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核操作!腸道梗阻痛苦大,內鏡支架保暢通

近日,濱州醫學院附屬醫院消化內科與胃腸外科通力協作,成功救治一名胃大部術後惡性腸梗阻患者。

楊大爺是一位年近八旬的老人,數月前因腹脹、腹瀉在當地醫院診斷為胃癌,隨即進行了胃大部切除術。患者術後腹脹未見明顯減輕,反覆到當地醫院及上級醫院就診,診斷為不完全腸梗阻,原因未明,腹痛腹脹症狀也未見緩解。10月初,患者來濱醫附院胃腸外科門診就診,以“胃大部切除術後腸梗阻”收住院。住院後,胃腸外科副主任醫師胡寶光為老人進行了全面檢查,在患者右下腹隱約觸及一包塊,初步診斷為回盲部佔位可能,隨即安排老人進行結腸鏡檢查,結腸鏡檢查結果為:回盲部巨大腫塊,腫物堵塞腸腔導致腸梗阻,需要立即暢通腸腔,避免發生腸壞死或腸破裂等併發症。

診斷明確後,由胡寶光主持,濱醫附院胃腸外科與消化內科對這一例特殊腸梗阻病例進行了討論。消化內科副主任牛瓊詳細詢問患者病情,分析腸鏡診斷結果,決定先行腸梗阻導管置入術,吸出梗阻近端氣體及液體,緩解腸梗阻症狀,再行腸道支架置入術,暢通腸腔,解除梗阻,爭取手術機會。

胃大部切除術後患者空腸生理解剖改變,腸梗阻導管置入困難,牛瓊反覆嘗試後成功將腸梗阻導管置入空腸上端,引流通暢,患者症狀減輕。10月14日,腸梗阻導管進入深度達2米,基本接近梗阻段。消化內科ERCP小組在牛瓊的帶領下克服患者腸黏連、回盲部生理性的彎曲、腫塊巨大重力作用堵塞腸腔等困難,反覆更換各種類型腸鏡,最終以腸梗阻導管為引導,以ERCP對接技術作為銜接,克服重重困難,歷時2個多小時成功將腸道支架釋放。

硬核操作!肠道梗阻痛苦大,内镜支架保畅通

腸道支架置入術後,腸腔暢通,患者長時間集聚的腸液、糞塊、氣體等如排山倒海般湧出,牛瓊首先考慮的是患者腹部體徵變化,趕緊觀察大爺腹部,看到楊大爺肚子不漲了,臉上也有了舒展的笑容。

手術結束後,大爺激動落淚,他兒子動情地說:老人手術後就沒有睡過一次好覺,一直腹脹查不出原因,沒有辦法抱著試試看的心態找到濱醫附院,牛瓊、胡寶光和其他醫護人員集思廣益、盡心盡力、克服困難,在最短的時間為老人解除病痛,甚是感激。

疑難雜症及急危重症患者的治療需要多學科一起討論,進而明確診斷,制定最佳手術方案。此次濱醫附院胃腸外科、消化內科共同協作,將疾病診斷明確。ERCP小組成員在牛瓊帶領下,術中克服重重困難,借用ERCP技巧多次嘗試失敗後不曾放棄,最終戰勝困難取得成功,更是體現了濱醫附院仁心妙術的醫者精神和濱醫附院內鏡人鏡藝求精的高超技巧。

結直腸癌是世界上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高居男性腫瘤發病的第4位和女性腫瘤發病的第3位。7%-29%的結直腸癌患者存在急性或亞急性腸梗阻,其中約30%的患者由於遠處轉移、廣泛腫瘤浸潤或嚴重合並症等問題無法進行根治性手術。惡性腸梗阻的傳統治療方法是急診手術切除梗阻部位,同時在近端結腸進行造瘻。如果腫瘤不能切除,就單純做近端結腸造瘻,解決腸梗阻的問題。由於腸梗阻急診手術無法清潔腸道,腸道內容物多,術後併發症、病死率均較高。急診往往需要開腹手術,且根除病變困難,不能同時對肝轉移病灶進行治療,患者往往需要接受二次手術。內鏡下結腸支架置入術採用內鏡下微創的方式解除腸道梗阻,患者痛苦小、併發症少。通過置入結腸金屬支架進行橋接,在術前解除腸梗阻,使急診手術轉變為擇期手術;患者可以在術前更好的清潔腸道、進行腫瘤評估,為腹腔鏡下切除、一期吻合、聯合肝轉移切除等創造條件,從而減少患者損傷、降低造瘻和併發症發生率、減少二次手術。對於無法手術切除的患者,內鏡下結腸金屬支架置入可以替代姑息手術,達到解除腸道梗阻的目的。置入金屬支架的患者比手術患者能更早的接受化療,有利於縮短住院日、改善患者預後。

濱醫附院消化內科介入團隊自2010年開展結腸支架置入來,解除了近百名患者腸道梗阻之痛苦,同時和兄弟科室開展了腸道支架橋接外科手術的先進理念,腸道支架技術的應用,使得胃腸外科微創技術得到進一步延伸和提高,相信今後會給更多腸梗阻的患者帶來福音。

作 者:濱醫附院消化內科,常魯傑

硬核操作!肠道梗阻痛苦大,内镜支架保畅通

覺得喜歡就告訴我們,你“在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