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打科索沃的真正動機到底是什麼?

美國打科索沃的真正動機到底是什麼?要看清楚這一點我們需要把日曆前翻。這場戰爭發生的時間是1999年3月,但耐人尋味的是,1999年1月1日,發生了另一個重大事件:歐元正式啟動。當時歐元和美元的匯率是1∶1.07,歐元作為一種全新的國際結算貨幣,一上來就對美元霸權地位構成了挑戰和威脅。僅僅兩個月後,科索沃戰爭打響。戰爭還沒結束,世人便發現,深受戰爭創傷的,不光是南聯盟,還有歐元。有歐盟各國空軍做幫手的72天的狂轟濫炸,其最重要的結果,不光是米洛舍維奇政權的垮臺,還有歐元與美元匯率的倒掛,由1歐元兌換1.07美元,變為0.82美元兌換1歐元,歐元跌幅達30%。


美國打科索沃的真正動機到底是什麼?


由此可以看出,美國人打科索沃戰爭是“項莊舞劍,意在‘歐元’”。西方人喜歡標榜民主國家之間不打仗,但美國人在歐洲的腹心地帶打的一仗,首先打壞的是歐洲的投資環境,從而使歐元剛剛誕生就立刻面臨夭折的危險,因為美國絕不能容忍還有其他什麼貨幣與美元平起平坐,即使是歐洲兄弟的歐元也不行。


理解美國人的這種心思並不難,在歐元出現之前,美元是世界上唯一的儲備貨幣、基準貨幣,全世界所有國家的貿易結算幾乎都是用美元。這意味著美國擁有獨此一家別無分號向全世界徵收隱形鑄幣稅的權力。突然間出現了歐元,一個龐大的歐元經濟體從此後不再由美國人收鑄幣稅,這對美國來講,其打擊不僅僅是鑄幣稅的損失,而且是美元霸權根基的動搖。是可忍,孰不可忍?所以美國人即使不是意欲除之而後快,也必定會果斷出手,對這個挑戰者實施毫不手軟的打擊,就此角度看,科索沃戰爭的爆發不可避免。


美國打科索沃的真正動機到底是什麼?


此外,科索沃戰爭向我們展示的美式戰爭與貨幣資本及美國金融大戰略的關係,還不僅僅體現在美元與歐元的貨幣霸權之爭上,其他的現象同樣耐人尋味。科索沃戰爭爆發之前,有關資料數據顯示,大約有7000多億熱錢在歐洲遊蕩,晃來晃去,找不到投資的去向,因為此時歐洲上空已戰雲密佈,一旦戰爭打響,投資環境便會迅速惡化,你的投資就可能面臨顆粒無收血本無歸。追求利潤最大化是所有投資者的信條,但同時既要獲利,還要安全的獲利,如果不安全,寧可不投資,這也是投資者的信條。


結果,戰爭一打響,7000多億熱錢中有4000多億立刻從歐洲抽逃,其中2000多億去了美國,直接支持了美國已經連續90多個月的經濟繁榮。美國曆史上還從來沒有過如此漫長的經濟增長期。


美國打科索沃的真正動機到底是什麼?


另外的2000多億則去了香港,香港怎麼可能在短時間內消化這麼多錢?顯然是那些投資人或投機家,看好中國內地市場,想拿香港做跳板,進入中國內地。讓人備感蹊蹺的是,恰在這個時候不早不晚發生了一件震驚世界的事情,美國人用5枚精確制導炸彈,“誤炸”了中國駐南聯盟大使館。接下來,美國人慣用的通過軍事手段改變別人的投資環境,用炸彈像驅趕羊群一樣驅趕資本的情況在極短的時間內出現了,一個星期之後,滯留香港的2000多億熱錢從香港抽逃,最後去了哪兒呢?又去了美國,4000多億熱錢全部流到了美國,去支持美國已經連續90多個月的經濟繁榮,一直到小布什上臺,這個經濟繁榮期才告結束。


打阿富汗不是為了反恐,而是要打回全球資本對美國投資環境的信心


美國打科索沃的真正動機到底是什麼?


從以上例證,我們可以看出,美國人發動的戰爭和其他國家間發生的戰爭,從目標到方式再到結果都很不相同。美國人的戰爭除了改變別人的投資環境之外,還驅趕資本流入美國。因為儲蓄率只有百分之二點幾(現在也不過剛達到6.9%)的美國,需要大量的美元迴流,以支撐這個國家的流動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