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貽芳:對撞機必須要建,花360億怎麼了?楊振寧:你考慮得太少

在中國的快速發展中,科學進步功不可沒。國家在科研領域的巨大投入,也是中國科學發展一日千里的主要原因之一。

科學家想要在科學領域有突破性的成果也無可厚非。但是在粒子對撞機的研發上,楊振寧院士與王貽芳院士卻產生了巨大的分歧。王貽芳院士在對中國建造粒子對撞機方面有著強大的決心,但是楊振寧卻堅決不同意中國研製粒子對撞機。

作為物理界的兩個領軍人物,為何會因此問題產生如此大的分歧呢?

王貽芳:對撞機必須要建,花360億怎麼了?楊振寧:你考慮得太少

王貽芳

說起楊振寧,大家都很熟悉,除了他是諾貝爾獎的獲得者之一,還有就是他在近年來回國後,為中國的科學建設做出了莫大的貢獻。

但是對於王貽芳,可能許多人都不是特別的瞭解。不過提到丁肇中,大家肯定熟悉,而王貽芳就是丁肇中的學生。在1984年,改革開放還沒幾年的時候,王貽芳從南京大學到瑞士日內瓦的歐洲核子中心,進行深入研究。

在對核子研究的潛心學習後,王貽芳發現了第三種中微子振盪方式。

這一發現在學術界轟動一時,當時的不少科學家都認為這是王貽芳“距離諾貝爾獎最近的一次”,因為這一個發現確實為後續的科學發展帶來了極大的便利,許多之前沒有解決的問題也找到了初步的頭緒。

不僅如此,這一發現還被美國的《科學》雜誌評論為“中國本土迄今為止最重要的物理學成果”。可見王貽芳在中高能粒子上,確實有著遠見卓識,以及常人難以匹敵的科學嗅覺。

王貽芳:對撞機必須要建,花360億怎麼了?楊振寧:你考慮得太少

王貽芳:對撞機必須要建!

在王貽芳眼中,我國在對高能粒子的研究,從無到有,實現了巨大的突破,讓王貽芳看到了粒子在中國生根發芽的可能性。同時,由於王貽芳對於粒子有著多年的研究,他對我國能夠研製出粒子對撞機有一定的信心。

除此外,粒子對撞機其實是一個像數學那樣,有著能夠在各領域的作潤滑劑的能力。當粒子對撞機被研發出來後,我國會在更廣的科學領域取得更多的、超越其他發達國家的成果。

在王貽芳看來,粒子對撞機的研發對於中國來說是超越歐洲等發達國家的絕好時機,能夠實現中國在物理界的彎道超車。

同時又由於其他國家在對粒子對撞機研發上,無疾而終或是一片空白的情況下,中國如果將粒子對撞機研發出來,不單單是領先於其他國家,對於整個人類未來更是一個突破性的改變,讓中國在物理界在粒子對撞這一方面做到世界頂尖。

同時,王貽芳還認為美國的折戟沉沙並不能代表中國就不能研製出高精尖的粒子對撞機。美國和中國的體系和體制是完全不同的,對撞機的研究在中國的土壤上更有可能開花結果。

王貽芳:對撞機必須要建,花360億怎麼了?楊振寧:你考慮得太少

現在唯一的“東風”就是,中國如果要研製粒子對撞機的話,就必須要投入360億人民幣作為研發資金參與研製。

王貽芳認為,雖然360億數目龐大,但就中國的財政方面來講,沒有太大的赤字危機。所以研製粒子對撞機,雖然是一筆巨大的支出,但始終利大於弊。

2018年11月3日,在騰訊科技WE大會上,王貽芳院士公開表明了自己對粒子對撞機的狂熱,並且將粒子對撞機的前景藍圖描繪得十分令人嚮往。彷彿中國實現飛躍的關鍵就在粒子對撞機的研發上。

既然粒子對撞機如此的盡善盡美,為中國勾勒出了物理界的美好未來,那為什麼楊振寧院士卻依然不同意呢?

王貽芳:對撞機必須要建,花360億怎麼了?楊振寧:你考慮得太少

楊振寧:數據說話,粒子對撞機就是無底洞

其實楊振寧一直以來都是用數據說話,是物理界少見的類型。

他指出,美國之所以暫停對粒子對撞機的研製,主要就是因為美國當時面臨了極大的赤字危機。

而退一萬步講,就算中國政府比美國政府拿出來的錢要更多,但是面對360億的天文數字,還是有一些吃力。

不僅如此,一旦中國政府決定拿出360億全部投入到粒子對撞機的研究中,那麼就沒有多餘的經費補貼給其他的項目,其他的項目也會因為粒子對撞機的研究而停止。

王貽芳:對撞機必須要建,花360億怎麼了?楊振寧:你考慮得太少

因為一項科學項目的研發就終止所有其他領域的科研,這對中國來說絕對是難以長久發展的。

如果粒子對撞機能夠順利研製成功,那麼360億的投入也還算值得。但粒子對撞機在現階段只是科學界的一個猜想,卻要以不惜“毀掉”一切的方式去證實,那絕對是猜想中的猜想,是非常不現實的。

尤其是在國家投入了360億之後沒有得到好的結果,這對中國來講,絕對是無難以挽回的損失。

就中國的體制而言,政府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一旦出現了經濟上的困難,那對尋常百姓來說,絕對是一個非常沉重的打擊。

最重要的一個原因是,當粒子對撞機真正研製出來後,它的歸屬到底是中國還是外國?

在現階段,世界上很少有人具有研究開發粒子對撞機的能力,主要的人才都集中在國外。正因如此,中國在研發粒子對撞機時,勢必會有外國人參與,楊振寧表示外國人的比例甚至可能會高達九成。

因此,如果粒子對撞機研究成功,那麼這一成果將會被多國分享,那麼之前說的中國在這方面的領先地位也就是個偽命題了。單從這方面來看,粒子對撞機的研究對中國的發展來講的確是福禍難料。

王貽芳:對撞機必須要建,花360億怎麼了?楊振寧:你考慮得太少

在關於粒子對撞機的說法中,王貽芳和楊振寧都背道而馳、爭論不休。

雖然兩人的說法是站在不同的角度闡述了對粒子對撞機研發的看法,但兩人都是為了中國的科學發展考慮。

目前中國和民眾來看都更支持楊振寧的說法,王貽芳的觀點雖然細聽也蘊含深意,但中國畢竟是要宏觀考慮,粒子對撞機對我國而言,還是需要觀望。

誰能保證耗資360億後,粒子對撞機就能研製出來?誰能確保粒子對撞機成功後,後期的維修和使用無需更多的資金?總之,粒子對撞機要付出的代價太大,不是一家之言就能說服得了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