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乐》历史小知识:皇帝批阅的“劄子”是什么?

《清平乐》历史小知识:皇帝批阅的“劄子”是什么?


《清平乐》历史小知识:皇帝批阅的“劄子”是什么?

《清平乐》反映了宋仁宗时期的历史风貌,制作可谓精良,从朝堂宫廷到街头市井,展现了仁宗时期的大国风貌和人文气息,营造出古朴典雅的气韵风格。


《清平乐》历史小知识:皇帝批阅的“劄子”是什么?

在剧中,常常出现“劄子”一词,不人疑惑,因为我们经常看到的是批阅奏折,那么,劄子一词又应用于何时呢?

劄子,也叫札子,是古代官方公文中的上呈文书, 用于向皇帝或长官进言议事。《水浒传》第十六回:“ 梁中书道:”我有心要抬举你,这献生辰纲的札子内,另修一封书在中间,太师面前重重保你,受道敕命回来。”

劄子多用于上奏,后来也用于下行公文,用于发指示或委职派差。例如《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回:“不到十来天工夫,他便接连着奉了两个札子,委了筹防局的提调与及山货局的会办了。”


《清平乐》历史小知识:皇帝批阅的“劄子”是什么?

劄子属于奏议类文体,奏议类文体是中国古代公文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古代历史中,不同时期,下属臣子向朝廷上呈文书有不同的名称,按照文体分类,类别众多,《汉文典》将其分为:奏、议、书、表、章、策、对、状、弹、启、连珠、上书、封事、笺、劄子、本十六类。

秦、汉时期多用上书,

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用表较多,例如诸葛亮的《出师表》,人尽皆知。

《清平乐》历史小知识:皇帝批阅的“劄子”是什么?


隋、唐时期一般用表和状两种;

宋代增加了札子(即劄子),是大臣上殿奏事前先期呈递的程式比较简便的文种;

元代有奏、启和表章;

明、知清两代有题本、奏本、表、笺、启;康熙朝后广泛使用奏折等。清代官吏向皇帝奏事的文书,因用折本缮写,故名奏折,也称折子。

劄子是始于北宋的官府文书,北宋公文劄子到了南宋一度繁盛,而且有了向书信演化的趋势。南宋公牍劄子很多是与私信合二为一。劄子在元代仍然盛行,而到明朝就很少用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