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囧媽》不囧?但它是我看過的最溫暖的徐崢電影

大年初一上映的《囧媽》,是徐崢自"囧"系列所導演的第三部電影,依舊延續“囧途”的基調。但《囧媽》是徐崢在喜劇基礎上,將女性視角引進來,探討更深層次的話題——中國式母子情和夫妻關係。

影片講述了強勢老闆徐伊萬和合夥夥伴兼妻子的張璐鬧離婚,由於某種心理作祟,他試圖阻擾妻子在海外的事業。為了能在第一時間趕到美國阻止妻子簽約,他回到母親盧小花住處取護照,結果卻陰差陽錯和媽媽一起坐上了開往俄羅斯的K3列車。在這6天6夜的旅途裡,母子之間衝突不斷,矛盾升級,到最後母子二人、夫妻二人互相諒解和放下的成長故事。

很多觀眾看完《囧媽》之後都覺得電影的感覺變了。雖然影片依舊延續囧途風格,但《囧媽》較之前的兩部囧途電影,缺少喜劇部分,而是以一種感情更加細膩的方式表達出電影主題,變成一部煽情戲,和觀眾預期有一定出入,所以影片在豆瓣上的評分並不高,只有5.9分。

《囧媽》不囧?但它是我看過的最溫暖的徐崢電影

但我認為,這是徐崢在導演路上的又一次蛻變和成長。徐崢導演是話劇演員出身,在2000年憑著古裝神話劇《春光燦爛豬八戒》中豬八戒一角成名。憑著多年的喜劇表演經驗,他在2012年自導自演《泰囧》,2015年自導自演《港囧》,而這兩部戲取得的成績,也說明徐崢不僅是一個出色的喜劇演員,更是一個出色的導演。

無可否認的是《泰囧》《港囧》喜劇成分居多,觀眾的確能在觀看電影過程中哈哈大笑,釋放自己的壓力,但觀眾並沒有深刻理解電影主題,也沒有一個關於成長的思考,總體來說,“囧”系列電影在觀眾心中是爆米花電影,好笑就行。

不過徐崢導演並不這樣認為,他曾在採訪中表示:“囧系列電影裡,每一個故事背後都有一個人物成長的主題。在系列電影裡面,我不想做成僅僅是平行換不同的地方,我希望在主題上面可以不斷做深化,我覺得升級也可以是一種昇華!”所以為了能讓觀眾對電影主題有一個深刻思考,《囧媽》在劇情的設計上更偏向感情路線。

《囧媽》在喜劇效果上確實不如前兩部,但它是我看過最溫暖的徐崢電影。今天我將從公路形態電影的特點、影片多種視聽語言的運用以及電影宣揚的價值觀三個方面來分析《囧媽》的溫暖之處。

《囧媽》不囧?但它是我看過的最溫暖的徐崢電影

01,在旅途中“講道理,話人生”,將母子關係、夫妻關係由不和到衝突,再到矛盾升級最後彼此間和解的成長過程完美展現出來,是典型的“治癒式”旅途片

“治癒式”旅途片是公路形態電影的一種類型,其敘事模式是將主人公設置成有某種人格缺陷或者是與其他人有“病態”關係的現代人,通過旅途中發生的故事來彌合傷痛,完成精神治療,獲得心靈救贖。該類影片反映了主人公在主流價值觀體系內的成長變化。

影片圍繞徐伊萬展開兩條情感敘事線:一條是母子感情線,另一條是夫妻感情線。

徐伊萬和盧小花這對母子由最開始的衝突不斷,到經歷爭吵、波折之後變得互相體諒對方,關係從而發生轉折,最終母子間互相諒解,雙方完成成長,在生活中遇到的問題也迎刃而解。

在與媽媽和解的過程中,也讓徐伊萬認識到自己對待夫妻關係的態度,明白愛不是控制和索取,所以最後選擇放手讓張璐離開,讓她活出自己。

《囧媽》不囧?但它是我看過的最溫暖的徐崢電影

《囧媽》是一部“治癒式”的公路形態電影,在敘事結構上採用了好萊塢電影經典的三幕式結構,人物關係由衝突到經歷波折後關係變得融洽,最終完成人物成長,從而獲得圓滿結局。總體來說,具有以下兩點特徵:

①延續公路形態電影的敘事風格,開放與封閉敘事空間並重,讓觀眾瞭解劇情發展的同時感受到沿途風光帶來的視覺享受

《囧媽》的故事發生在開往莫斯科紅星大劇院的火車上,徐伊萬和盧小花朝夕相對6天6夜,這是自孩子成年後,母子間第一次相處那麼多天。在火車車廂裡,母子間因長期缺乏有效溝通,感情沒有維繫,缺少共同語言的兩個人因各自立場不同而摩擦不斷。

火車車廂作為封閉敘事空間,為母子兩人的矛盾發酵提供場域,不僅讓處於矛盾中的盧小花和徐伊萬之間的關係更有張力,讓觀眾產生認同感,同時也讓影片的戲劇性更為突出,故事情節也變得更具有魅力,為兩人後續的心靈治癒提供感情基礎。

相對於火車車廂而言,沿途的景觀和自然風光為開放敘事空間。景觀的變化一方面推動劇情的發展,交代人物活動的區域;另一方面讓影片的在敘事過程中的視覺效果不至於太單調,豐富了觀眾的視覺感官。

列車的每一次靠站,暗示徐伊萬想拿著護照去美國破壞妻子簽約的計劃越來越無法實現,他和張璐的關係越走越遠。而他只能陪著媽媽去俄羅斯,即使再不願意和媽媽單獨相處,一直逃避問題所在,最終也逼著他認真對待。

列車沿著軌道一路前行,由北京開往俄羅斯,沿途的風光不斷切換,期間橫穿蒙古草原,沿貝加爾湖行駛,最後穿越西伯利亞林海,壯麗的景觀讓觀眾看到到不一樣的異域風情,感受到公路形態電影的獨特魅力。

《囧媽》不囧?但它是我看過的最溫暖的徐崢電影

②圍繞一個男人兩個女人展開的情感線,以中國式母子關係、夫妻關係為題材,取材於生活迴歸於生活,引導觀影者產生共鳴

《囧媽》的故事線是圍繞徐伊萬展開的,故事內容一般但卻非常貼近大眾生活,影片生動的將母子間的矛盾、爭吵,夫妻間的矛盾搬到屏幕上,將平淡無奇的內容放大展現在觀眾面前,很容易就能引起觀眾的共鳴,是“人生如戲,戲如人生”的真實寫照。

例如影片中的盧小花,打著愛的旗號,控制孩子:孩子應該吃什麼,什麼時候上廁所,什麼時候要小孩等等,特別是那句:“我是你媽,我不管你,誰管你呀?更是道出無數中國式媽媽的心聲,這簡直是中國式媽媽代表。但她沒有想到的是,這樣的愛對於孩子來說,是沉重的,是一種無形的負擔,最終只能逼著孩子遠離自己。

又例如徐伊萬在對待張璐時,會用自認為是愛她的方式來對她,只要是自己認為正確的,都希望張璐能跟他的意見一致。不肯告訴媽媽,和張璐正在離婚的事情,一方面是覺得自己還愛她,另一方面是不想被媽媽管著,張璐可以幫他應付好。但夫妻間的愛,真的是一方強逼另一方配合自己?很明顯並不是這樣的。

影片之所以會選擇這兩個題材,因為很具代表性,大眾化,觀眾一看就會聯想到自己。

徐崢導演曾經在採訪中透露創作《囧媽》劇本的原因:首先是因為自己和媽媽相處過程中的真實經歷,其次大部分70、80後的父母都有種控制氛圍,他們受原生家庭控制氛圍的影響,結合在一起就會產生更多的問題,尤其是傳統的觀點限制了他們思考解決問題的思維和渠道。最後,這些問題又會遺傳到下一代,把過多的愛和控制投射到孩子身上。等到孩子長大,就會形成爭執。

所以徐崢想通過電影引起更多人思考中國式親子關係的弊端,夫妻間應該如何相處,將逃避的問題都勇敢面對,找到和解治癒心靈的方法,最終迴歸到和諧家庭。

《囧媽》不囧?但它是我看過的最溫暖的徐崢電影

2、多種視聽語言的運用,將故事發展推向高潮,讓人物的情感更好的表達出來,帶動觀眾的觀影情緒,引起共鳴

為了讓整個“囧”途順利進行,讓人物性格更加豐滿,情感線更加突出,影片運用了多種視聽語言:對行駛中的列車使用大遠鏡頭,對劇中主人公使用全景、特寫等鏡頭,運用配樂渲染氣氛等等。

①對徐伊萬、盧小花和張璐有全景、特寫鏡頭,特別是在人物傷心的時候、爭吵的時候,烘托出人物的矛盾關係,渲染出他們無助的情緒

每當盧小花喂徐伊萬吃東西時,對徐伊萬有一個鏡頭特寫,前一秒吃東西后一秒生無可戀的把東西吐掉。特寫鏡頭將徐伊萬的不滿都寫在臉上,從側面反映出母子間存在溝通障礙,對於母親對自己的好,除了接受外,更多的是無可奈何。

盧小花扇了徐伊萬耳光之後,獨自坐在窗前落淚,蓄滿淚水的眼睛通過鏡頭特寫展現在熒幕上,讓人看了也有一種心痛的感覺。作為一個母親,她要給孩子一個完整的家,所以她製造溫馨的假象;作為一個妻子,她忍受了很多別人不知道的事情,兒子將父親的死歸在她身上,就像一把刀子插進她的心裡。她的淚水宣洩了她內心的感情,不甘、委屈、心碎都蘊含在淚水裡。

張璐在最後發文字給徐伊萬,用特寫鏡頭,將一個女人愛過自己丈夫,為感情努力過但最終只能分道揚鑣的無奈情緒表現出來。張璐的淚水是為祭奠已逝的愛情而流,即使曾經如何的相愛,現在也只剩下無奈和嘆息。

每次徐伊萬和盧小花爭吵時,在空間有限的車廂裡,會用全景來記錄,目的是將人物間的矛盾更突出,讓情感表達更有張力。人物的語言和動作,表達著兩人想要說服對方,掌控對方的慾望,特別是兩人溝通不暢時,這樣的情緒更為強烈。用這樣一個全景鏡頭來記錄爭吵,讓觀眾有一種似曾相識的感覺,從而引發觀眾對母子關係的思考。

《囧媽》不囧?但它是我看過的最溫暖的徐崢電影

②音樂作為電影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其特有的節奏、旋律不僅能渲染環境氛圍,還能深化主題,直接作用於觀眾的深層心理

音樂是電影的靈魂伴侶,不同節奏、旋律的音樂構成了其獨特性,對劇情的發展起著推動作用;對人物的個性化塑造以及心理特點,有強化和突出作用;還能形成一種精神力量和文化內涵,直接作用到觀眾的心上。

首先,徐伊萬在船上參加婚禮派對時,周圍的人處於狂歡狀態,只有他一人婚姻失敗,挽救不了自己的愛情。狂歡的人聲和他的大喊大叫形成強烈對比,在音樂的烘托之下將他的失落、心碎、無助情緒放大,把他內心的所有情感都宣洩出來。

其次,徐伊萬在貝加爾湖上揹著盧小花奔跑去追火車,交響樂式的音樂讓整個奔跑過程更加激動人心,渲染出緊張氛圍,讓觀眾的心自然而然的跟著緊張起來。因為追得上火車,意味著盧小花不會錯過演出,能彌補自己心中的遺憾。如果趕不上,那將是永久的遺憾。所以音樂的使用,讓整個劇情更加扣人心絃。

最後,遲到的盧小花選擇站在舞臺帷幕後唱《紅莓花兒開》,當這首有著古老俄羅斯風格的曲子想起時,已經離開座位的觀眾再次回到座位上欣賞。帶著感情的歌聲,彷彿勾起了每一個人的回憶,同時也勾起盧小花對往事的回憶。當她唱起這首歌時,傾注了自己的感情,是對自己年輕時感情的回味,也是一種告別,更是一種心靈上的成長。

不同的場景,用不同的音樂,讓觀眾感受到不一樣的“囧”途,體會到人物的不同情感和心靈治癒後的成長喜悅,溫暖了觀眾的心。

《囧媽》不囧?但它是我看過的最溫暖的徐崢電影

3、傳遞多種正能量價值觀,引發觀眾對現實生活的思考

公路形態電影是商業片的一種,那什麼樣的公路形態電影才是成功的商業片呢?

在徐崢導演眼裡認為,商業電影必須要有代入感,觀眾能在電影裡面找到知音,與電影產生共鳴,讓觀眾感動,是商業片應該有的素質。

這是因為商業片的受眾範圍更大,觀眾對於商業片和商業喜劇的要求越來越高,不再是過於只滿足於搞笑情節,而是希望能在影片所表達的主題中有情感價值,能觸動到觀眾內心最柔軟部分。

《囧媽》是基於徐崢導演對現實生活中對母子關係的、婚姻關係的思考,希望能通過電影,傳達出感情裡的所需的正能量,能彌補到我們的情感創傷,消解誤會,學會上下,不斷成長。總體來說,《囧媽》主要有3點溫暖人心的正能量價值觀:

①作為子女,對於獨自居住的父母,精神上的關懷遠比經濟上的補償有意義

徐崢導演曾在採訪中說到這樣一種現象:很多年輕人會抱怨,過年在家最多待三天,然後過年之後,心理諮詢的比例也會上升。很多人跟父母相處得不是很好,特別容易吵架。

作為子女的你,是否會有這樣的感覺,越長大就越害怕和母親相處,特別是在自己成年之後。平時也只想著找個人把他們照顧好,經濟上儘可能全面的補足。但你有沒有想過,這真的是他們想要的嗎?

就像盧小花對徐伊萬說:“我根本就沒想讓你找保姆。你無非是花錢來買心安。想讓別人來替你照顧我。”這句話的深層意思是:徐伊萬你怎麼不自己來照顧我?我根本不需要什麼保姆照顧,誰的照顧都不及自己的孩子在身邊實際。你不想照顧我,花錢請個人,無非就是替代你的位置,那我寧願不要這樣的假意關懷。

其實對於父母來說,金錢並不是最重要的,最要的是能多和孩子們相處,和孩子們一起吃吃飯,聊聊天,感受到孩子們來自內心的關愛,這會讓父母們感到無比幸福。

所以《囧媽》提醒我們,要多關心自己獨居的父母,精神上的慰藉和心靈上的關懷,才是真正意義上的陪伴,這遠比金錢買來的關懷更有意義。

《囧媽》不囧?但它是我看過的最溫暖的徐崢電影

②作為父母,對待孩子,要懂得放手,讓孩子獨立成長

《囧媽》裡的盧小花是一位對孩子不願意放手的媽媽,美曰其名是為孩子好,實際上是把孩子塑造成內心理想的樣子。現實生活中,有很多父母都會有自己的要求和標準來衡量孩子的好壞。那些順著父母意願,不敢違背命令的孩子,在父母眼中都是好孩子。

當孩子表現出丁點的不願意或者反抗時,父母都是說“我是你父母,難道會害你不成?”“我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你好啊!”“你怎麼就這麼不聽話?”

這樣的父母都忽略了一點,每一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他們有獨立成長的需要。愛有很多種方式,但不應該用為你好的方式來綁架孩子的成長。在愛的綁架下成長的孩子,最終會和徐伊萬那樣,害怕和母親獨處,遇到矛盾時會一直逃避,甚至是生活中並沒有父母認為的那樣幸福。

因此,當盧小花知道徐伊萬婚姻失敗之後,她終於明白愛並不是控制,孩子也有自己的生活,如果過多的干涉,所有的事情最終都會偏離軌道甚至會失控。

《囧媽》通過生動的中國式親子關係表達了對控制型父母的控訴,宣揚真正的愛孩子是適當的時候放手讓孩子獨立成長,尊重他們選擇。

③作為夫妻,對於另一半,比起緊緊握住不放,尊重和理解能更得他(她)的心

徐伊萬中年失婚的確是一個打擊,因為他還愛著張璐,但卻不知道如何表達自己的感情,只能用幼稚的手段,破壞張璐的事業發展來引起張璐的注意,希望張璐能回心轉意。他和張璐說:“我做那麼多都是為了你,你怎麼就不懂呢?因為我還愛著你。”

傳統的中國夫妻關係在表達愛意方面會比較含蓄,很少將愛說出口。甚至會用自己認為是愛的方式來改造對方。但感情就像是握在手裡的沙,手握得越近,沙漏得越快,所以對自己的另一半,控制慾太強話,不斷將對方改造成自己的理想樣子,只會讓對方無所適從,逼得對方逃離自己。

徐伊萬在最後放手讓張璐離開,是因為他明白愛的真諦,控制和索取都不是愛,愛是接納和尊重。

《囧媽》傳遞的婚姻觀:在婚姻裡面,沒有完美的兩個人,只有不斷磨合,彼此適應對方的兩個人。尊重和理解是夫妻關係長久的基礎。

《囧媽》不囧?但它是我看過的最溫暖的徐崢電影

寫在最後

《囧媽》是對親情、愛情的追尋和詮釋。在喜劇內容上,它雖然不是一部完美的電影,但在精神主題上是一部優秀的電影。它從獨特的敘事角度講述親情和愛情,它有直擊觀眾內心深處的力量,能引發觀眾對現實生活的思考,引起觀眾對親情、愛情的共鳴。這就是這部電影的溫暖所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