍古鎮

青龍古鎮文化源遠,青龍古鎮原名菁蒿嘴,(一種中藥材---蒿子,因四季常青,而得名)。清嘉慶年間,村中王氏族人王繩中(出生於乾隆八年),為大清捐銀百萬兩,皇家償賜 “百萬繩中”匾額一塊和繡有“青龍”圖案的大旗一面,示意滿漢一家,從此菁蒿嘴便更名為青龍鎮。發跡後的王家便在家鄉依其南北5華里上下起伏、左右彎曲的地形,仿北京頤和園昆明湖東文西武構築手法,東建文昌祠、西設龍王廟,北築鳳頭寨,形成東文西武、南龍北鳳、龍鳳呈祥的總體佈局。形成一條活靈活現的巨龍,成為歷史上北方的聞名重鎮。

青龍鎮•中國年|我記憶中的手工掛麵......

春節廟會

在外工作幾十年來幾乎再也沒吃上家鄉的手工掛麵了。因為小時候幾乎天天吃掛麵吃傷了的緣故,那時常羨慕人家孩子能吃玉米榛子、糜子面饃……這恐怕就是所謂“物以稀為貴”吧!說白了,就是在建合作社前的十年左右,我家有手工掛麵作坊。

青龍鎮•中國年|我記憶中的手工掛麵......

青龍掛麵坊

隨著時光流逝,反而更加想念我家的手工掛麵作坊

青龍鎮•中國年|我記憶中的手工掛麵......

手工掛麵

言歸正傳,和大家說說我家的掛麵坊是怎麼製作手工掛麵的。

青龍鎮•中國年|我記憶中的手工掛麵......

手工掛麵製作

一、採面,即和麵:下午,用上等麥麵粉(第二、三摻面)和溶解的食鹽水和麵。用食鹽水和麵勁道且能拉長拉細不易斷。民間有歇後語曰:掛麵只調醋-----有鹽(言)在先。把100斤左右的面分開在三個毛盆裡,由三個壯勞力圍著盆揉、搓、搬、捶、團。依次和完三盆面,用棉墊蓋住醒面。
二、壓面、搓條、盤大條:晚飯後,由三到五個勞力合作,一人用槓子壓面,依次交給另兩人揉麵搓大條(小胳膊一般粗細),邊刷油,邊送給大把式(我大伯),他把大條在毛盆裡像蛇一樣盤了一層又一層,盤滿一盆蓋住再醒,直到盤完兩盆。
三、倒條:大約兩個多小時後,就要倒條。幾個人依次坐定,從盆裡抽出大條頭,幾雙手逐次把大條搓得指頭般粗細,把細條頭送給大把式再在第三個盆裡盤,呈流水線邊搓邊盤,像蛇一樣盤了一層又一層,盤滿一盆蓋住再醒,直到盤完兩盆。

青龍鎮•中國年|我記憶中的手工掛麵......

四、上面:到了零點左右,大把式就要起來上面了。必要時要有一人來打下手。上面就是把面上到柱棍上。柱棍,是由兩頭幾乎一樣粗細的實心竹竿截成三尺左右長的棍,一般都要有100多根。上面時,把兩根柱棍插入上面架上的兩個相距一尺的孔裡固定,再用兩隻手把盆裡的細條拉成粗餄餎一般,呈8字接連不斷的繞在兩根柱棍上(也叫拾交上面),上滿後,拔出一根棍,雙手握住兩頭,試探著拉一拉後,雙手挑著兩根柱棍,使麵條呈U形,放在醒面槽的架子上。直到逐次上完放完,蓋上厚簾子防幹、保溫、醒面。
五、扯麵、開面:黎明時分,由大把式進行扯麵、開面工作。他把卷簾捲起一尺左右,雙手挑起一柱面來,把一根柱棍插入上面架上端的孔裡固定,雙手握住另一柱棍的兩頭,就像行作揖禮一樣,一下又一下試探著拉扯麵,扯到一定的長度,就把這根柱棍插入上面架上端的孔裡固定,然後開面。開面就是用兩根比柱棍細長且打磨得十分光滑的竹竿操作。先把一根竹竿沿著上柱棍下面麵條的中間試探著插入後下滑尺許,向右邊用力開,再把另一根竹竿輕鬆插入,兩手各握一根向左右兩邊用力開面,邊開邊向下滑著開,拾有交的麵條紛紛從相鄰麵條中間滑過,不再粘連,謂之開面。再從下面插入竹竿向上開一遍。雙手挑著兩根柱棍,使麵條呈U形,放在醒面槽的架子上。然後,逐個照此辦理,直到逐次開完放完,蓋上厚簾子防幹、保溫、醒面。

青龍鎮•中國年|我記憶中的手工掛麵......

六、出面上架:早飯後,日上樹梢就開始出面上架。由大把式領兩位下手操作。兩助手輪流出面。把卷簾捲起一尺左右,雙手挑起一柱面來,把一根柱棍插入上面架上端的孔裡固定,雙手握住另一柱棍的兩頭,就像行作揖禮一樣,一下又一下試探著拉扯麵,扯到一定的長度,再雙手挑著兩根柱棍,使麵條呈U形,挑到大院裡,把一根柱棍送到長條梯櫈上的大把式手裡。大把式把一根柱棍插入涼麵架大梁上的孔裡固定,雙手握住另一柱棍的兩頭扯麵後交給助手。助手雙手端平。大把式再用兩根竹竿從上到下開面,再從下到上開面。助手再一下又一下試探著拉扯麵,扯到接近地面才算完。然後再上下一柱,一直到完。值得注意的是,把面槽裡的面,給涼麵架大梁上兩邊各上一半,以保持涼麵架大梁的平衡穩定;地面鋪著蘆蓆。最後把下面的柱棍用較長的竹竿連接成一體,壓上適度的重物,既要防止麵條上縮,又要防止捱到地。單等晾曬乾了後收面。


青龍鎮•中國年|我記憶中的手工掛麵......

七、收面:包括下架、裁面、捆面和裝箱。到了下午,面幹了,全家人一齊出動收面。

首先,大家小心翼翼地去掉壓面的重物和長竹竿後,大把式就把每一柱面的下柱棍一一卸下來,交由孩子們去剝掉那柱棍上的殘面,以備再用。

其次,是下架。大把式站在梯登上,順次拔下2-3柱面,並在一起,慢慢下移;同時,有2-3個助手分下、中下、中依次傾斜著輕抱住乾麵條,小心翼翼地託抱到收面板上。大把式順著面板把幾個上柱棍向下一壓,順手把柱棍放進大笸籮交由孩子們去剝,長長的掛麵就平躺在收面板上了。

再次,是裁面、捆面、裝箱。大把式裁掉掛麵頭子後,左手拿尺碼,右手執大裁刀,一刀一刀裁到頭,剩下掛麵頭子。(為了省事,除了粗短的頭子和柱棍上剝下的殘面侵泡了再和麵外,長一點的掛麵頭子,就自己當飯吃。)接下來,大把式和兩個助手就用馬蘭草把掛麵捆成捆。最後,由老人裝箱。諸如此類,直到收完。

青龍鎮•中國年|我記憶中的手工掛麵......

青龍鎮•中國年|我記憶中的手工掛麵......

這就是我記憶中的手工掛麵和我家的手工掛麵坊。吃過的遊客都會來帶些回去,送給親朋好友,我家的手工掛麵定會讓你回味,因為這是家的味道!

青龍鎮•中國年|我記憶中的手工掛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