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才是南陽購房者眼中的標準“筍盤”

誰,才是南陽購房者眼中的標準“筍盤”


1

價格、地段、品牌,是南陽購房者經常糾結的三點。


因為這是一個三選二的難題,放棄哪一個,似乎都心有不甘:

大品牌+低價格,意味著樓盤一定十分偏遠。事實上大品牌也極少在舊中心城區拿地;

低價格+好地段,意味著品牌弱,五證無。意味著風險無限大,後期毫無保障;

大品牌+好地段,意味著價格貴得離譜,剛需無法企及;

低價格+好地段+大品牌,基本等於白日做夢......根本沒有這樣的房子啊!

在南陽,土豪買房可以很隨意。管它獨山下,白河邊,麒麟湖,別墅洋房大幾百平,面積浪費無所謂,價格高低無所謂,千金難買我喜歡。

但是,普通人買房不一樣,資金預算有限,一定要反覆做取捨,總想兼顧各方各面。

誰,才是南陽購房者眼中的標準“筍盤”


如果80萬能買到價值100萬的房子,那才叫划算;如果能買齊醫院、學區、交通,那才叫值;如果開發商靠譜,樓盤周邊環境又好,有河有公園,那簡直就是淘到了筍盤。

然而現實情況對於購房者相當殘忍:好的統統買不起,差的一概看不上。想要買房,市區各樓盤轉了一圈,依然茫然無頭緒,不知作何選擇。

筍盤難覓。


2

在《小王子》的童話裡,狐狸說過這樣一句話:“我不吃麵包,麥子對我來說,一點用也沒有。”

樓市裡,價格有時候並不完全代表價值。

如果我們審視房價,會發現裡面往往有很多水分或者說噱頭。這些噱頭是其價格的支撐,未必真的對你有價值。購房者挑房子的時候,尤其要關注。

開發商宣傳的重點學區、CBD、金融中心、河景房,對一般買房人來講,未必真的全部有意義。

但是開發商總是喜歡誇大某個片區的亮點配套,使其成為項目的高光,引發人們的追捧,最終你是否能夠真的享受到這些配套,另當別論。

新區的金融中心,靠得再近,對一個自住的上班族,意義不大;

白河河景房,對於一個工作較忙,早出晚歸的住戶,意義不大;

十五小十三中學區房,一度被炒到接近兩萬,但是對於一個已經解決學區的買房者,沒有意義;

片區較遠的綠地配套,對於一個處在公園裡的樓盤,也沒有意義......

不管購房者如何看待這些配套,房子的價格卻真真正正地體現了這些噱頭。這也是為什麼東區、新區、白河南等南陽新片區的樓盤,不少樓盤價格虛高的原因之一。

因為概念的溢價,一套房子比應有價值貴出10到20萬,很常見。

實際上,購房者最期待的樓盤,是那種不浮誇,沒有太多噱頭,看似平淡無奇卻隱藏價值爆發力的樓盤。

比如,建業大城小院。


3

雪楓路與仲景路交叉口這個位置,乍看上去並不引人注目,卻天生具有改善的基因稟賦。

誰,才是南陽購房者眼中的標準“筍盤”


1、溧河從項目中間穿流而過,形成了一河兩岸的小區景觀。


2、樓盤位於規劃的四個綠地公園中央,是名副其實的“公園裡”。


3、項目位於規劃主幹道十字交叉點的一側,向北、向西直通白河溼地。


4、這個盤未來交通便捷,處於中心城區與新區交界地帶,價值目前被低估。


5、全為18層小高層,容積率只有2.5。


這個項目之所以能被定義為“筍盤”,在於仲景路南延工程還沒有竣工,目前還處於價值低估期。

誰,才是南陽購房者眼中的標準“筍盤”


我們順著仲景路立交橋向北看,打通後的仲景路,穿過理工學院大片綠地,向北到白河,與中心城區連成一體,從項目向北3.5公里,即可到達仲景大橋。

與其他規劃道路不同,仲景路南延部分路段已經在建。

誰,才是南陽購房者眼中的標準“筍盤”

站在仲景路立交橋俯瞰建設中的仲景南路

仲景路在市區內的地位,不必多說,它串聯起了南陽中心城區南北重要交通,與光武路、建設路、中州路、新華路、濱河路、長江路、雪楓路……自北向南依次相交,道路兩邊商業繁華。

仲景路全線修通後,從建業大城小院向北出行,很快就能到達白河北岸的舊中心城區。便捷交通可以期待。

誰,才是南陽購房者眼中的標準“筍盤”


而與此同時,雪楓路也是白河南的主幹道,向東與經十路相交,向西與濱河路、中心城區相連,可以說串聯了白河南、白河東岸各新片區的未來,與仲景路一道,溝通了白河兩岸。

可以毫不誇張地說,未來仲景南路的地位,有望超過經十路,仲景路與雪楓路的交叉口,更是絕佳地段。

在這樣一個位置,建業又一次搶先進行了佈局。大城小院的落地,又為白河南板塊增添一枚重量級棋子。

何謂“大城”?是指樓盤採用傳統中軸線設計,與外圍四個角的綠地公園連為一體,融入到城市之中。

誰,才是南陽購房者眼中的標準“筍盤”


何謂“小院”?我們可以看到設計圖中,樓盤中間的小格子。項目樓盤借鑑了南陽傳統四合院的空間結構,以院落格局為社區的基本單元,通過多組院落空間,將項目分解成一個個人文聚落,避免了生活的擁擠。

這個設計應該是建業首次引入南陽,實用、非常生活化。

誰,才是南陽購房者眼中的標準“筍盤”


小區採用新亞洲風格,糅合現代極簡設計與西方前衛思潮,容積率僅有2.5,全部18層小高層設計,保證了居住的舒適和沿河景觀的協調,避免了視覺的壓迫。

誰,才是南陽購房者眼中的標準“筍盤”

示意圖


就其居住體驗來說,最大的亮點便是一河兩岸的景觀帶和四個角的市政公園(清源公園、槭樹公園、雪楓公園、工業4.0公園),可以說是住在“公園裡”,行在畫卷中。無論是上班路上,還是歸家途中,惟見滿園蔥翠,風光旖旎,怡人鮮氧撲面而來。


更值得關注的是,建業大城小院在產品方面同樣拿出了硬核實力。90—130平產品面積段,從緊湊三房到奢闊三房應有盡有,滿足不同人群需求,以方正戶型、全明設計、動靜分離等前沿設計,實現空間利用率的最大化。


於大城之上,幽築愜意小院生活,夫復何求?


4

4月11日,建業大城小院意向登記已正式啟動。

誰,才是南陽購房者眼中的標準“筍盤”

誰,才是南陽購房者眼中的標準“筍盤”

誰,才是南陽購房者眼中的標準“筍盤”


活動當天城市展廳里人潮如織的場面,足以說明一個問題:不少南陽人的眼力相當不錯。

讓我們再回到價格、地段和品牌的取捨,以這三個標準衡量建業大城小院,我們不難發現以下特質。

價格:親民,不離譜。


地段:新區與舊中心城區交接地帶,兩條主幹道交匯處,潛力股。


品牌:建業。

不可兼得的三者,在建業大城小院,竟然實現了超乎想像的價值聚合。因此,無論從改善型自住還是資產配置方面考慮,這個盤都值得南陽購房者考慮。

與其把錢花在購買噱頭上,不如每一分錢,都投到房子的真實價值上。

南陽樓市裡的筍盤,的確不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