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读汪曾祺的散文:以家为核心,认真生活,把普通的日子过成诗

很多人喜欢读汪曾祺的散文,我也不例外。大抵是因为,他的散文呈现出了他的活法。他能够把普通的日子过得很有意思。以家人为核心感知生活。《家人闲坐 灯火可亲》收录了他的经典散文作品。我们可以捧一杯清茶,来了解他的对生活的情思。

喜欢读汪曾祺的散文:以家为核心,认真生活,把普通的日子过成诗


一、温馨的家庭氛围。和谐的父子关系

读汪曾祺的散文《多年父子成兄弟》感悟很深。这篇散文回忆了汪老自己与父亲的关系,也叙述了自己与孩子的事情。他们一家子之间的这种父子关系,温馨恬适、舒服温暖、自然和谐。

汪老的父亲是一个有才的人,受到了很好的教育。热爱画、刻图章、写意花卉,体育方面也颇好,是个温文尔雅的人。

在家对待子女方面也很随和,重要的是他很愿意花时间来陪孩子们玩耍。亲自动手做风筝,与孩子们享受童趣的快乐。对待学业方面,关心,但不强求愿意顺应孩子的本性而成长。汪老小的时候语文很好,经常能够拿高分,他父亲就到处拿去给别人炫耀。这一点真是和我们所有的父母都一样。只要孩子取得一定的成绩就愿意拿出去和别人炫耀。看来天下父母的心都是一样的。汪老小的时候数学并不好,他的父亲也不强求,只要及格就好。对于画画唱戏其他的一些业余爱好,他的父亲也能够顺应着本性,任由孩子自由发展。

汪老自己作为父亲对待子女也是一种很开明的态度,值得我们大家学习一下。他对待自己儿子恋爱的态度是“闻而不问”。她相信孩子自己的选择和决定。他认为:“父母叫人敬畏,儿女管得笔管条直最没意思。”

我很欣赏王老对于亲子关系看得如此通透澈亮。他认为:“儿女是属于他们自己的,他们的现在和他们的未来都应由他们自己来设计,一个想用自己的理想模式,塑造自己孩子的父亲是愚蠢的,而且可恶,另外作为一个父亲应该尽量保持一点童心。

我们现代人大多太爱孩子,把孩子紧紧捆在自己的身边,帮他选择,帮他铺路。这其实是我们私心太重,孩子有自己的人生,不要让爱成为障碍,阻碍孩子自由成长。

喜欢读汪曾祺的散文:以家为核心,认真生活,把普通的日子过成诗


二、生活中的小乐趣,写作的力量

看汪曾祺的作品,颇有一种舒适自然的感觉,就像是从喧闹的街市回归到本真的大自然,一草一木,一花一树,自有生活的乐趣。

写作有写作的乐趣。

一个人在写作的时候是最充实的时候,也是最快乐的时候。凝眸既久(我在构思一篇作品时,我的孩子都说我在翻白眼),欣然命笔,人在一种甜美的兴奋和平时没有的锐之中,这样的时候,真是虽南面王不与易也。写成之后,觉得不错,提刀却立,四顾踌躇,对自己说:“你小子还真有两下子!”此乐非局外人所能想象。但是一个人不能从早写到晚,那样就成了一架写作机器,总得岔平岔平,找点事情消遺消遺,通常说,得有点业余爱好。

相信爱写作的人都享受这样的乐趣,与自己对话、深入自己。若之彼端,写成之后欣然自得,待他日回首又是一番情趣,我当时经历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彼时我竟然是那种感受,现在读来又是一番乐趣。

喜欢读汪曾祺的散文:以家为核心,认真生活,把普通的日子过成诗


三、烹饪的乐趣,过有意思的生活

做饭也有做饭的乐趣,汪老爱吃会吃更会做。

体力充沛,材料凑手,做几个菜,是很有意思的。做菜,必须自己去买菜。提一菜筐,逛逛菜市,比空着手遛弯儿要“好白相”。到一个新地方,我不爱迓百货商场,却爱逛菜市,菜市更有生活气息一些。买菜的过程,也是构思的过程。想炒一盘雪里蕻冬笋,菜市场冬笋卖完了,却有新到的荷兰豌豆,只好临时“改戏”。做菜,也是一种轻量的运动。洗菜,切菜,炒菜,都得站着(没有人坐着炒菜的),这样对成天伏案的人,可以改换一下身体的姿势,是有好处的。

做饭的汪老坐满了生活的气息,爱做饭的人大多对生活饱含了深情,洗、切、炒、做,这一系列的过程饱含着做饭的匠心。一份用心烹制过的饭菜,饱含着对家人的挚爱。

做饭也如做学问,需要多吃多问多看多做,也需要不断的学习菜谱,同仁讨教,反复市场想要做的好,需要的是一种精益求精的匠人精神。

对于家人的关照,把日子过的很有意思,这大概就是我们喜欢汪曾祺的原因吧。读书、写作、做饭、画画、陪伴孩子与家人,这大概就是简单而幸福的生活吧!


喜欢读汪曾祺的散文:以家为核心,认真生活,把普通的日子过成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