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殊勝的懺悔方法是稱念“南無阿彌陀佛”名號

最殊勝的懺悔方法是稱念“南無阿彌陀佛”名號

淨宗法師 | “懺悔”與“後悔”

“懺悔”與“後悔”,雖然都是悔,但其意義、作用大不相同,若不知二者差別,嘴上說的是懺悔,心裡實際是後悔,將對我們的身心十分不利。

懺悔是面對佛菩薩、三寶、天地神祇、父母、大德師長等尊境,真誠發露,表白自己的過錯,希望獲得尊境的洗淨、救贖、安慰、原諒、加持,而洗心革面、重新做人,具有新的勇氣與力量。

後悔基本是自己內心的嘀咕、痛悔、憂惱,即使對人說出,對方也不具備洗淨、救贖的力量。

懺悔是開放的,後悔卻讓罪封閉了心靈。

懺悔是生路,後悔卻是死路。

懺悔是扔下罪的包袱,重新出發,輕裝上陣;後悔是背上罪的負擔,陷在罪業的陰影中,難以自拔。

懺悔得清淨,後悔增濁染。

懺悔淨除業障,後悔增加纏縛。

懺悔的力量向上,後悔卻讓人的心沉墮。

懺悔面向未來,獲得新生;後悔沒在過去,循回老路。

懺悔是從內在長出新肉,後悔卻是重揭傷疤。

懺悔是佛門重要的修行方法,後悔只是世間常見的負面情緒。

同樣犯過,同樣是悔,一者超升,一者墮落,根本原因在於對境不同,價值面向不同,果效全然不同。

對境越是尊高殊勝,懺悔的力量、果效越是明顯。

最殊勝的懺悔對境是佛中之王的阿彌陀佛,最殊勝的懺悔方法是稱念“南無阿彌陀佛”名號。《觀經》明一聲稱念“南無阿彌陀佛”,滅八十億劫生死重罪,直超彌陀佛國,往生報土。

“南無阿彌陀佛”是實相法,稱名即是實相懺。實相懺如陽光出,群暗消,一切重罪無不滅除。其餘懺法,凡夫行之,只能滅小小罪,而且有時處諸緣諸般限制,故遠不如稱名唸佛。

善導大師說:“念念稱名常懺悔。”

《觀經》又名《淨除業障生諸佛前》。

人的內心有不平,有創傷,有痛悔,需要傾訴,願得安撫,一定要找準對境,即對方必須有能力、有慈悲洗淨、安撫我們的心。不然,說還不如不說,說了會傷害同樣是凡夫,同樣有創傷、有痛悔、需要安撫的人,會給我們更大的傷害,自害害人,輾轉相害。

阿彌陀佛沒有消化不了的罪,有什麼心裡話,難過話,無人傾訴的憂悲苦惱,難以抑制的痛悔憂傷,盡情向阿彌陀佛傾倒。

南無阿彌陀佛。一切平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