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生“水”起碧波流!太原持續推進水環境綜合治理掠影

市民高秋生退休後醉心攝影,尤其喜歡拍野生鳥類。1月14日,他在汾河景區南內環橋東首次發現了白尾海雕——一種被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大型猛禽。“這個體長近1米的傢伙在南內環橋東現身,著實在鳥友群引起不小轟動,因為它多活動於江河及湖泊附近的沼澤地帶。”這一發現讓高秋生驚喜不已,“從事攝影4年多,去年4月份,我發現汾河景區不再是死水一灘了,即使冰天雪地的三九天也是流水潺潺,水量也大了許多。能在南內環橋見到它的身影,說明河道內的水質不斷好轉。”


守護好一汪碧水


  不但汾河景區,婁煩縣汾河水庫、清徐縣清泉湖上的黑鸛、天鵝等水鳥,今年都大幅增多。過去一年,我市投資13.9億元實施6大類共56項水汙染防治重點工程,內容包括6個城鎮汙水處理廠及配套管網建設、7個城鎮汙水處理廠保(提)溫提效改造、17個工業企業治理提標改造、12個河道綜合整治和溼地項目、4個入汾河排汙口治理、10個農業農村汙水治理等項目。


  特別是隨著“八河治理”實施以及雨汙分流改造的推進,越來越多汙水進入汙水處理廠而不是匯入汾河河道。4月7日,在虎峪河西延治理項目現場,300餘名工人晝夜奮戰,搶抓施工進度。“虎峪河道路快速化改造及綜合治理工程完工已近兩年,河道城區段的汙水,我們通過截汙納管,讓其流入晉陽汙水處理廠。此次實施的西延治理項目,將黑臭水體治理延伸至西山腳下的鴉崖底村,'最後一公里'問題將得到徹底解決。”項目指揮部負責人介紹。


  隨著汙水收集能力大幅躍升,城南汙水處理廠、晉陽汙水處理廠前些年“大馬拉小車”的問題,在這兩年得到解決,全部滿負荷運行。近日,城南汙水處理廠增量改造工程全部完工,現已進水投運,處理能力由20萬噸/日增加至25萬噸/日。


  繼去年我市天字一號工程——汾東汙水廠一期一步工程(日處理能力15萬噸)建成投運後,今年汾東汙水廠一期二步擴容工程,建設者搶時間、趕進度,有望5月中旬進水運行。屆時,該廠汙水處理能力將擴容至35萬噸/日,城南地區生活汙水可實現全收集全處理。


治理好“毛細血管”


  韓武村,距清徐縣城25公里,與祁縣、文水相鄰。今年一季度,國家考核的韓武村水質斷面,有監測數據以來,首次退出了劣V類水體。清徐縣孟封鎮環境監察所所長賈剛柱看著汾河韓武村斷面水質一天天好起來。“雖然水質不是很穩定,但隨著汾東汙水廠一期二步擴容建設工程的運行,太榆退水渠每日17萬噸的汙水將全部得到處理,韓武村斷面有望徹底告別劣V類水體。”賈剛柱說。


  去年,我市分別在古交、小店、清徐等縣(市、區)共建成80個小型汙水處理站。其中,清徐縣在徐溝、王答、清源、柳杜等鄉鎮,建成17個小型汙水處理站。“今年5月底將再建成15個,實現汾河流域徑流全收集、全處理,讓一條條農村的'毛細血管'清起來。”市生態環境局清徐分局局長靳秀髮介紹。


  3月25日,全市汾河流域太原段水汙染治理推進會議發佈《太原市全面消除劣V類水體工作攻堅方案》,向全市發出全面整治水汙染的“總攻”命令,更多的措施和任務目標,正在加緊落實中。


創造良好水生態


  汾河,傾注了太原人民太多的情感和心血。1998年起,我市開始對汾河太原城區段的治理美化,繼汾河一期、二期、三期工程後,汾河四期工程即將啟動。四期工程完工後,汾河公園將成為北起老龍頭、南至迎賓橋南,全長43公里的綠色生態走廊。老龍頭至勝利橋段,將形成17公里長的溼地公園。


  從婁煩入境,到清徐出境,汾河縱貫太原南北188公里。為精準治汙、科學治汙,繼去年建成5個水質自動監測站,我市今年還將建設8個水質自動監測站。監測結果顯示,今年一季度,我市9個國家和省考核斷面中,4個斷面水質變好。1月30日,農曆正月初六,市生態環境局局長閆文斌前往汾河流域太原段,從上游而下,詳細瞭解汾河水質現狀、沿河排汙企業達標情況等,號召全市生態環境系統職工克服疫情影響,在抗疫治汙兩個戰場同時打贏兩場戰役。


  “6月底全面消除汾河流域劣V類斷面,是當前一項重大政治任務,必須以時不我待的緊迫感和責無旁貸的使命感,打好這場水汙染治理的主動戰、收官戰、翻身戰。”閆文斌說。


  汾河全面消除劣Ⅴ類水體,李景平期待了許多年。2019年年底,他的報告文學——《流淌進一條河的文學行走》,獲得2016-2018年度“趙樹理文學獎”。2016年,他寫這篇作品的時候,我省的汾河治理規劃裡,提到的是2030年消除劣V類水質,而今,這個目標有望提前10年實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