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原創】妻子死後,羅聘除傷心外,也很自責,以衣雲和尚自號

那些書法家們~第357篇

【原創】妻子死後,羅聘除傷心外,也很自責,以衣雲和尚自號

羅聘是“揚州八怪”中年紀最小的,是“揚州八怪”殿軍人物。羅聘,生於揚州,長於揚州,祖籍安徽,他是地地道道的揚州人。

故事:【原創】妻子死後,羅聘除傷心外,也很自責,以衣雲和尚自號


羅聘生就眼睛碧藍,小名"阿喜"。父親羅智在他一歲時,便已撒手人寰了,母親也是早亡。幼年失去雙親,對羅聘造成了極大的心靈創傷。為了生存,羅聘從少年時代就開始學畫了。他知道,他要生存必須得有一門手藝。儘管他也想坐在學館裡,埋頭攻讀四書五經,可是,對他來講,就是好高鶩遠。父母去世時,留下年幼的兄弟五人(羅聘是第四子),兄弟們之間互相扶持,度過了人生最黑暗的時刻。

羅聘的祖父中過進士,做過烏程(湖州治下)縣令。家族有舊訓“三代不讀書為小人也”。所以,羅聘重詩文的良好習慣未嘗稍減,這可從他二十四歲去拜七十一歲的金農為師上,洞見他的讀書心。羅聘在年及弱冠時,幸運的遇到了方婉怡。方婉怡出生官宦世家,人生的非常美麗姣好,又極富才華,師從沈大成和徐德音兩位詩人學詩,能“習詩書,明禮度,兼長於詩畫”是當時著名的女詩人。她比羅聘大一歲,兩人成婚時,方婉怡已經二十一歲了。導致她晚嫁的原因:才女目中無人。可偏偏中意父母雙亡、窮困潦倒的窮畫匠。

故事:【原創】妻子死後,羅聘除傷心外,也很自責,以衣雲和尚自號


方婉怡除了給羅聘生了兩子一女外,她還鼓勵羅聘在詩書畫上進一步深造。他們的兩子一女,善書能畫,自成“羅家梅派”,儼如一畫院。揚州仍當時全中國最富饒之地,常有詩會、筆會,羅聘自然也經常出席,但是他發現,自己的詩才有欠缺,和妻子更不能比。羅聘有此認識後,在方婉怡的鼓勵下,決心拜金農學詩。

金農是詩書畫通才、大家,羅聘在跟隨古稀之年的金農後,不但詩,畫也有了長足的進步。羅聘在一次觀金農畫佛後,由衷的感慨道:

我亦花之寺裡僧,

執管描摹竟未能。

願乞無量智慧燈,

開我道眼增雙明。

那時金農已經是古稀之年,妻、妾、女皆亡故,獨自一人住在揚州四方寺一個僅能放一窄床、一窄桌的僧僚裡。為了餬口,羅聘經常為師代筆,遂成畫壇公案。

故事:【原創】妻子死後,羅聘除傷心外,也很自責,以衣雲和尚自號


夫妻倆主動承擔起照顧金農的事務。金農晚年得此愛徒,是對他一生不公平遭遇的最佳回饋。金農死後,遵他的遺囑,夫妻二人共同扶柩送他迴歸杭州。在杭州,他們又特意拜望了金農摯友,已經是垂暮之年的丁敬身。羅聘特地給丁敬帶來一雙棕鞋,夫婦二人覺得此別杭城,難以再見,向丁敬提出為他畫一幀像,以作念想。丁敬老景不堪,家道中落,不欲以真面目傳世。但是,面對羅聘夫婦千里護師歸杭的義舉,丁敬實在無法拒絕。於是,世上遂有“丁敬身先生像”。丁敬特意為畫像賦詩《送詩客羅君遁夫歸揚州》:

作客光陰更如飛,

那能送別不依依。

春風未為牽遊舫,

夜雨偏來溼釣磯。

酒趣無緣徒帳怏,

夢魂雖接但依稀。

惟餘一事差相慰,

遁夫畫我倚仗坐石大像歸。

丁敬又作一首《又承贈棕鞋於老夫,酬以一絕》贈羅聘:

贈我棕鞋稱瘦筇,

緣雲擬上最高峰。

閒苔新長茸茸地,

惟許麏麚看過棕。

千古佳話,因畫而存詩,因詩而存事,因事而存名。羅聘、方婉怡也以孝行感動了文壇,揚州畫界莫不傳頌夫婦二人的美德。

故事:【原創】妻子死後,羅聘除傷心外,也很自責,以衣雲和尚自號


乾隆三十三年,兩淮鹽引案發,乾隆震怒,逮群鹽商押送京師,鹽政高恆、普福,兩淮鹽運使盧見曾皆被處以重典。羅聘因為和盧見曾交好,作為鹽引案的“中介人”角色,經濟狀況也受到了嚴重的影響,他選擇北上賣畫,以維持家用。當然,他也受揚州鹽商之託,為“鹽引案”尋找門路。一進京,得以頻繁地出乾隆近臣英廉府中,通過英廉,恩免三百三十六萬兩的“鹽引案”罰銀。由此可見,中年以前的羅聘,賣畫僅僅是副業。當他真正以畫為生時,才知道其中的甘苦。

乾隆四十二年,他赴江西賣畫,失望而歸。乾隆四十四年,他再次北上。妻子方婉怡正身患重病,羅聘仍然固執成行。羅聘離家第十三日,方婉怡病逝。從羅聘留存的詩看到,他是五月初六離開揚州,到八月才知道妻子亡故。他在詩中寫道:《八月三日萬華亭自揚州來京師雲:予內子已於五月十九日去世,聞信之後悲不能已,因作長篇以當哭雲》:

月缺有圓夜,

花落有開枝。

爾死無生理,

我出有歸時。

欲歸予未得,

縱歸爾不知。

故事:【原創】妻子死後,羅聘除傷心外,也很自責,以衣雲和尚自號


羅聘為此事,遭到了他人的詬病。尤其是瞭解方婉怡對羅聘的感情的人,對羅聘所為不理解,更是痛心疾首。妻子死後,羅聘除傷心外,也很自責,為自己起了“衣雲和尚”、“衣雲道人”的別號,而且,從此不再娶,當時,羅聘四十七歲。羅聘此行收穫不大,在兒子的催歸下,又回到了揚州。

此時,兩準鹽引案結案。羅聘為此案的奔波,也得到了回報。揚州為迎接乾隆南下江南,新建重寧寺。請羅聘繪製重寧寺內的大型壁畫,羅聘終於在揚州有了一塊屬於自己的里程碑,他的畫開始走俏,社會地位也發生了變化,儼然鄉紳。

故事:【原創】妻子死後,羅聘除傷心外,也很自責,以衣雲和尚自號


內閣學士翁方綱理政後,羅聘再去北京,這一去就是八年時間,混到最後,他孤身病臥在京城蕭寺,病久思歸。但他已是“質衣欲盡,債帖難償”,無力返鄉。百般無奈之下,羅聘抄錄了妻子方婉怡所作的詩一首,送與顯貴,希望能博得施捨。兩準鹽運使曾燠聽說他在北京的慘狀,寄錢給他,羅聘才能回揚州。數月,羅聘病逝於揚州,終年六十七歲。

他的字鬼氣太大,僅此而已。

羅聘(1733-1799),清代畫家,“揚州八怪”之一。字遯夫,號兩峰,又號衣雲、花之寺僧、金牛山人、師蓮老人等。祖籍安徽歙縣,其先輩遷居揚州。為金農入室弟子,布衣,好遊歷。

盧秀輝原創作品,歡迎轉發共享,切莫用於商業,違者必究!

故事:【原創】妻子死後,羅聘除傷心外,也很自責,以衣雲和尚自號

盧秀輝作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