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桂花香餡裹胡桃,江米如珠井水淘

樂說古詩

元宵節到了,我要買兩袋元宵,老媽叮囑:“你要買超市裡質量好的,不買路邊小販的。”我答應一句就出門了。

成袋的元宵擺在大大小小的超市和店鋪裡出售,路邊根本沒有賣的。我不禁懷念起過去,在寒風中路邊有人賣過年用的各種商品,其中最受歡迎的是煙花鞭炮,也有元宵,那是濃濃的過年氣氛,熱鬧裡摻雜些混亂。

想起一件關於賣元宵的往事,94年時,家中有個表弟高中畢業,他準備春節後賣元宵。大年初五早晨出發,他從廠家買進一車元宵,推著車回到家附近的市場上賣。有很多人圍觀打聽,買的人卻很少。那時的人好像都有充足的時間逛街,但是沒錢買東西。

逛街的人都明白,只要大家都不買元宵,到了十五商販就得降價,那時再買最合適,所以都不急於出手。

元宵:桂花香餡裹胡桃,江米如珠井水淘

元宵

表弟肯吃苦,每天早上天剛亮,他推著車去市場,直到天黑,他還在路燈下藉著光亮賣元宵。

弟弟堅持到正月十四,看看車上還有多半的元宵沒有賣出去,他發愁了,再過一天元宵降價,不但沒賺錢,還要賠上很多,好在他是從正規廠家進貨,廠家答應節前可以打九折退貨,於是弟弟推著車走了很遠的路,把剩下的元宵全退回去,算了一下,賣了10天元宵,只嫌點微薄的辛苦錢。

第二天元宵節,上午,弟弟和家人打了一會麻將,他忍不住又來到市場,吃驚地發現元宵賣斷貨了,原來店鋪和商販們都怕賠錢,早上就降價把元宵賣出去了。現在很多人拿著錢卻買不到元宵,不吃元宵怎麼能算過節呢?人們遲遲不肯散去。弟弟後悔昨天不該退貨,想想現在的時間還來得及,他猶豫了一陣子,乘上一輛出租車去廠家進貨。

生產元宵的廠家門前十分熱鬧,很多人排隊購買,一直等到中午,弟弟總算買到兩大箱元宵,他讓出租車把元宵送到家附近的市場。

到黃昏時,整整兩箱元宵全賣光了。

弟弟算了筆帳,除去昂貴的出租車費,這一天賺的錢也不多。

後來,他陸續打過幾份工,再也沒賣過元宵。

熱鬧的街邊市場是熟悉的風景,那些討生活的小攤販們真不容易。

元宵:桂花香餡裹胡桃,江米如珠井水淘

如今,在超市的冷凍食品櫃裡,終年都會看到元宵,由傳統的節日美食變成了一種家常方便食品,因為大家平時吃的多了,過節時也就少了興趣。

所謂年味就是不同與尋常日子的喜慶味道,現在的食品豐富了,家家戶戶吃喝不愁,節日的味道反而淡了。

我買了兩袋不同口味的元宵,回家,今晚家裡的紅燈籠和彩燈都會亮個通宵,家人吃元宵,掛燈籠,看晚會。到明天,這個春節就過完了。

元宵:桂花香餡裹胡桃,江米如珠井水淘

在燈下翻開書讀古詩詞,我想象著古代的元宵佳節,想象人們喜氣洋洋的看花燈,做元宵和賣元宵的情景,和我們從前過的日子多麼相像。

元宵:桂花香餡裹胡桃,江米如珠井水淘

上元:古時候的上元節,就是現在正月十五元宵節。

滴粉:將磨好的米漿裝入細布袋內壓幹水分,過濾出做元宵用的江米粉。

試燈:元宵節前,人們把過節用的彩燈點亮試試。

詩歌大意

將甜香的桂花餡裹著核桃仁,用井水來淘洗如珍珠一般的江米,人人都說馬家的湯圓做得好,有人趁著試燈的光亮在寒風裡賣元宵。  

元宵:桂花香餡裹胡桃,江米如珠井水淘

符曾,清代浙派著名代表詩人,累官至戶部郎中。他在京城的寓所裡陳設高雅大方,“書籤、畫卷、茗碗、香爐列置左右,几案無纖塵,四時常供名花數盎”,而常身無分文。著有《春鳧小稿》及《半春唱和詩》。

詩中點滴

馬家元宵

馬家,指當時在北京城做元宵非常出名的馬思遠家。

古時候,人們一年到頭就吃一兩次元宵,軟糯香甜的味道會讓人回味良久,所以,只要手中有餘錢,一定要買味道好的,最好是好吃又不貴的那種,可見那時的人已經有了品牌意識。

元宵:桂花香餡裹胡桃,江米如珠井水淘

樂觀

小時候聽過一首臺灣歌曲《賣湯圓》,非常流行的:

賣湯圓,賣湯圓,

小二哥的湯圓圓又圓,

一碗湯圓滿又滿,

三毛錢呀買一碗,

湯圓湯圓賣湯圓,

湯圓一樣可以當茶飯。

……

想必歌中那個吆喝著賣湯圓的小二哥也是街邊的小商販吧。

元宵:桂花香餡裹胡桃,江米如珠井水淘

樂說

一首竹枝詞描繪了上元節人們做元宵買元宵的風俗,生動地再現了當時的情景。

正月十五的一碗元宵,象徵著團團圓圓,是中華古今延續的傳統。

元宵:桂花香餡裹胡桃,江米如珠井水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