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生寺中讀書遇仙女,仙女給書生一物,自此夜夜夢中與美人相會

清朝瓊州有一人名為餘舜章,年少時曾在某寺讀書。每當風清月高之時就忍不住概嘆,長夜漫漫如何獨處呀,想起來可能是因為已經有了婚約但卻還沒結婚圓房的緣故。

一晚,正在燭下看書,忽然燭光閃爍不定,剛開始餘生以為是寺裡的僧人過來了,但再看又沒有人,不久燭光已正常了。但沒多久又開始明滅不定,餘生此人平日裡就膽大,知道這可能是鬼所為,然後書也不看了,就在那裡等著。到了半夜才露面,定睛一看原來是一個美人兒,丰姿綽約。

書生寺中讀書遇仙女,仙女給書生一物,自此夜夜夢中與美人相會

餘生對之作揖行禮說道,是你鬼還是仙?為什麼以如此詭異的方式示人呢。我自我介紹下,我就一介狂王餘舜章,如蒙冤不棄,我兩剪燭夜談。美人微笑著說我其實是鬼,這樣是唐突了點,但是我知道你的如飢似渴,特來給你獻上良方。

餘生一聽以為真的是鬼,於是問以詳情。美人說生前也算是積了一點德,所以死後上帝命我掌管祿藉。近來呢因為月老年紀大了,所配婚姻都為失意人,所以上帝讓我協助月老,我所牽的紅線可不會有朱淑真、李易安之類的事。

書生寺中讀書遇仙女,仙女給書生一物,自此夜夜夢中與美人相會

餘生一聽說道,那我肯定也有固定的緣分呀,你給我講講。美人說我看你每當風清月高之時就睡不著覺,可能是想著什麼時候洞房花燭。這是人之常情,我有一良方,特意來獻給你。美人於是取出一個硃砂符,可以將你的妻子引來與你相會,只不過是早前年而已,但這卻並不妨礙你們的婚姻。

餘生又想細細打聽,美人笑道不要再絮絮叨叨了,將此符放在你的枕頭之中,你所聘的人兒就會到來,說完就將符放入了餘生的枕中,然後一陣輕煙般的消失了。餘生心想反正也百無聊賴,乾脆就試試唄。

於是倒下便睡,睡夢中就夢到他父母為了挑選良辰吉日,然後就是迎親,最後入洞房,揭開頭蓋一看也是一個美人兒而且與燭美人還長得很是相似。於是兩人被翻紅浪,交勁而眼。第二天日上三杆,聽得寺裡鐘響,僧人送茶過來才起床。

書生寺中讀書遇仙女,仙女給書生一物,自此夜夜夢中與美人相會

自從餘生那裡還有心思讀書,天天巴不得早點天黑,天黑了恨不得不要天亮,夜夜夢中與女交歡。但所謂花無百日紅,家中傳來消息,原來聘定的妻子嫌他家窮,居然把婚約取消了。餘生心中悶悶不樂,但好在每夜還能與美人在夢中相會,所以對於解除婚約的事也就沒怎麼放在心上。

天天晚上這樣與女夢中相會,以致整個人都精神萎靡,整日裡都昏昏沉沉的。這天強打起精神去市場上採購一些物資,只見前面一群人圍了個裡三層外三層,擠進去一看原來是兩個人是打架,但這麼多人看卻沒有一個人去解勸的。

打人者餘生平日裡就認識,於是上前問道為何打架,此打人者說他將媳婦賣與我為妾,但是他卻反悔了,然後又不肯還錢,所以才打他洩憤。餘生又問被打者說你欠他多少錢,被打者說只欠他銅錢五貫,自己的妻子又捨不得分別,現在只願求死。

書生寺中讀書遇仙女,仙女給書生一物,自此夜夜夢中與美人相會

餘生乃是一個讀書人,一聽這是事關貞節之事,應該想辦法幫他保全,然後又考慮到還有金子二兩,如果暫時壓給寺裡應該可以解決。於是就問打人者說你要錢還是要人,打人者以為餘生沒什麼錢,就說道他媳婦其貌不揚,我不想成其好事,但不收回錢,我又不甘。

餘生說道那好,你跟我去,我還你錢。看熱鬧的都說道公子此為義舉,陰德無量呀。打人者於是跟著餘生到了寺裡取了錢,然後將憑據收回燒掉,被打者對餘生是百般感激。

是夜就寢,美人居然沒有出現,心裡就不免起疑,說道難道是符不靈了。於是在心裡默默禱告,時至半夜,美人才來。美人面帶羞色地對餘生說,這些天來與君相會的其實就是我,前面說的那些話都是騙你的。我其實是一個吊死鬼,怎麼可以掌人間婚約。我只是知道你祿淺命薄,不久你也會去世,想著在你未死之前先結個緣,等到了地下可以做個伴侶,所以假扮你家未婚妻與你夢中相會。


書生寺中讀書遇仙女,仙女給書生一物,自此夜夜夢中與美人相會

今日你動了惻隱之心保全了那人的妻子的貞節,土地神上奏天庭,現在你的福祿俱增,壽命至八九十歲不止。所以我不敢再騙你了,現要你召我出來,我只好據實以告了。雖然有欺騙之罪但是與君燕婉之情還希望你不要忘了,我將回去,你的好事也將到來,別再去勾三搭四了,說完披髮吐舌而去,餘去被嚇出了現身冷汗,神思頓為清爽,整個人也不昏昏欲睡了。

沒過多久原來聘的那家人又返回來提親了,說當日一時糊塗,現在仍願與餘生重歸於好。餘生於是多方打聽,才得知實情。原來這家退婚之後又將女兒許了另一戶人家,但是這之後此女天天沒事要上吊,動不動就喊我是餘少卿的妻子,你們誰敢搶我。那戶一家一看,這媳婦肯定不能要,於是要求把娉禮退回去。這家人沒辦法才由把女兒嫁給餘生。

書生寺中讀書遇仙女,仙女給書生一物,自此夜夜夢中與美人相會

餘一聽就知道是燭美人所為,於是力勸父母才同意了這門親事,一年之後完婚,結果當晚一看外貌比燭美人是差些,但餘生並未說。過了第二年餘生仕途得意,逢考畢過,最後高中進士,後仕至光祿寺少卿,壽至八十多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