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瀘沽湖

在路上/白曉輝/遊瀘沽湖

聽到部門組織去瀘沽湖進行團建活動的消息,驚喜萬分!

這可是我多年來的一個願望,源於小學時無意中在一本雜誌上讀的一篇文章,描述了在雲南和四川交界處有美麗的瀘沽湖,湖邊生活的少數民族至今還保留著母系氏族公社習俗,是女兒國的國度,就盼望著能有一天去那裡看看。年少時的夢想總是那麼熱忱!那麼刻骨銘心!儘管時光一晃三十年,心頭卻時常縈繞著去瀘沽湖的想法。

到達瀘沽湖觀景臺時已是下午三點多。

觀景臺位於半山腰,臺下的林木在陽光下青翠欲滴。目光穿過林木向前望去,看到一條長長的半島宛若長龍臥波楔入湖心,半島根部有幾百米高,越往湖心高度越低,漸漸潛入湖底不見。島上覆蓋著鬱鬱蔥蔥的林木和綠草如茵的草甸,或許是天上漂浮些烏雲的緣故,那林木和草地的顏色也黯淡下來。半島名叫後龍山,後龍是摩梭神話傳說中的男山神。瀘沽湖四周群山環繞,湖中散佈三、五座小島,因後龍山插入湖心,整個湖面狀若馬蹄。或許是因湖水太深的緣故,整個湖面和遠處的群山都呈現出神秘的湛藍色。

在路上/白曉輝/遊瀘沽湖

目光越過後龍山,對面湖畔高踞著格姆女神山。摩梭神話傳說中,此山是格姆女神的化身,轉山節期間,摩梭人都要上女神山祭祀女神。格姆女神山海拔三千多米,是瀘沽湖四周最高山峰,因酷似一頭俯視瀘沽湖的獅子又名獅子山。遠遠望去,山頂平坦如削,林木若隱若現。山頂往下是一段裸露的懸崖峭壁,再往下的峰巒宛若女孩子的百褶裙,長滿茂密的林木,直到湖畔。湖畔散落著星星點點的村落,村落裡是民族風情濃郁的房子。

在路上/白曉輝/遊瀘沽湖

在路上/白曉輝/遊瀘沽湖

在路上/白曉輝/遊瀘沽湖

傳說格姆與後龍是情侶,化為山、島,白天隔海相望,晚上“走婚”。

走婚是摩梭族最神秘最獨特的習俗。記得年幼時讀的那篇文中寫道:摩梭族成年男女不結婚,女子十幾歲時進行成人禮後就可以走婚。那篇文中還有為女孩子舉辦成人禮的描述和配圖,配圖裡一位臉色黑紅的女孩子羞答答地站在屋裡柱子旁,另一根柱子旁站了一排嘻嘻哈哈的男孩子觀看。

成年的摩梭族男女相互喜歡時會定下暗號,晚上男人翻牆去女人家共度良宵,白天再回到自己家裡勞作,這對外界來說是一個神秘的習俗!

下觀景臺,乘車到達湖邊的時候,突然烏雲密佈,湖面掀起了風浪,就只好取消了乘船計劃。

在路上/白曉輝/遊瀘沽湖

晚上任總請吃飯。導遊帶領我們去了湖邊一家川菜館,任總交代炒幾個不放辣椒的菜,不料廚師卻茫然不知所措道:“不會做不放辣椒的菜。”大家聽了哈哈大笑道:“沒關係,我們有廚師。”同事殷志榮擅長燒菜,就大展廚藝,做了幾道美味佳餚。

瀘沽湖的夜色比寧波來得晚也去得遲。第二天清晨,鬧鐘把我吵醒時,透過窗戶望去,天色還沒有亮,湖面籠罩在朦朦朧朧的夜色裡,遠處黑黝黝的群山腳下的村落裡亮起盞盞燈火,酒店附近的湖面上飄著不知名的水草,萬籟俱寂。

在路上/白曉輝/遊瀘沽湖

在路上/白曉輝/遊瀘沽湖

起床洗漱完畢,太陽才漸漸爬起來,湖面開始變得明亮。那黑黝黝的群山在陽光下也變得五彩繽紛,有的地方明豔、有的地方黯淡、有的地方鵝黃、有的地方深綠、山巒間升騰起一團團雲霧。

在路上/白曉輝/遊瀘沽湖

在路上/白曉輝/遊瀘沽湖

在路上/白曉輝/遊瀘沽湖

在路上/白曉輝/遊瀘沽湖

我們一行人分乘兩條獨木舟駛往湖心的裡務比島,行程看似不遠,卻要往返二十多千米。我乘坐的這條船船頭划船的兩位中年男子戴著草帽,穿藍色中山裝的男子年齡較大,敦厚木訥,不怎麼說話,只是友善地微笑,穿少數名族服裝的男子則很健談,船尾掌舵的是一位二十多歲的小夥子。我們問船頭那位健談的男子:“你們屬於哪個少數民族?”他指指那位敦厚的男子道:“他是納西族人。”又指了指船尾的小夥子說:“他是普米族人,我是摩梭族人。”接著訕訕笑道:“就是走婚的那個民族。”坐在船尾的黃立國、趙爽和我與那普米族小夥子聊天,得知他在昆明讀書,畢業後一直做導遊,才來划船兩個月。問他走婚的習俗,他笑道:“摩梭族的走婚不像外面傳說的那樣,不是你們想象中的男人夜夜做新郎,女人夜夜做新娘。”接著說道:“男女雙方是經過自由戀愛有一定感情基礎後才開始走婚。”我問他:“如果男女不想交往了怎麼辦?”“男人不去夜裡翻牆或者女人不給男人開門就可以了。”他說。我又問他:“如果相互糾纏怎麼辦?”“不會的,摩梭族人會遵守他們傳統的道德習俗。”船伕講,摩梭族生下的孩子隨母姓,由舅舅撫養長大。這種習俗沒有妯娌之爭,更加和睦相處。

在路上/白曉輝/遊瀘沽湖

在路上/白曉輝/遊瀘沽湖

一路聊天,很快就到了裡務比島和後龍山附近。

後龍山端頭距離裡務比島只有幾十米遠,我看後龍山最前端的那一段像一隻匍匐在水裡的北極熊,又像一隻大烏龜,就對船伕講:“真像烏龜啊!”那摩梭船伕笑道:“我們稱作王八島,四川人叫龜兒子島。”恰巧有一條漁船經過,聽船伕講那是湖對岸四川人的漁船,瀘沽湖裡捕魚有很多規定,比如不允許電魚,很好地保護了生態平衡。

在路上/白曉輝/遊瀘沽湖

裡務比島是一座橢圓形小島,意思是鮮花盛開的地方,是摩梭族最早居住的島嶼,曾經是永寧土司阿雲山總管的水上行宮。沿著蜿蜒曲折的石徑,來到藏傳佛教裡務比寺,首先看到的是三座石砌的靈塔,再往上走到供燈殿。供燈殿是兩層歇山式建築,屋頂覆蓋著金碧輝煌的琉璃瓦,一樓的走廊裡佈滿轉經筒,殿內敬奉觀音菩薩。

在路上/白曉輝/遊瀘沽湖

在路上/白曉輝/遊瀘沽湖

穿過供燈殿,拾階而上是釋迦牟尼殿。釋迦牟尼殿一層是根部較寬頂部稍窄的白色平房,殿內正中間供奉著釋迦牟尼佛,和漢族敬奉的佛祖、菩薩不同的是裡務比寺敬奉的菩薩、佛祖相貌和服飾也帶著濃郁的少數民族色彩。房頂的正中心有比一樓面積小很多的歇山頂二層,陽光透過上下樓層的空隙灑落在佛祖身上,心也變得平靜起來。

在路上/白曉輝/遊瀘沽湖

遺憾的是僅有十五分鐘的島上游覽時間。我們不遠萬里從寧波飛越千山萬水到麗江古城,又轉乘大巴翻越崇山峻嶺,跨過滔滔金沙江水,再乘舟楫到島上,卻只為這匆匆一瞥,總覺得戀戀不捨。

其實,戀戀不捨的人又何止是我,同事黃立國等幾位攝影師早早起床去湖邊拍照。回來的路上,詢問划船的普米族小夥子:“那水面盛開著白色小花朵的水草叫什麼名字?”“水榭楊花。”小夥子說。突然想起昨晚也品嚐了一道用水榭楊花做的菜,只是當時沒太留意。水榭楊花因莖很長隨波盪漾得名,花瓣潔白、花蕊金黃、對生長環境的水質要求極高。水清則花盛,水汙則花敗,只有白天才會冒出水面,有陽光的時候才會開花,讓人憐惜。黃立國他們又爭分奪秒地拍攝湖畔的水榭楊花,大巴要啟動了,才匆忙趕來……

在路上/白曉輝/遊瀘沽湖

若說有世外桃源,我想,瀘沽湖就是。

2019.10.20


分享到:


相關文章: