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在線新經濟 雲端弄潮兒之五:網課不卡頓,背後有他們

疫情之下,全市140多萬中小學生開啟了居家“雲端”上課的新模式。要讓這些在線課程不卡頓,師生互動更流暢,背後需要強有力的通信服務保障。今天的《在線新經濟 雲端弄潮兒》系列,記者趙穎文帶您走進網課背後的一群電信工程師。請聽報道:

「听」在线新经济 云端弄潮儿之五:网课不卡顿,背后有他们

空中課堂背景音樂

這段空中課堂的開場音樂,兩個月來伴隨了全市每一位小學生,開啟每一天的居家學習生活。回想1月底剛接到為空中課堂做網絡保障和平臺支撐的任務,中國電信上海西區局新業務中心副主任閆映松坦言“心中沒底”:

”那時候各個區其實都是做好了思想準備,就是說是用自己本區的在線的教育平臺來承接這個空中課堂的。因為以前這個平臺在設計的時候,他可能不是這種大併發量的訪問方式,那他的一個承載能力這個就需要評估。”

很多家長可能有過這番經歷:2月中下旬,班主任老師通知大家登錄區教育雲平臺,註冊並修改密碼,但家長操作時,發現網絡比較卡頓,修改密碼也總是不成功。當時,閆映松和同事們也正密切關注著平臺的運行狀況:

”然後我們評估下來就覺得這個能力其實是不夠的。所以就是在這樣的一次測試之後,我們其實就開始做這個平臺優化了,服務器的資源這一塊先進行那個擴容,另外我們也是用了CDN的一個分發,這樣的話就減輕了對這個平臺的這個壓力。”

「听」在线新经济 云端弄潮儿之五:网课不卡顿,背后有他们

除了平臺的壓力測試,居家辦公的老師能不能順暢地和同學們在線互動,也是開學準備工作當中重要的一個環節:

閆映松說,”我們就提出來,讓所有的授課的老師,他的家庭的寬帶能夠免費的升速,直接升到200兆,另外的話就是他的手機的流量,免費的加到30G。”

「听」在线新经济 云端弄潮儿之五:网课不卡顿,背后有他们

3月2號前,團隊為所有有網上授課任務的老師免費升級了手機流量。這些講述,現在聽起來波瀾不驚,但其背後,是短短的三週時間,完成了需求調研、評估測試、帶寬擴容、平臺擴容、流量分發、資源配套、安全加固這一系列的動作。

閆映松說,”裡面會涉及到很多的合作商的一個協調。我們大概有一個星期的時間,就一天電話會議可能都開了十幾次,就一直在討論,有時候甚至晚上十一點多鐘,十二點多鐘我們都還在討論。”

五一前,高三初三的同學已經開學,假期後,更多同學將逐漸迴歸課堂。而閆映松團隊助力教育信息化的步伐並沒有停止。

他說,“所以我覺得項目裡面,我們還是考慮用5G的方式來實現。”

就在上週,閆映松走訪了愚園路一小,溝通用5G+VR打造科學類課程的具體推進細節。

他說,疫情是教育信息化成果的試金石,“停課不停學”讓全社會開放教育資源得到極大地釋放與協同:”有了這樣的一次歷練之後,我覺得會更多的推進學校的信息化的一個建設。後面的話,我們實際上在跟學校在合作一些就是數據的中臺,另外的話就是教學的一個大數據的分析,目的其實就是為了推進個性化教學。”

「听」在线新经济 云端弄潮儿之五:网课不卡顿,背后有他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