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文苑|古隆中探幽


環球文苑|古隆中探幽

尚未來得及讀記襄陽城牆的歷史厚重,未曾品味方石青磚染存的風塵,在吆喝聲中只好登車隨去。出襄陽城西行二十里,平川之上陡見群山突兀,聳立如牆,勢若龍蟠虎踞。人入其間,盡見山上茂林修竹,鬱鬱蔥蔥;山下泉水澗溪,流水潺潺。導遊說,此乃我國三國時期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諸葛亮青年時期隱居躬耕,歷史上著名的“三顧茅廬”和“隆中對”的發生地:古隆中。

環球文苑|古隆中探幽

公元197-207年間,青年時代的諸葛亮和其叔父蟄居隆中,歸隱山林躬耕苦讀,廣交士林寧靜致遠。身處厄境而壯心不己的劉備求賢若渴,仰慕諸葛亮先生逸群之才,不辭勞苦三顧隆中茅舍拜請,誠邀其出山輔佐大業。此後演繹了重振漢室、聯吳抗曹、三分天下的一段歷史風雲。諸葛亮也以其一代傑才的雄韜偉略和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精神一直受到人們的尊敬與推崇,成為婦孺皆曉的人物而流芳千古。

環球文苑|古隆中探幽

時雖值楓葉漸紅,紫薇初綻的時節,隆中四周依然是山巒疊翠,遮天的竹林繁茂,古柏林山蔥鬱;山澗清澈,溪水潺流。一座山門石坊經歷風雨洗瀝,平添了幾分幽古的韻味,上頭正中處雕刻著“古隆中”三個大字,坊間除卻杜甫的“三顧頻煩天下事,兩朝開濟老臣心”的詩楹外,還有諸葛亮《誡子書》一文中的“澹泊明志,寧靜致遠”八個大字。

環球文苑|古隆中探幽

轉過石坊,即是一疇園地,面積約10多畝,據說是諸葛亮曾經“躬耕壟田”之處,田園淡泊,野趣橫生。山腰之處,薄雲飄起;步履曲徑,清靜幽深。當年羅貫中在《三國演義》中對隆中情景描寫到:“山不高而秀雅,水不深而澄清,地不廣而平坦,林不大而茂密;松篁交翠,猿鶴相親”。而今歲月已流淌一千八百餘年,隆中雖不再聞猿啼鶴唳,但山野風光依舊,溪流不竭。

環球文苑|古隆中探幽

自西晉以來,歷朝歷代所修茸的武侯祠、三顧堂、抱膝亭、老龍洞、野雲庵、草廬遺址、龍臥碑、隆中書院等文物古蹟,構成了隆中方圓十二公里的風景區。陳牆舊瓦,竹籬柴扉,碑石杆欄,掩映於蒼松翠竹之間,靜聽清泉潺唱,臥伴空谷幽鳴。舍內陳設,凡一像一聯,一幾一榻,一琴一劍,一草一木,一花一葉,莫不滲透古雅之秀靈,均見漢晉之遺韻。

環球文苑|古隆中探幽

隆中山環翠繞,環境清幽。每當春來染綠,山花遍野,青草含溪,滿山碧翠;夏季來臨,濃蔭匝地,山風穿戶,蟬鳴入耳,山林更覺靜謐;秋來楓葉染紅,雨打芭蕉,月映柳稍,田園遍菽黍;隆冬時節,雪壓蒼柏,臘梅爭豔,柴扉茅舍,盡成玉雕粉飾。

環球文苑|古隆中探幽

千載風雲事,盡蘊山色中。試想,諸葛亮當年若不捨隆中之美景而終老林泉,隆中是否名揚青史風采依舊?可有天下三分逐鹿江山?!誠然,山林依然枯榮,清溪照樣流淌。而今的隆中,正因為諸葛先生的忠義扶國、大智聰慧、鞠躬盡瘁的化身走進了百姓的心中,以其人傑的魅力深得人民的敬慕和愛戴,從而使古隆中成為地傑人靈蘊藏珍奇的風景勝地。

環球文苑|古隆中探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