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衡心法:低期望值+高容忍度

期望值的高或低是相對實現值而言的,經過努力可以達到的目標屬於低期望值,而不切合實際,即使通過努力也實現不了的目標就屬於高期望值。低期望值+高容忍度,利人利己,相反則害人害己。

所謂“知足”就是保持低期望值,而“不知足”就是高期望值。適當的期望值是人際平衡的基礎,高期望值所造成的心理不平衡,進而導致人與人之間的不平衡。

獲得感與期望值成反比,惟低期望值才有好心態。而高期望值的根源是人性的貪婪:人性的貪婪→高期望值→心理不平衡→行為不平衡→利害衝突→人際不平衡。

過高期望值往往實現不了,其結果就是心理不平衡,以及種種害人害己的負面情緒。如果期望值過高,一方面會給自己帶來焦慮和壓力,同時還會對別人產生嫉妒。

相反,如果別人對你的期望值過高,當你無法滿足對方的期望時,別人就會對你產生怨恨。焦慮、自卑、嫉妒、怨恨等負面情緒都是因為過高期望值所帶來的心理不平衡。

個人期望值與其貪慾成正比,人越貪心期望值越高,高期望值的實質是貪婪,也是遠離樸的表現。人生座標保持“能力線大於慾望線”,同時守住“不害人和不害己”兩條底線。

保持人際平衡,不但要調節好自己的期望值,還要適時調節對方的期望值,懂得人際交往的邊際效應遞減規律——同樣東西的價值與他的喜好和需求成正比,與他的期望值成反比。雪中送炭之所以見情,正是因為他的期望值低。

自己平衡的原則是保持低期望值,而與他人平衡的原則是不可吊高對方期望值。高期望值是到時實現不了或兌現不了的目標和承諾。期望值越高,邊際效應越低。人與人之間建立在對名利高期望值基礎上的平衡是不可持續的。

求完美不好是因為期望值高。人無完人——真明白這道理的人,對外可提高容忍度,對內可降低期望值。不完美才是人生——真懂得這句話的人,對己就可不煩不躁,對外也可互相諒解。

承諾的事應留有餘地,給對方的期望值寧低勿高,先低後高,寧可高估他人,也不可被他人高估。不可輕易對別人作承諾,承諾前你是主人,承諾後你就是奴隸。許諾由低變高易,由高改低難。

老子說:輕諾者必寡信。黃石公說:多許少與者怨。輕諾、多許等於叫人高期望值。輕諾的結果必是吃力不討好。不要讓對方高估自己可以給他帶來的利益,預期的名利達不到往往會反目成仇,反友為敵。

高期望值幾乎就是貪心的同義詞。所以,與人相交既要讓他人看到希望,又不能被寄於過高的希望,希望愈大失望就愈大。如洪應明所說的“待人而留有餘不盡之恩禮,則可以維繫無厭之人心…”

待人處事的一個重要原則就是要留有餘地,包括許諾別人的好處同樣要“有餘不盡”,不要被人寄於不切合實際的期望值。人我和睦取決於:雙方期望值+彼此容忍度,做人分寸:給人利益要不低於他的期望值,取人好處當不高於他的容忍度。

承諾別人的事能得以兌現就是信用;輕易承諾的結果必然是失信;僅為滿足對方喜好所做的承諾就是諂媚,有意吊高他人期望值又不兌現就是欺騙。兌現大於承諾,實現值大於期望值,如此對方皆大歡喜。所謂“乘興而來,敗興而返”,就是因主人給來者的期望值太高。

大家對你評價很高,說明對你的期望值很高,愈是事事順心,你愈發要格外小心。不管是你對別人,還是別人對你,高期望值總歸不是好事。所以,既不要因自己被高估而使別人不平衡,也不要因高估別人而讓自己不平衡。

低期望值應當以別人不失望為底線,如果人人對你都感到失望,即對你的期望值為零,就沒有人願與你交往了。大家都對你不抱有希望,你就很難立足。只有別人對你還有期望,你對自己還有期望,你才會有希望。

期望或失望的背後都是名利,別人對你感到失望,就說明你未來不能給對方帶去利益。別人對你的態度或容忍度主要取決於對你未來的期望。沒有人肯對一個期望值為零的人而白白浪費資源。所謂“貧居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

人際平衡往往表現為相互對對方期望值的平衡,低期望值有利於平衡,高期望值有害於平衡,無期望值也就無所謂平衡,負期望值當然就不平衡。

期望值適度叫希望、過度叫慾望、為零叫絕望,期望值大於實現值是失望。希望是正能量,慾望是負能量,絕望和失望是無能量。如只是包袱和負能量,而沒有希望,彼此難以合作。

低期望值原則適用對自己、對別人,包括對親人、友人,也包括別人對你的期望值。為什麼“鬥米恩,擔米仇”,就是因為人心不足,你無法滿足別人的高期望值。

成人之美以成其生存為度,不然你的無我無私,反成全他人自我自私。助人為樂也要一二不過三,過了三他人就會認為理所應當。

嬌子之所以不孝,那是因為嬌生慣養,從小期望值就太高。父母一味以子女為中心+利益最大化,往往會培養出自我自私的子女。

自己對他人的期望值要低,如此可減少自己的不快,同時讓他人對你的期望值也要低,如此可減少別人的怨恨。與人期望值應先小人後君子,與人容忍度可先君子後小人。

高期望值對期待者自身是一種痛苦,而期待者對被期待方則會產生怨恨。沒有期待就沒有痛苦,少一點期待自然就少一點痛苦。

你被別人所期待,就可能被別人所怨恨;不被別人所期待,自然也就不會被怨恨。當初對你最好的那個人,往往會變為對你最壞的人,原因就是曾對你有過的高期望值。

低期望值+高容忍度,容忍度≥敏感度有利於平衡,相反則有害於平衡。透過一個人的敏感度和容忍度及其關係就可看出他是個什麼樣的人。

敏感度高+容忍度低者小人,敏感度低+容忍度高者好人,敏感度高+容忍度高者聖人。敏感度>容忍度者命苦——雖聰明但無度量仍是痛苦;容忍度≥敏感度者命好——有智慧又有氣度一生快樂。

敏感度只是本能,容忍度全靠修煉。修行也是一個修低期望值+修高容忍度的過程,且:期望值≤實現值,容忍度≥敏感度。修行好,命就好。人生兩大寶,有錢難買到;期望值宜低,容忍度要高。

平衡心法:低期望值+高容忍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