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之肺森林火災人工智能(AI)無人機來解決

就最近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熱帶雨林以及“地球之肺”,近日有消息稱,亞馬遜雨林正在爆發火災,持續燃燒將近一個月之久。

各大論壇及微博上出現了“亞馬遜在燃燒”的話題,而在此之前,國外推特上也出現各大權威媒體對火災情況的報道。在這些話題和報道中,我們發現當前亞馬遜的火情正十萬火急,周邊城市已經籠罩在了濃煙與灰燼之中,同時近千起新的大火也正在亞馬遜河流域周圍滋生。

而這次森林大火由於未得到及時的救援,目前已經對周邊國家、城市、民眾乃至全球環境造成了嚴重破壞。燃燒導致的一氧化碳和濃煙釋放讓人們感到明顯的呼吸困難,不少人患上呼吸道疾病而擠滿醫院,城市籠罩在一片火光與塵煙之中;另一方面,大火也吞噬了難以量計的動植物資源和人類生命,生態的破壞以及森林“肺活量”的下降,也在讓地球“呼吸困難”。撲滅亞馬遜大火刻不容緩,挽救“地球之肺”迫在眉睫。

眾所知周,森林火災是世界八大自然災害之一,其是森林安全的威脅,全球每年平均要發生20多萬起。由於其具有“速度快,突發性強,破壞性大”的特點,過去我們救災處置較為困難,通過簡單的人海戰術雖然最終能撲滅大火,但卻在速度和傷亡上損失慘重。

在這樣的背景下,利用智能科技取代人類與大火搏鬥,成為了全球應對森林火災的新方向,而滅火無人機也順勢而生。藉助空中視角和高靈活性、高便捷性的優勢,滅火無人機能夠攜帶智能設備深入火災中心,起到尋找火源、傳遞火情、預測火勢、規劃救援等作用,從而助力救援人員實施更精準、更安全、更快速的滅火行動。

具體來說,藉助滅火無人機,人們首先能夠從空中大致瞭解火災面積、火勢走向等情況;之後深入火災腹地,還可以進行氣體檢測預防森林燃爆,尋找火源掌握火災關鍵點;根據前兩步準備,無人機便可以在空中引路開到,遠距離指引救援人員實施滅火行動,快速安全的完成滅火救援;最後,一切完成後無人機還能進行災後評估,讓森林修復變得精準、簡單。

也就是說,無人機的融入讓人與森林大火的對抗有了壓倒性的優勢,無人機通過拓展人們的觀察能力、感知能力以及計算能力,大大降低了滅火救援的難度和危險性。與此同時,無人機廣範圍、低成本、高效率、強適應的優點,也解決了傳統森林滅火中耗時耗力、事故多發、效率低下、安全威脅等痛點。

當然,你認為這就是滅火無人機的全部嗎?滅火無人機應用帶來的幫助其實遠不止災時和災後兩大環節,其在災前的作用同樣是價值重大。

應對森林火災,我國在20世紀60年代初就確定了“預防為主、積極消滅”的八字方針,可見預防才是杜絕森林大火的重中之重。但森林火災受氣候、氣象、地理環境等因素的影響,存在“難預防、難發現”的特點。過去依賴人力巡檢不可能做到全面、細緻和及時,這時無人機便發揮出了功效。

簡單來說,就是無人機巡檢森林不僅速度快、效率高、代價小;而且準確性高、覆蓋範圍廣、危險性低、穩定性好。作為翱翔在天空的“雄鷹”,森林算是無人機真正的用武之地,森林受無人機巡檢相當安全,而用無人機巡檢森林也再合適不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