獼猴桃的故事(19)

4、提高獼猴桃產量與品質的途徑

提高獼猴桃產量與品質是獼猴桃產業良性發展的最根本的必由之路。縱觀周至乃至全國的獼猴桃種植情況,有三個問題需要解決:

(1)多主杆上架。

(2)架形不一,尤其是“T”形架還佔有一定比例。

(3)化肥施用量過大,有機肥嚴重不足。

今天先說說多主杆上架的原因及劣勢。

多主杆上架在生產中還佔有相當為比例,通過作者在全國獼猴桃主業區走訪看到,多主杆佔到40%以上,有些地區高達80%。

與單主杆上架相比較,多主杆具有栽植前期(2一3年)產量大,經濟效益較明顯的特點。但4年以後,樹體容易出現枝條齋亂、品質下降、產量增加輻度小等劣勢,好些果園為追求效益,2、3年就掛果,特別是經濟效益較好品種,這種現象愈加嚴重。中後期產量上不去,是多主杆的最大缺點。而單杆上架前期1一3年先按“一主兩蔓”整好形,培養足夠的枝條,第四年再掛果,不但樹體健壯整齊,而且結果後產量始終保持在一個比較高的水平,產量穩定,品質優良。

為什麼能出現多主杆上架呢?原因有兩個:

(1)為了多增加獼猴桃的結果部位,前期拿到一定的產量,在急功近利思想的梭使下,留3一5個主幹,邊結果邊上架,等上了架,又捨不得去掉,就出現了枝條齋亂,光照不均勻,產量上不去,質量比較差,越往後越捨不得疏除,這樣做的人往往所選的栽植品種市場情況好,有想抓幾年好效益的思想。

(2)怕潰瘍病為害了所留的單杆,多留些主杆以防不測。其實,只要你施有機肥,不施或少施化肥,科學管理,這種擔心是多餘的,況且,不見得得了潰瘍病非得個個都得死。

獼猴桃的故事(19)
獼猴桃的故事(19)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