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3個月處置醫療垃圾2.4萬噸 新技術保證處理零風險

麥電網訊:過去的3個多月裡,湖北省63604名新冠肺炎患者從醫院治癒,逐步恢復正常生活。這背後,有醫護人員的日夜鏖戰竭力救治,也有無數幕後工作者的默默付出,其中就包括處理醫療垃圾的工作人員,他們一直冒著與新冠病毒直接接觸的風險工作。

湖北省生態環境廳統計顯示,從1月23日至4月28日,全省累計安全處置醫療廢物24357.99噸。截至目前,全省醫療廢物、廢水處理處置平穩有序,未發生影響環境安全的情況。

作為阻擊疫情的最後一道防線,湖北的醫療廢物處置克服了怎樣的困難?如何保證醫療垃圾及時清運?如何避免二次汙染?

廢棄物套上三層垃圾袋才能運走

4月13日,雷神山醫院已進入關艙前夕,病人數量大大減少。楚天都市報記者在現場看到,工作人員對醫療垃圾的清運依然一絲不苟。

進入病房收集轉運醫療垃圾前,所有工作人員都必須穿上防護服,戴好口罩、手套和護目鏡。病房裡產生的醫療垃圾,都會首先丟進垃圾桶裡的垃圾袋內。垃圾袋的封口要打鵝頸結,之後再用膠帶纏繞加固。

保潔人員清運桶內的垃圾時,會套上第二個垃圾袋,同樣封閉後再放到垃圾暫存間。負責轉運的工作人員在暫存間收集垃圾時,會套上第三個垃圾袋。

經過了三層密封的醫療垃圾,在放入垃圾桶後還要再用消毒水噴灑。垃圾桶容量為240升,蓋子內外側都要消毒。為了防止車載造成顛簸洩漏,所有垃圾桶都只能用人力推到焚化區域。

從雷神山醫院最遠的C2病區到焚化區域,步行距離在1公里左右。在病人入住的高峰期,工作人員每人每天的微信步數都在3萬步以上。

雷神山曾單日處理1900桶醫療垃圾

火神山和雷神山醫院在建設時,配套的醫療廢物、汙水處置設施也一同建設,設置了規範的醫廢暫存間,配備了移動式醫廢焚燒設備。

其中,火神山醫院共配備焚燒爐3臺,移動式醫療廢物處置設備32臺,處置能力為每天49噸;雷神山醫院共配備了焚燒爐4臺,處置能力為每天16噸。

垃圾在進入焚化爐之前,首先要在紫外線暫存間進行半小時的照射消毒,然後送到料臺再次噴灑消毒水,最後才能送入裂解焚化爐。焚化爐的溫度超過1000攝氏度,可以保證所有的病毒及其它有害物質被徹底殺死、分解。

雷神山現場的垃圾處理站負責人杜世風介紹,焚化爐一次可以處理4至5大桶醫療垃圾,處理時間大約在50分鐘左右。

“防控無小事,我們一刻也不能鬆懈。”武漢市生態環境局江夏分局總工程師李宗澤介紹,在3月初,雷神山醫院住院人數達到峰值時,每天處理的垃圾達到1900桶以上,幾乎24小時不能停工。3月中旬,日處理量降到400到500桶,4月每天則在40桶左右。

從13個省調來專業人員和設備

這是一場無聲卻緊張異常的戰鬥。

疫情爆發初期,湖北醫療垃圾數量激增。特別是武漢,疫情發生之前,平均每天產生醫療垃圾40噸左右,到3月1日卻達到峰值247.3噸。醫院和隔離點的醫療廢棄物成倍增加,難以運出和及時處理,對人們的健康和疫情防控構成嚴重威脅。

在1月16日以前,武漢市只有漢氏一家醫療廢物處理公司,即使是滿負荷運轉,每天也只能處置50噸。情況緊急!生態環境部迅速派工作組到抗疫一線,首先要求武漢各區建一批臨時暫存庫,對醫療廢物集中存放。

同時,生態環境部緊急從全國13個省調來醫療應急處置專業人員140人,籌集39臺垃圾處置設備、22臺垃圾轉運車。中國節能環保集團奮戰半個月,建成武漢醫療廢物應急處置中心,每日處理醫療垃圾30噸。

湖北省生態環境廳也充分調動本地資源來應對疫情,推動武漢市立即啟用生活垃圾焚燒廠,協同處置涉疫情生活垃圾和部分醫療廢物。

在各方努力之下,武漢市於3月2日實現前期累存的192噸醫療廢物“清零”,3月6日停止外運處置,持續保持“日產日清”。

來自生態環境部的數據顯示,截至4月25日,湖北省醫療廢物處置能力從疫情前的180噸/天提高到658.4噸/天,武漢市處置能力從疫情前的50噸/天提高到280.1噸/天。

多項新技術保證垃圾處理零風險

在疫情期間,眾多新技術的應用,為醫療垃圾的處理提供了多重保障。

1月28日,經中建三局安裝公司牽線,武漢防疫指揮部聯繫上湖南薪火傳環保科技公司,希望其幫助解決醫療廢物處置難題。薪火傳公司董事長陳慶平帶著3套垃圾氣化裂解裝備,從湖南婁底驅車450公里趕往武漢,協助處理因疫情產生的醫療廢物。這套裝備最大的特點是可以直接處理溼垃圾,不用先行烘乾,幾乎全程無煙霧、無異味、無汙水排放。


湖北3個月處置醫療垃圾2.4萬噸 新技術保證處理零風險


2月26日,河南省支援孝感醫廢處置工作隊揮師南下,隨隊的還有河南利盈環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技術人員,以及兩臺高科技消毒設備。其中一臺為全國首臺大型可移動式微波消毒設備,兩臺設備日處置醫療廢物達10噸以上。天津支援孝感的應急焚燒爐,擁有10項授權專利。

生態環境部南京環境科學研究所科技處副處長張勝田率領的13人團隊,給武漢帶來了“移動式醫療垃圾焚燒方艙”,是“十三五”國家科技重大項目最新的成果,10套設備日處理24噸醫療廢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