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馬遜平臺的高光時刻卻是無數中小賣家的至暗時刻

作為全球電商平臺巨頭之一,亞馬遜吸引了全球包括中國的第三方賣家入駐。數據顯示,從1999-2018年這20年裡,第三方賣家銷售額在亞馬遜銷售總額中的佔比從3%增長到58%,年銷售額增長到1600億美元。外貿行業有一種說法,亞馬遜50%的賣家來自於中國。據啟信寶數據統計,中國共有400萬家外貿企業,其中,中小微企業有20萬家,佔比高達45%。全球疫情擴散的副作用正在跨境電商行業發酵。而亞馬遜,全球最大的電商平臺,此刻首當其衝。三月以來,亞馬遜不斷更新的政策已經很能說明問題。

亞馬遜平臺的高光時刻卻是無數中小賣家的至暗時刻

由於線下商場停擺,線上業務的增長肉眼可見。但從整體考慮,交通、物流、人力等多方面的效率無一不受到影響。即使對電商行業的作用是積極正面的,在運營能力不堪重負的前提下,平臺也只能棄卒保車。站在人道主義的立場上,深諳事態嚴重性的賣家們能夠理解這些政策,但對於如何挽救手頭的生意,恐怕誰也沒個頭緒。

亞馬遜平臺的高光時刻卻是無數中小賣家的至暗時刻

銷量暴跌、訂單取消、物流匱乏……一個又一個問題接踵而來,更為糟糕的是,亞馬遜對非必需商品進行了限流,導致賣家的生存愈發艱難。今年1月份開始,有多個國家已經全面停止或減少了到中國的航班。小包快遞會因為航班減少,成本大漲。如果換海運,成本降低,但交期就會延長,消費者體驗不好。這對跨國交易和運輸的中國賣家,影響是致命的。暴漲的物流成本,迫使很多中國賣家選擇相對便宜的海運。海運的價格變化不大,一公斤8.5元,上漲到了9元,但時效性會差很多,消費者沒法等待。空派渠道一般是7-10天,海運則需要25-30天。而讓中國賣家更措施不及的是,由於疫情的緊迫性,亞馬遜平臺上的生活必需品、醫療用品等出現短缺。亞馬遜針對性的頒佈了抗疫緊急政策。

亞馬遜平臺的高光時刻卻是無數中小賣家的至暗時刻

總而言之,在跨界自救上,一些潛在消費,比如家居用品、直播用品等,隔離在家的消費者對這些產品需求會逐漸增加。除此之外,也應該開始積極關注直播帶貨,如果國外疫情持續惡化下去,回到國內電商平臺上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各位讀者,你們覺得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